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
第1課時 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課前預習
時政導入
XX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要進一步健全金融監管體制和金融調控機制,進一步落實金融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的體制,嚴厲打擊制造假幣行為,維護國家金融秩序。
據《中國法制報》報道,公安機關在浙江某地一舉破獲了一起特大制造假幣的犯罪團伙案件,犯罪團伙的首要分子黃某被判處有期徒刑XX年,并處沒收全部財產。
知識預覽
一、貨幣的本質
1.商品和貨幣有著密切聯系,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1)我們從市場上購買的物品,是人們耗費一定勞動生產出來的。他們生產這些物品不是為了自己享用,而是為了拿到市場上交換。
(2)貨幣出現要比商品晚得多,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物物交換的困難和一般等價物的產生
(1)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交換越來越頻繁,交換的范圍越來越廣,交換的品種越來越多,交換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2)物物交換的前提是交換雙方恰好都需要對方的商品。
(3)在長期的物物交換中,人們普遍樂意接受的商品便成了一般等價物,它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3.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1)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二、貨幣的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
(1)貨幣在人們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叫做貨幣的職能,它是貨幣本質的體現。
(2)貨幣作為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叫價值尺度。
(3)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的價值,叫做價格。
(4)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2.流通手段
(1)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流通手段。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商品流通。(2)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必須用現實的貨幣,不能用觀念的貨幣。
(3)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量與價格水平的乘積)成正比,同貨幣流通速度(即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成反比。
3.貨幣的其他職能
貨幣除了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外,還具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
三、紙幣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
(2)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如果發行量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起物價上漲;如果發行量小于這個限度,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
(3)通貨膨脹,是指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現象。(4)紙幣是金屬貨幣的代表,由于它具有很多優點,已被世界各國普遍使用。
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