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課程標準
第一部分 前 言
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是普通高中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高中美術課程標準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藝術欣賞課教學大綱(初審稿)》的頒布,使美術課程正式進入普通高中課程體系,從而形成了我國基礎教育美術課程相對完整的格局。但是也應該看到,(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我國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制訂新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應力求體現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鼓勵學生在感受、體驗、參與、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學習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體驗美術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課程改革,要構建符合基礎教育要求的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美術課程體系,為不同興趣和專長的學生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平臺。
一、課程性質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是藝術學習領域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既與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程相銜接,又具有自己的特點,是高一層次的美術課程。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具有人文學科的特征,能夠幫助學生實現下列價值:
(一)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能夠提高學生對自然物、人造物形態美的認識,提高對美術作品的內容、材料、形式、風格的多樣性的認識,使學生體驗美術與生活的關系,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
(二)傳承文化藝術,弘揚人文精神
我國的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美術共同構成世界美術的多元化。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課程具有傳承文化藝術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能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美術與自我、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社會等方面的關系,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理解文化藝術,弘揚人文精神。
(三)激發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
美術實踐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在激發人的創新精神,發展動手能力和開發潛能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能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充分發揮個性和想象、思考、判斷等能力,接觸各種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現形式,得到其他學科難以獲得的各種體驗。這種融鑒賞與創作為一體的學習活動,對發揮個性、激發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調節心理狀態,促進身心健康
美術實踐作為一種情感表達活動,能使人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進人際交流,釋放緊張或消極情緒,增強身心健康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能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直接抒發各種情緒,緩解心理壓力;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升華情感;促進交流,溝通人際關系,從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狀態與社會適應能力。
(五)拓寬發展空間,助益人生規劃
美術滲透于社會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質產品的文化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因此,各行各業人的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