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其思,導其程,究其能,樂其中
三、新教學模式的策略
為了保證新的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在教學實踐中還要采用相應運用策略。策略運用的是否得當,也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1、“誘”的策略
①吃透學生
學生的認知并不是一張白紙,他們總是用自己已有的想法、認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去接受教學中的新知識,理解教師的誘導。因此,分析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方式,弄清該結構對學生理解新知識會造成什么樣的障礙與影響,有的放矢的進行誘思。
②創設情境
善于創設教學情境,始終營造一種支持學生學習的寬容、輕快、積極的心理氛圍;創造性地開發、利用一切課程資源,選擇生動形象的、富有個性的體驗形式,誘發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情境不斷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2、“導”的策略
①“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
②“導”的內容可以是方法和思維,也可以是做人的價值,更可以是人文教育。
③“導”的表現:“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導”也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3、“究”的策略
①“究”的內容
探究的內容可以是教學中的內容,也可以大于教學中的內容。探究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探究材料都可以作為探究的內容。
②“究”的主體
探究過程,活動的主體是學生。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導向,讓他們自己去創造;給學生一個舞臺,讓他們盡情去扮演。
③“究”的評定
有究必有果,但“究”的評定一定要合理。并非同一導向的探究結果就是正確的,發散導向的探究結果就是錯誤的。只要學生圍繞這個任務積極進行思考,巧妙地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后所得到的結果,這就是完美的。因為我們的探究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若能究出問題的原因,就是所謂的成功,若能在究中解決其問題則為更佳。
四、教學案例
下面是我將自創地獨家教學模式——誘加導,促究,得樂的教學模式運用于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下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拙見與大家分享一下。以第一單元第四節《精彩一刻》(超級解霸軟件的使用)為例。
第一階段 創設情境,誘其思
在該階段,老師創設一個恰當的情景,(一段精彩的設疑片段),這個主持人提出的四個關鍵字:海洋、父子、救援、理解對應教師機中四個影片中的哪一個?請同學們仔細觀看教師機中的影片后,然后把你給出的答案寫在朱老師留言板上,看看誰做的既快又準。
分析:這一誘題內容貼近學生容易吸引學生上課前的注意力,使其集中于課堂,提問簡單易理解容易挑旺他們的挑戰火焰,出現我要學的學習氛圍,也使新知——播放軟件順其自然的展現在同學面前,為“導”做好鋪墊。
第二階段 提供幫助 導其向
提出新知時,勢必會出現兩種可能:已知的和未知的。在該階段,老師注重學生的分層教學,使“導”真正得以落實。
①暫無播放基礎的學生
學生一旦產生了興趣,出現了自己所謂的疑點時,教師就要將這一疑點問題變成一種可解決的形式。給學生解決的3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