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
4.2.2 教案
課題:
目的:理解堅持適度原則、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重視量的積累、學會優化結構
重點:四大方法論
難點:堅持適度原則
教程:
【復舊】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引導學生在不同情況下如何完整規范表述。
【導新】今天我們學習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具體要求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重視量的積累、學會優化結構
【導學檢測】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辦事情必須做到: 第一, 要 堅持① 原則。第二 , 要不失時機地促成② 。第三, 要重視③ 的積累。
二、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
1.要堅持適度原則
原因:p130
例:寓言《杰米揚的湯》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例:列寧說:“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謬誤。” 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
例:探險家吃熊肝。1956年,一個探險隊來到北極,打死了一只熊,他們圍著大火品嘗營養豐富、別有風味的熊肝。誰知,不一會兒,這些探險家們東倒西歪、上吐下瀉,好象得了重病似的。這是為什么呢?后來人們發現,熊肝中有大量的維生素a,如果吃得過多,不僅沒有好處,還會引起維生素a中毒。
例:(XX年廣東)兩廣自古產荔枝,荔枝營養豐富,清甜可口,但進食過多則患荔枝病。 (XX年江蘇)鈣補充過度有害無益。
例:過分客氣是虛偽,過分謙虛是自卑,過分忍讓是軟弱,過分勇敢是魯莽,過分謹慎是畏縮,過分嚴肅是呆板。
例:①服藥治病,劑量越大越好。 ②體育鍛煉,運動越劇烈越好。③農民種地,施肥越多越好。 ④引進外資,數量越多越好。
2.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
原因:p131
例:高考;煮飯;教材中指出的在各種體育知識競賽中,關鍵時刻卻“瞻前顧后,缺乏信心”甚至“被一些莫名其妙的陰影所困擾”,結果痛失良機的事例和教訓確實屢見不鮮。前者多屬心理素質問題,后者則多屬迷信問題。 據報載,足球甲 a聯賽中的種種迷信表現就令人啼笑皆非,各隊爭穿白衣服就是一例。 某甲 a球隊領隊串隊出征,連輸數場,后來因故有幾場缺席,該球隊卻連贏數場,于是,有人就說領隊是"霉鬼",有他在必輸無疑,說的人多了,連領隊自己也懷疑起自己來了。最后隊里竟開會決定:最后數場保級之戰,領隊不得參加。某隊在關鍵之役的前一天,由球隊俱樂部董事長、總經理串領教練、球員共 10多人,到球場擺設香案、祭品,焚香禱告,求神保佑,連隊里的洋球員也拈香肅立,令人忍俊不禁。還有的人怕沖掉了好運氣,賽前不洗澡、不剃頭、不刮臉。
例: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倉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首詩寫于1949年4月,已經占領南京,一個嶄新的人民政府即將誕生,此時應該將革命進行到底,決不能半途而廢。所以毛澤東告誡人民“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從哲學上看,體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