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教案
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教案
導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回憶,貨幣的職能有哪些?(學生答略)
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它的特點是什么?
生:必須是現實的,實實在在的貨幣。
師:是的。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因為任何一個貨主不會允許有人用空話來拿走他的商品。
而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最初直接用的是金銀條塊,后來用的又有鑄幣,可是今天我們還能不能盾到有人用金塊買彩電,或者像武松那樣用碎銀子買酒喝呢?
生:不能。
師:對,在現代社會中很少有國家或地區使用金屬貨幣而是大量使用紙幣,紙幣與貨幣是什么關系?它是怎樣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哪些?要搞清這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講授新課
三、紙幣的產生和發展(板書)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19頁,回答紙幣是怎樣產生的》(指導學生看書。)
生:當作流通手段的貨幣,由最初的金銀條塊發展到鑄幣,鑄幣在流通中不斷磨損,減輕了重量,變成了不足值的貨幣,即鑄幣的名義含量和實際含量出現了分離,這預示著可以用某種東西來代替足值的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由于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換者手中的作用瞬息即逝,人們只關心它是否能買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不關心它是否足值。這種名不符實的變化,決定紙幣可以代替足值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就是紙幣的產生。
1.紙幣的產生(板書)
師:也就是說,紙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在鑄幣的基礎上產生的,那么什么是紙幣,它有哪些功能呢?
生:紙幣就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
(1)紙幣的含義(板書)
關于紙幣的含義,應搞清楚這樣三點:
第一、紙幣僅僅是一種貨幣符號,它是代表金屬貨幣的,它本身不是商品,所以沒有價值,當然就不能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大小。因此,它只能代表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第二、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如果不是國家發行的,就不是法定貨幣,而是假幣、偽幣,在市場上就不能流通。任何私印紙幣的行為在各處國家都是犯罪行為。
第三、是國家現在正在強制使用的。那么國家以前強制作用而現在不再強制使用的,則不能在市場上流通。比如,以前的銀元和我國1948年12月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就不能流通了。
總之,紙幣“由國家發行”并“強制作用”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可能有同學要問:銀元和壹萬圓人民幣(1948年發行)既然不能使用了,如果有這些東西的話,該如何處理?請同學們看書p20第一自然段。
師:銀元和壹萬圓人民幣雖然過去曾經是鑄幣和紙幣,在流通領域曾發揮過流通手段的職能,但壹萬圓人民幣由于面額較大,計算方便,已經由國家宣布限期兌換,過期作廢,所以它已經不是現階段我國的紙幣,已經不能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而只能作紀念品了。銀元也是由國家宣布禁止流通的,但銀元屬于金屬貨幣,還可以到銀行兌換人民幣。
那么,又是因為什么要用紙幣取代鑄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呢?
請同學們看課本p20頁第二自然段回答。
(2)紙幣與鑄幣相比較的優點(板書)
(由學生回答)
第一,印刷紙幣的成本比制造金屬貨幣的成本低。
第二,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防止貴金屬的無形損失。
第三,可能避免因不法之徒切削或溶解金屬貨幣而帶來的流通不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