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課程標準
(2)對每一課程模塊或者模塊中的具體學習內容,原則上以修習1個學分作為繼續選修和轉換學習內容的基本單位。例如,先選擇“美術鑒賞”模塊,修習18學時,獲得第1個學分,然后轉修“繪畫·雕塑”模塊,獲得第2學分,再轉修“現代媒體藝術”模塊,獲得第3個學分;也可以先選擇“美術鑒賞”模塊,修習36學時,獲得第1、第2個學分,然后轉修“書法·篆刻”,獲得第3個學分;還可以選擇“設計·工藝”模塊,修習54個學時,獲得3個學分。
(3)在取得必修的3個學分的基礎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繼續修習本課程中的學習模塊,以獲得另外的學分。所選模塊或內容不加規定。
(4)本課程標準還為有特殊愛好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內容,但是文本中沒有再單獨增設諸如“設計·工藝”ⅰ、“設計·模塊”ⅱ之類的模塊,學生可以在現有的模塊中從廣度或深度方面繼續選擇。
比如學生在選擇“設計·工藝”模塊作為3個學分的基本學習后,如果對此模塊的內容感興趣,可以繼續再選擇其中的1至2項,如“工業設計”、“陶藝”等進一步學習。如果還有興趣,可以繼續在這兩個方面深入學習,也可以選擇“設計·工藝”中其他內容或其他模塊繼續學習。
(三)注重可行性,適應不同學校的美術教學條件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要適應全體學生的發展。普通高中美術課程不是高考的平臺,更不是為了培養少數專業藝術家,因此,學習內容應符合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應高中學生美術學習的實際能力和水平,不宜過高、過難、過于專業化。
由于美術課程受師資和設備條件的影響極大,因此高中美術課程必須具有多樣性和彈性,以適應不同學校的師資和設備條件。現階段,各學校可根據自己的師資狀況和設備條件開設美術學習模塊中的部分課程,但要制訂規劃,積極改善高中美術師資的狀況,配齊所有必需的設備和器材,力求在三至五年內開設全部美術學習模塊,為學生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
雖然一位美術教師不可能勝任所有美術門類的教學,但也不能只開設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某一門課,讓學生失去選擇的機會。作為高中美術教師至少應該具備開設三個模塊的課程的能力,比如開設美術鑒賞課程的能力、開設一門繪畫(或雕塑)類課程的能力和開設一門設計(或工藝)類課程的能力。
(四)傳承民族文化,反映學科最新發展
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中設置了“書法·篆刻”學習模塊,在“繪畫·雕塑”學習模塊中設有中國畫內容,在“設計·工藝”學習模塊中設有傳統工藝美術等內容,以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和理解。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也體現了美術學科在理論方面的新動向,如強調美術的人文性質,重視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文化的聯系等。高中美術課程還關注了美術創作活動中觀念、材料、方法和技術方面的新發展,如在“繪畫·雕塑”學習模塊中增設了綜合材料造型的內容,導入了現代藝術觀念和環保的意識;并增設了現代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現代媒體藝術”學習模塊。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學習活動,進一步學習美術知識與技能,運用直覺、想象、思維以及美術的方法進行藝術創造活動,探索表現技巧;學會分析、評價美術作品及美術現象,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理解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并將美術語言運用于研究性學習之中;養成對美術終身愛好的情感,提高美術素養,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