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
第七課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
宗教政策一、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200 年 月 日星期
教 學 目 標(一)知識目標1、識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 2、理解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及相互關系。 (二)能力目標1、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原則,堅持了從實際出發,適合我國國情。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觀察、評價問題,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 2、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地理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善于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尊重不同民族風俗習慣,與不同民族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觀念。
內容目標 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國的基本宗教政策。
提示建議▲用各民族互助的實例,說明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社會主義時期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表達全國人民珍惜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愿望。▲結合《民族區域自治法》有關自治權的規定,用實例說明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正確理解和把握憲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重點
難點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及相互關系
課時
教具
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導
入
新
課我們經常從報刊、電視中看到一些國家和地區因民族問題引發的沖突,甚至戰爭,導致社會混亂、人民流離失所,不得安生。這說明正確處理民族關系,對于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更應該重視民族問題。
教
學
過
程雪域高原的歷史性跨越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74頁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 教師點評:新中國成立后,西藏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人民當家做了主人,在國家和各族人民的幫助下,西藏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這表明,我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偉大祖國的燦爛文明,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和尊嚴,在正確的民族原則和民族政策指導下,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1、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板書)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75頁內容,思考我國的民族狀況、民族關系是怎么樣的? ⑴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板書)任何國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組成的。我國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其他55個民族,由于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我國所有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我國重要的國情之一。 ⑵我國民族關系的根本性變化(板書)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各民族陸續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我國的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由于歷史形成和遺留下來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等發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卻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76-77頁內容,思考我國新型民族關系是怎么樣形成的? 教師點評:首先是因為我國實行了正確地民族原則 ⑶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