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課程標準
7.一個學習模塊中的兩部分學習內容,可編為全一冊教科書,但兩部分學習內容應有明顯區別,還可以根據需要有所側重。
8.美術教科書中應增加各種相關的地圖、圖表、背景資料、圖片分析、實例等,以便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學習內容。
9.美術教科書是美術教材的主體,美術教材還應包括教學參考書、畫冊圖片、標本實物、作品以及相關的視聽影像資料和計算機軟件等。
10.“美術鑒賞”模塊的教科書內容分兩部分,一部分為“鑒賞基礎”,另一部分為“鑒賞內容”。“鑒賞內容”可以按照中外美術簡史的方式編排,也可以按照專題的方式編排,還可以按照地域、文化的方式以及美術門類等其他方式編排。
11.現代媒體藝術教科書的內容選擇應以介紹現代媒體藝術的觀念、規律為主,并介紹一些現代媒體藝術作品及其創作的方法,引導學生運用不斷更新的多媒體技術,創作出新穎多樣的作品。
四、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建議
1.各校應根據所開設的美術課程配置專用美術教室,配齊相應的美術教學設置(包括儲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場所以及展示學生美術作品的場所)與器材,配置可供美術課使用的多媒體教學設備。
2.學校的圖書館應配備美術書籍和其他美術資源,包括畫冊、教師參考書、學生參考書、美術及美術教育雜志、幻燈片和光盤、錄像帶等,供教師備課及上課,學生自學或合作學習時使用。
3.各校之間可以根據不同學習模塊的師資需求,互通有無,共享美術教師資源。
4.學校應積極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網絡獲得最新的美術教育資源,開發新的教學內容, 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并開展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省市之間和國際的學生作品、教師教學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5.廣泛利用校外的各種課程資源,如美術館、圖書館、公共博物館及私人博物館、藝術家工作室、藝術作坊和有關工廠、車間以及當地文物資源等,聘請美術專業工作者和相關人員參與美術教學,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
6.盡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和環境等)進行美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