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反思水平教學初探
摘要 反思水平教學模式是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的形式之一。反思水平教學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在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獲得知識和能力,這對我國目前大力推進的基礎教育改革有借鑒作用。在化學教學中采用反思水平教學的原則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對反思教學的理論背景作了簡單介紹,并應用其觀點對兩個實例進行了分析。關鍵詞 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 學習原理 案例分析
一、 反思水平教學的理論背景
20世紀以來,以布魯納為代表的發現教學法以強調知識的保持、增強智慧潛能、激勵學生的內在動機和幫助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技能四大優點逐步成為學科教學領域的主流流派。發現教學法通過強調學生的發現行為,不但使學生牢固掌握科學內容,而且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且自動的思想家”。這樣,當學生結束正規的學校教育走向社會后,將能獨立地向前邁進。對這種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目標的追求,使其教學方法有著巨大的生命力。我國現階段積極探索的新課程標準正是將使學生獲得終身發展能力作為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布魯納的線性認知相互作用理論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在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的關系上有其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如果將學習內容分為探究性理解、解釋性理解和事實性信息的話,前者的獲得能幫助后者的獲得,但反過來則不行。即:探究性理解能使學生獲得解釋性理解和事實性信息,解釋性理解能使學生掌握事實性信息,但僅僅使學生獲得事實性信息則不能讓學生獲得解釋性理解,更不能使學生獲得探究性理解的能力。所以,發現教學法特別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性理解。
布魯納認為,教學和學習的探究性過程由探究過程和反思過程組成。探究過程以發現、解釋過程為中心,反思過程以預言、證實過程為中心。
將教學和學習的重點放在反思問題上的教學模式叫反思水平教學。反思水平教學關注問題提出和問題解決的過程,學生在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獲得知識和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科學應用反思水平教學的原理和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二、 幾例反思水平教學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
教學內容:氣體摩爾體積
教學過程:(片段)
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填寫下列表格:
物質名稱物質的量
(mol)摩爾質量
(g/mol)密度
(g/cm3)體積
(cm3)
鐵1567.86
鋁1272.70
水1181
硫酸1981.84
物質名稱物質的量
(mol)摩爾質量
(g/mol)密度
(g/L)體積
(L)
氫氣120.0899
氧氣1321.429
二氧化碳1441.977
教師:同學們填完了表格。你們發現什么讓你們感到奇怪的現象沒有?
學生A:有。第一張表四種物質的體積計算結果不一樣,而第二張表的三種氣體的體積計算結果卻相同。為什么會這樣?
教師:有人愿意對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作些假設嗎?
學生B:第一張表中不同物質的體積不同是不是因為分子大小不同引起的?我注意到,四種物質的物質的量相同,則其微粒數是相同的。
學生A:第二張表中三種氣體的微粒數相同,分子大小不相同,怎么體積是一樣的呢?
學生B:是不是因為它們是氣體?
學生A:氣體怎么啦?氣體和固、液體有什么不同?
教師:你們可以看看教材,看能否從教材中找到答案。
……
案例分析:
本例中有兩點處理應用了反思水平教學的原理:
首先,學生先進行計算并填表,完成的是他們力所能及的工作。但結果出來后,學生卻發現了問題。由于結果是學生自己計算得到的,他們更加關注對結果的分析;而他們在結果分析中發現的問題,更能引起他們的探究興趣。前一階段(計算)是任務不是問題,后段學生發現了與自己原有知識體系產生的推測不一致的事實,由此產生了困惑,這種困惑形成了阻礙學生正常思考問題的“障礙物”。也由此產生了克服此障礙,以便使自己的思考能流暢順利地進行下去的動機。這樣一來,教學問題成了學生自己的問題。
反思水平教學特別關注問題的實際意義。當提出的問題不能讓學生感到是他自己的問題時,可能不能引起學生積極的關注,學生也就不能產生解決問題的動機。
其次,教師并沒有抓住學生產生了困惑、急于知道問題的答案的機會立即將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試著從各個方面想辦法去尋找解釋。在反思水平教學中,提出問題的意義并非是讓學生了解問題的答案,而在于促使學生探索。本例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猜測,給出各種假設,激勵學生嘗試著給問題一些解釋,在對猜測、假設的論證中逐步找到問題的答案。
案例二:
教學內容:氨氣的噴泉實驗
教學過程:(片段)
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噴泉實驗后,將雙孔塞和膠頭滴管收回,另給學生一個配有長導管的單孔塞,讓學生嘗試能否完成噴泉實驗。
學生A:老師收回了膠頭滴管,它在本實驗中是必不可少的嗎?如果是,我們將不能完成實驗。
學生B:這要看膠頭滴管起什么作用。
學生A:剛才我們做實驗時從膠頭滴管往燒瓶里面擠了一滴水,是不是往里加壓?
學生B:不會是加壓。你想,膠頭滴管能存多少水,對壓強的改變應該不大。
學生A:會不會是用膠頭滴管里的水先溶解部分氨氣?
學生B:應該不會吧?這么一點水能溶解多少氨氣?
學生A:你注意沒有,氨氣的溶解度是1:700,很大的。
學生B:真的啊,那1mL水就會溶解700mL氨氣。我們的燒瓶是200mL的,那不把氨氣都溶解完了?
學生A:我知道為什么水會形成噴泉了。
學生B:我也知道了,這個裝置設計還真是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