第十七章 光的傳播(二、光的折射)
1.63
1.50
60
35.1
1.71
1.51
70
38.6
1.81
1.50
80
40.6
1.97
1.51
斯涅耳的折射定律并非完全沒有受到挑戰──
1637年,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笛卡兒出版《屈光學》一書,認為光的傳播可以用網球在兩種介質分界面上運動來模擬反射、折射和全反射,并假定平行于界面的速度分量不變,導出“sini/sinr = 常數;光線在光密介質中傳播速度較大”的折射定律。
(笛卡兒的折射規律是一種純理論的推測,盡管有正弦之比等于常數的結論,但他認為光從光疏介質進入光密介質時折射角較大,傳播速度也會更大,這兩個定性結論都是錯誤的。)
1661年,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費馬起來批駁笛卡兒的理論,他用的也是純理論的方法──光程最短法。這是一個在現代光學中普遍適用的理論,盡管在當時還不是能夠很好的被人們接受,但費馬證明的結果,認為斯涅耳的結論是正確。
啟發:請同學們比較一下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兩側”、“共面”是相同的,角度關系是不同的。
其實,這兩個定律還有一個共同點,人們研究發現,(參看圖2)當光線沿bo方向入射,那么它的折射方向將沿oa方向,也就是說──
2.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這一點,在折射定律的應用中常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過渡:斯涅耳的折射定律中出現了一個比例常數n ,這個常數是相對不變的還是“萬古不變”的呢?
二 折射率
進一步的實驗研究表明,折射定律中的比例常數n并不是一個“萬古不變”的的常數,只要改變兩種介質中的任何一種,n將隨之改變。
下面是幾個折射情形的n值展示:空氣到玻璃──1.50;空氣到水──1.33;水到玻璃──1.13;…
為了探討這個常數的規律,人們先將一種介質定下來,那么,n就只和另一種介質相關了。譬如,我們將入射空間的介質定下來,而且規定為一種最簡單的介質──真空,那么
1.折射率:光從真空射入某種介質發生折射時,入射角θ1的正弦與折射角θ2的正弦的比值n ,叫做這種介質的折射率。
從折射定律不難得出,真空自身作為一種介質,它的折射率為多少?
學生:為1
每種透明介質的折射率都有一個固定值,下表展示了幾種常見介質的折射率──
幾種介質的折射率
金剛石
2.42
巖鹽
1.55
二硫化碳
1.63
酒精
1.36
玻璃
1.5~1.9
水
1.33
水晶
1.55
空氣
1.00028
從表中可以看出,空氣的折射率非常接近于1 ,所以,我們常常將空氣介質近似看成真空。
由折射定律可以得出,對于相同入射角θ1 ,n越大時,折射角θ2會怎樣?
學生:越小。
對應光的偏折量大,還是小?
學生:大。
n大,光線偏折越厲害。所以──
物理意義:折射率n是表明材料對光線偏折能力大小的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