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聞兩篇 雙導提綱
2.奧斯維辛位于波蘭南部小波蘭省境內。1940年4月27日,德國法西斯頭子希姆萊爾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滅絕人性的殺人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并于同年6月14日將首批犯人運抵奧斯維辛。1941年對集中營進行了擴建,二戰結束時,整個集中營占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熱津卡、莫諾維采三個主要集中營外,還有45個分營。營內5個焚尸爐平均每天焚尸1萬具。包括中國人在內的28個民族的400萬人死于集中營,其中猶太人最多,達250萬。1947年被開辟為國家博物館。1979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第二篇是一則消息報道,發表于1958年8月31日《紐約時報》上。美國普利策獎主席、新聞學教授霍恩伯格說,這是國際報道獎得主羅森塔爾“寫得最好的作品”。下我們就一起學習埃•姆•羅森塔爾的這篇《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一次,分為14個新聞獎和7個藝術獎兩類。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評選結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頒獎。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代表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成就。該獎以約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國著名的報紙編輯和經營者,先后買下了圣路易斯的《電訊報》和《紐約世界報》,并創立了編輯寫作制——即記者采寫的材料由編輯潤色、整理、綜合成稿件見報。這種寫作規則,至今仍是整個新聞界的普遍原則。普利策對報紙的經營與編輯獨樹一幟,強調報紙發表新聞要真實和準確,文字要簡潔和通俗,要花力氣寫好社論。普利策19xx年去世,為紀念他的貢獻,人=們于19xx年設立了普利策新聞獎。
二、認知與探究
(一)知識性積累
矚目(zhǔ) 展拓(tuò)冉冉升起(rǎn) 凝重(níng)毛骨悚然(sǒng)和煦(xù)納粹(cuì)廢墟(xū)不寒而栗(lì)思緒(xù)踉蹌(liàngqiàng)祈禱(dǎo)呆滯(zhì)嬉戲(xī)
(二)課前探究性問題:你愛讀報嗎?請從報紙上找一則消息,分析新聞的幾個結構內容。
(三)課上探究性問題
1、快速閱讀第一篇新聞,概括本文共寫了那些場景?寫中方活動的場景有哪些?這樣寫有什么樣的效果?
2、速讀第一篇,邊讀邊將各個場景片段的背景材料刪去,重讀刪后的文章討論一下與原文有什么不同?
3、閱讀第二篇,思考文章一上來就說布熱金卡“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游戲”,作者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場噩夢”,為什么?
4、閱讀第二篇,勾畫出人們參觀時表情變化的句子,討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5、閱讀第二篇,思考作者為什么不直接描寫人們看見東西呢?其中的細節描寫有什么表達效果?
三、梳理探究
1、總結第一篇新聞的寫作特點。
2、總結發現一下第二篇新聞與平時我們看到的新聞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