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經濟生活期中復習資料
4.經濟全球化:⑴表現①②③;⑵實質;⑶影響⑷應對措施;
5.我國對外開放:⑴策略;⑵世界貿易組織;⑶應對貿易摩擦。
參考題目
1.經濟學上所推崇的“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對較少,中等收入占絕對多數的收入分配結構,可以說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結構,這種結構要比我國目前的“金字塔”穩定得多。在“更加注重社會公平”這一精神下,中央強調對不同的收入群體采取不同的調節辦法,決心構建“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
(1)中央為什么要決定構建“橄欖型”的收入分配結構?
(2)從經濟制度上看,你認為怎樣才能構建“橄欖型”的收入分配結構?
【答案】(1)①“金字塔型”的收入分配格局由于利益分配不公平,必然激化不同收入群體之間的矛盾,不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不利于促進經濟發展,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共同富裕。②“橄欖型”的收入分配結構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能讓絕大多數人享受改革與發展的成果,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也有利于我國社會的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其次,收入差距影響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擴大內需,提高消費結構,促進我國產業升級和調整。
(2)①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要大力發展經濟。②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發揮各種所有制在社會財富增長中的作用。③堅持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④發揮市場在社會財富分配中的作用,促進社會財富的快速增長,同時要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大扶貧力度,實施再就業工程,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2.材料一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XX年第三季度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386元,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494元,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速度明顯低于上年同期;與此同時,第三季度國家稅收收入增幅超過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幅。
材料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擴大最終消費需求為重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包括調整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以及大力促進農民消費,穩定發展住房消費和汽車消費,著力發展服務消費和旅游消費,不斷增強最終消費能力。專家表示,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不利影響,XX年推進的各種減稅,是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費的良好機會。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經濟的什么現象?這一現象有什么危害?
(2)XX年為什么我國要推進各種減稅?
(3)財政為什么能擔當“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的責任?
【答案】(1)反映了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著財政收入增幅偏高、居民收入增幅偏低的現象。危害:第一,在社會財富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財富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不利于企業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最終是將對財政收入的增加產生不利的影響。第二,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居民收入增幅偏低,不利于國家刺激消費和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