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案例之七
課件:展示在現場中可以找到的部分標志。
課件:出示書中的標志,并進行集中認識。
出示學習任務(利用幾種方法搜索標志,并對標志進行分類整理)
五、綜合練習(12’)
1.引導:這節課大家了解了不少標志的知識。老師想來考考大家。
2.設計布局圖:下面這張圖就是我們市區的某個繁華地段的平面圖,大家請看, 這里都有些什么?(這里有寬敞的馬路,有我們的愛山小學、有肯德基、有銀行等等)。
3.猜測老師讓學生完成的任務是什么?(加上各種各樣的標志)
4.說說你可以加上哪些標志,重點要突出交通標志的作用。
5.你能利用剛剛所學的知識,給這張平面圖加上合適的標志嗎?一起來看一看老師還有一些什么要求,宣讀練習要求。(投影提示:設計過程中可以走動,相互觀摩,也可以通過大屏幕查看其他同學是怎么設計的?)
6.交流:由各小組選一名代表交流各自的設計方案。可以叫幾個學生上講臺演示一下自己的設計,并重點進行鼓勵。(你覺得你的設計有什么特色?)
結束語:今天,同學們認識了許多標志,各種各樣的標志真是有趣兒!愿同學們的臉上永遠洋溢著微笑,愿同學們學習永遠都是開心的!
讓學生說說有些什么,便于給這些東西加上相應的標志,特別需要強調一下交通標志。
讓學生自主設計任務
學生開始以同桌為單位進行合作。
課件:出示學習任務:咱們來比比哪個小組設計的布局圖更為合理。
六、課外拓展
布置一個課外實踐活動:老師希望大家有空的時候,去觀察一下馬路上的交通標志通常是擺放在什么地方的?去收集一下各種各樣的標志?去想一想每一個標志分別代表著怎么樣的含義?相信你一定能從中得到快樂的。
[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總體設計意圖是將一個大任務分解成認識交通標志、消防標志,認識其它標志,對各種標志進行分類整理以及標志知識的綜合運用等幾個小任務。主要應用了任務驅動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學方法。課中引用的標志都是比較貼進學生生活,又有些陌生的標志。
課的開始,以猜一猜交通標志為引子,即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幾個較難認識的標志,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己通過網絡探索,來了解這幾個標志,得到了自主探究的快樂。“小小安全員”環節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消防標志為突破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掌握學習內容。
本課的難點之一是標志的分類整理。教師通過有條理的認識各類標志,對學生下一步進行標志分類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效果。讓學生在老師已有的標志類型的基礎上進行分類整理,即對學生分類整理提供了一個基點,又不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
最后的綜合練習“小小設計師”,無疑是本堂課的高潮,也是本人認為最精彩的部分。通過對各種各樣的標志在平面圖上進行擺放設計,做到了讓學生從實際中提煉各種各樣的標志,再將學到的標志,重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所謂:“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這樣的練習,不僅是對學生自主創新精神的培養,同時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美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反思]
第13課《各種各樣的標志》是學習標志內容的第一課,主要內容是認識各種各樣的標志,并對標志進行分類整理,是后面兩節課學習的前提與鋪墊。愛山小學的學生基礎扎實,課堂氣氛活躍。雖然之前,我沒有透露上課內容的任何信息,但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基本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回顧本堂課的設計及教學,我覺得本堂課有以下幾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