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課本框架 實施跨單元教學
2.能辯證地認識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日常生活學習的影響;
3.能對信息及相關活動進行分析、判斷,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注意保護個人隱私。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
互聯網傳遞信息的方便快捷,絕非僅僅是一種媒介傳播介質的革命,更使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從信息的被動接收者,進一步成為傳播者。在這個平臺之上,每一個人,都可以對全世界發言。互聯網是我們新的生存空間、是我們的夢想,張揚個性是個人網站的成功之道。
二、任務
在以下兩個題目中任選一個作為網站主題,制作站點并發布到因特網上,具體要求如下:
1.由五至六人為單位,構成網站制作小組;
2.站點至少由四個欄目組成,超鏈接至少兩層;
3.使用搜索引擎、參考書刊雜志獲取相關信息及素材;
4.討論使用相應信息處理軟件及信息集成軟件構建小組網站;
5.討論使用相應信息發布軟件,將制作的站點發布到因特網上的免費空間或學校提供的服務器上;
6.展開小組自評、組間互評與教師評價,對網站進行評分。
三、過程與步驟
(一)活動指南
本項目設計活動為時8周,分為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分組、選題立意(1課時);
第二階段:規劃內容結構、收集加工素材(5課時);
第三階段:選擇工具、實際制作、發布站點(9課時);
第四階段:評價修正(1課時)。
(本活動除在上課時集中進行,也可充分利用學校的電子閱覽室對數據加以采集、處理及站點制作。)
(二)活動內容
1.第一階段
a.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分組,明確組長及組員任務,并將名單上報老師;
b.在高一化學、地理課中的“保護環境”、“家鄉風光”兩個題目中選擇一個作為站點主題。
2.第二階段
a.第一次信息獲取(2課時)
自學教材第三章,使用搜索引擎、參考書刊雜志獲取相關信息及素材,然后組內討論、選擇、分類。
b.教師指導(1課時)
教師對搜索引擎使用技巧、信息下載方面采用演示方式加以指導。
c.第二次信息獲取、加工(2課時)
在掌握一定技巧后再次進行信息獲取,并充分體會與實踐所學內容,然后對原始素材進行加工。
參考站點:
3.第三階段
a.網站初步制作(2課時)
自學教材第六章,選用frontpage或dreamweaver軟件制作站點主體框架、主頁模型。
b.教師指導(1課時)
對學生在制作站點時出現的問題加以指導,重點介紹表格、超鏈接的使用。
c.網站完善(4課時)
組內成員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站點制作(發現不能在組內解決的問題請教老師)。
d.站點發布(2課時)
在網上尋找合適的免費空間(考慮速度、大小),選取合適的發布軟件,最終將站點上傳至因特網;
調試、管理站點,避免無效鏈接或網頁打不開等問題。
參考站點:
4.第四階段
展開小組自評、組間互評與教師評價,對網站進行評分。
(三)評價方式
1.填寫組內自評表(40分)
項目
得分
評論
為作品制作準備了非常詳細的計劃(5)
選擇了合適的信息技術工具并能正確、熟練地使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