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
[分析]:(調整農業結構 調整經濟結構)為什么要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
整體與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才能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一切從實際出發也可)
⑵相互聯系:
不可分割:整體由部分組成;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例:球隊——球員----手
相互影響:
例:國興則家興,國破則亡;一著不慎,全盤皆輸;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漫畫木桶原理”所蘊含的哲理是什么,給我們什么啟示? 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
整體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
例:學校——189班——學生
【注意】不能說整體與部分相互決定;也不能整體決定部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也可叫系統與要素的關系。
3.方法論意義:
⑴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
——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中,整體處于統率的決定地位,部分從屬于整體。(原理)
例:p57漫畫“分工負責”錯在哪里?
[分析]:在處理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時候,要把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處理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時,要將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三峽移民,抗非)在沿海地區,有些企業走私造假,偷稅騙稅嚴重,導致這些地區經濟秩序混亂。
地方保護主義(沒有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
⑵要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任何整體都是有部分組成,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的變化,有時甚至對還會對全局產生決定性影響。(原理)
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中部地區的崛起,國家投資興建在型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農村小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系。黨和國家為何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總結]:聯系的含義,普遍性,條件性,客觀性,可變性,多樣性——因果聯系,整體與部分。
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央簡政放權,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是,有的領導干部把局部利益凌駕于全局利益之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報喜不報憂,弄虛作假,欺上騙下,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⑴報喜不報憂,弄虛作假,欺上騙下違背了什么哲理?
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違背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要求,影響了國家決策的科學性,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必須加以制止和糾正。
⑵在改革開放中,中央為什么要簡政放權,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
任何整體都是有部分組成,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的變化,有時甚至對還會對全局產生決定性影響。在強調局部服從整體的前提下,必須十分重視局部的作用。——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⑶對中央的方針政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什么是錯誤的?
整體處于統率的決定地位,部分從屬于整體。因此,我們在一切活動中都應該有全局觀念,整體觀念。對中央的方針政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違背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原理,只顧局部利益,最終會損害全局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