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必修2第七課《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課程目標】
§3.10 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國的基本宗教政策。
【學習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懂得我們偉大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2.明確我國已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3.明確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必須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4.知道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5.明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了解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又行使自治權
6.了解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
7.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國情的選擇,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8.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細說教材】
本課主要講述了我國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首先,第一框介紹了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闡釋我國的民族關系和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其次,第二框分析了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后,第三框介紹了我國的宗教政策。本課主要有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我國的宗教政策等六個高考考點。
一、民族問題
1.我國民族的概況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總稱中華民族。
(2)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3)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但由于歷史形成的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等發展不平衡狀況依然存在,而且難以在短期內消除。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1)民族平等原則
①含義: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平等的履行應盡的義務。
②依據: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蔽覈髅褡逯挥腥丝诙嗌俸桶l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各族人民都為祖國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
③表現:歷屆全國人大都有少數民族代表參加,少數民族代表占代表總數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
(2)民族團結原則
①含義: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②重要性: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3)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
①含義: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