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案例之七
1.對教材的合理重組
如果按課本內容也上,顯然課的密度會小很多,因此,我在遵循“以書為本、適度延伸”的原則下,對課的內容進行了合理重組。本節課的總體設計意圖是將一個大任務分解成認識交通標志、消防標志,認識其它標志,對各種標志進行分類整理以及標志知識的綜合運用等幾個小任務。按照“從生活中提煉標志——認識各種各樣的標志——給標志分類整理——將標志應用于生活”的總體思路展開教學。總的來說,整節課思路清晰,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
2.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
無論是交通標志、消防標志以及其它標志,均選用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即有相對簡單的標志,又有較深層次的標志。如交通標志中,即有學生本身就已經了解的,也有需要通過學習才能了解的常用標志。消防標志的教學通過虛擬給校園里的消防設施加上消防標志,即學習了消防標志的知識,又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最后的綜合練習“小小設計師”,無疑是本堂課的高潮,也是本人認為設計最精彩的部分。因為它即綜合了本課中出現的幾類常見標志,也是對標志知道的深層次認識與應用。通過對各種各樣的標志在平面圖上進行擺放設計,做到了讓學生從實際中提煉各種各樣的標志,再將學到的標志,重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所謂:“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這樣的練習,不僅是對學生自主創新精神的培養,同時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美好的情感體驗。
3.體現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讓學生自己通過網絡探索,來了解這幾個標志,得到了自主探究的快樂。“小小安全員”環節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消防標志為突破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掌握學習內容。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標志進行分類保存以及自主設計教學任務等都是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的體現。
4.難點的突破比較順利。本課的難點之一是標志的分類整理。教師通過有條理的認識各類標志,對學生下一步進行標志分類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效果。讓學生在老師已有的標志類型的基礎上進行分類整理,即對學生分類整理提供了一個基點,又不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因此,通過本環節的設計,較好地解決了課的難點問題。
當然,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遺憾:
1.時間分配不夠合理。主要是在“小小安全員”環節花去了不少時間,導致后面的環節過于緊湊,最后的“小小設計師”環節時間比較倉促,因而造成學生比較難出好的設計來。
2.語言的組織能力還欠加強。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師語言組織的不到位,導致學生對任務不夠明確。縱使學生是舞臺的主人,教師的語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重要,正如一位老師在現場短信中說的:“如果課堂語言能鼓動一點,學生效果會更好。”的確,今后還應加強這方面的鍛煉,特別要去多聽聽其他學科的課。
3.其它一些小遺憾:在找找現場的標志環節,沒有指出學校的標志及少先隊員的標志等重要的標志;最后的“小小設計師”環節,盡管已經強調了同桌合作以及加上交通標志的引導,但學生對這方面理解得不是太好,導致同桌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學生的設計相對單一。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困惑的地方就是如何選用教材內容的問題。在市級評比活動中,我選用了用ppt來完成“小小安全員”及“小小設計師”兩個環節的練習,顯然用ppt是最合適的軟件,因為它即開放,又非常靈活,而用word來做的話,顯然要麻煩許多。但是由于ppt要到五年級才能學到,所以不少聽課老師,包括部分教研員也提出不能用ppt來做。因此,在省里上課的時候,我用了word來完成練習,這樣就消耗了不少時間。同樣的問題也出在杭州的洪波老師,他就用到了ppt,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