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教學設計
提問:國有經濟怎樣才能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呢?是不是國有經濟的數量越多、布局越寬、涉及面越廣,它的主導作用越大呢?為什么?
明確:國有經濟要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就必須要提高自己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影響和引導其他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在國內外競爭中不斷壯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不能依靠國家和政府的保護,而是要求國有經濟必須參與市場競爭,并在競爭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從而更好地引導和影響其他所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并不意味著國有經濟的數量越多,布局越寬,涉及面越廣,它的主導作用就越大,而是要求國有經濟有選擇有重點地控制,只要把該控制的控制住、控制好。
(3)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
(4)是生產資料歸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的一種公有制經濟。它的形式有: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集體成分、集體工商企業等。
(5)不同點:公有化程度不同。相同點:都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公有制經濟。
(6)集體經濟的優越性概括起來有三:a、相對于個體經濟而言,集體經濟的規模較大,實力較強,能克服個體經濟的某些弱點,比如,個體經濟力量單薄、無力抵御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b、相對于國有經濟、股份公司等大型企業,集體經濟可謂船小好掉頭,集體經濟可更迅速地調整自身的經營行為,適應市場的變化;c、集體經濟自身的積極作用。
(7)目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體制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我們如何理解這種經營體制呢?為了正確理解這一問題,我們必須弄明白以下三個問題:a、什么是家庭承包經營?b、什么是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c、這種體制有何優越性?
家庭承包經營是指:在堅持土地、農田水利設施等基本生產資料集體所有的前提下,農戶通過承包集體經濟組織的生產資料,實現自我經營,并對國家和集體承擔相應責任和義務的經營方式。比如,農戶承包集體的果園、魚塘等,經營所得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是自己的。
統分結合是指,統一經營和分散經營結合,宜統則統宜分則分。這種統一經營主要體現在:集體作為土地等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將土地等生產資料讓農戶承包之后,要為經營者提供各種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比如,農田水利設施等因不能由農戶經營或農戶無力經營,由集體統一經營。分散經營主要體現在:農戶承包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等生產資料后,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經營單位。
這種經營體制的優越性是:可以有效地發揮集體的優越性和家庭的積極性,不僅適應分散的小規模經營,也能適應相對集中的適度規模經營,適應生產力不同的發展狀況和農業的生產特點,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廣大農戶的生活水平,因而是一種好的經營方式。
(8)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由各種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的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所有制形式。這種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是公有制經濟。我們怎樣理解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這種公有成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