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課程標準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既能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育學生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發展美術方面的能力,也能為他們未來從事美術職業或其他職業拓展發展空間。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滿足發展的需求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增設反映美術學科發展成果的現代設計、現代媒體藝術等內容;注重對美術語言以及美術的發展規律等基礎性內容的學習;充分利用和開發校內外美術課程資源,增加課程的多樣化,實行學分制,鼓勵學生自主選擇,為個性發展拓展空間,滿足學生多樣發展的需求。
(二)拓寬美術視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要讓學生較廣泛地接觸中外優秀美術作品,拓寬美術視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內涵,提高鑒別和判斷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尤其要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增強對中國優秀文化的認同。
(三)注重學習方法和過程,提高美術素養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實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倡導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藝術的本質、特性和文化內涵。通過美術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會用藝術思維的方式認識世界,學習藝術表現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術素養。
(四)強調創新精神,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和發展,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和樂于探究的精神,鼓勵想象、創造和勇于實踐,用美術及其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的方法表達與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美術和其他學科的學習。
(五)提倡質性評價,促進個性發展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評價標準要體現多主體、開放性的特點。根據美術學習的特點,提倡使用表現性評價、成長記錄評價等質性評價的方式。強調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判斷自己美術學習的態度、方法與成果,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
三、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標準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一、 課程性質
二、 課程的基本理念
↓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 第三部分 內容標準 ↓ ↓ ↓ ↓ ↓ 模塊a
美術鑒賞
1、學習內容
模塊b
繪畫·雕塑
1、學習內容
模塊c
設計·工藝
1、學習內容 模塊d
書法·篆刻
1、學習內容
模塊e
現代媒體藝術
1、學習內容 ↓ ↓ ↓ ↓ ↓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二、評價建議
三、教科書編寫建議
四、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建議
(一)設置學習模塊,提供多種選擇機會
由于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學生需要發展不同的美術能力。為了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設置了以下五個學習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
a.美術鑒賞
b.繪畫·雕塑
c.設計·工藝
d.書法·篆刻
e.現代媒體藝術
(二)實行學分制管理,保證基礎,力爭拓展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采用學分制管理,通過設定必修學分,讓每位學生都能達到基本的美術學習要求,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美術素養。具體方法如下:
(1)選擇一個模塊,修習18學時可獲得1個學分,每個學生必須修習美術課程54學時,以獲得規定的3個基本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