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粽子》教案(通用7篇)
滬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粽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閱讀過程中正確認讀本課生字12個(粽、糯、胃、惹、屈、政、予、采、淪、憂、崇、祭),能正確描寫漢字“胃、屈、政、采、淪、憂”。積累詞語“粽子、端午節、糯米、消暑開胃、惹人喜愛、政治、采納、淪喪、憂憤、崇敬”,能結合課文內容,填寫合適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端午節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3、默讀課文2-4節,劃出描寫粽子顏色、形狀、滋味的句子。
4、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和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積累詞句;朗讀課文;摘抄句子。
教學難點:
說說有些食品是什么節日吃的,有什么由來。
課題滲透:
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體會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圖拍案:湯圓 青團 重陽糕 月餅 粽子
2、中國人喜歡在傳統佳節里吃特別的食物,以表達不同的情感,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食物在什么節日吃嗎?
3、你知道農歷五月除五是什么節日嗎?那么端午節有一個什么風俗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粽子的課文。
2、讀課題:粽子 學習:棕(換部首練習)
二、 學習字詞,朗讀課文:
1、誰來說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的哪位愛國詩人?誰來介紹一下屈原?
2、輕聲朗讀第六小節。學習:政、予、淪、崇、祭
朗讀句子:人們懷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每年端午節,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為敬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
3、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粽子的?
4、指名朗讀課文,學生交流。
5、男女生朗讀課文第二——四小節。學習:糯米 開胃
6、用直線、曲線、括號劃出描寫粽子形狀、顏色、滋味的句子。學生交流。
粽子用翠綠的箬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后,剝開墨綠色的箬葉,只見潔白的米團里仿佛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
學習生字,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語,讀
粽子又好看又好吃,真是“惹人喜愛”。
三、 拓展思維,練習說話。
1、朗讀課文。
2、出示“說一說”,這些是什么時候吃的?
3、選擇一種自己喜歡或者比較熟悉的食物,把這種食物介紹給同學聽。
四、課外作業
1、模仿課文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一種特殊節日的食品,寫下來。
2、收集有關屈原的生平、粽子、端午節的傳說或習俗等資料探究學習。
3、填空
。 )的箬葉 ( )的糯米 ( )的詩篇
( )的瑪瑙 ( )的棗子 ( )的品格
4、指導造句:
例句:粽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
不僅......而且.....表示遞進關系,造句練習。
滬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粽子》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積累詞語8個,正確書寫生字6個。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積累文中描寫粽子形狀、顏色、滋味的句子。能用“既……又……”造句。
4、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2、生自由說端午節的習俗。(出示粽子圖)
3、揭示課題并板書:44粽子
學生字“粽”。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課文介紹了粽子的哪些內容?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2、反饋:指名6人分節讀課文。
3、師引讀并出示
粽子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不僅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
4、師:找一找這句話中介紹了粽子的哪三個方面?(板書:形狀顏色滋味)
三、研讀課文
(一)學習課文2-4小節。
1、學習寫粽子形狀的句子
。1)師:瞧!粽子的形狀
出示: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
。2)師生合作讀句子,初步感知“既……又……”句子前后間的聯系。
(3)看圖了解其他形狀的粽子。
。4)讀一讀粽子的形狀。板書:特別。
2、學習寫粽子顏色的句子
。1)出示關于粽子顏色的句子,指名讀。
(2)學習生字
。3)師:請小朋友圈出描寫粽子顏色的詞語。(顏色的詞語變紅)
(4)師:我們把描寫粽子顏色的詞語讀一讀。
。5)師:粽子的顏色真鮮艷。。ò鍟乎r艷)
。6)全班齊讀。
3、學習寫粽子滋味的句子。
。1)師:多美的粽子啊!那它的味道如何呢?(讀寫粽子滋味的句子。)
。2)重點理解:甜而不膩板書:美極了
。3)師:同學們,你們吃過什么粽子?你覺得滋味怎么樣呢?(交流吃過什么粽子?說說感受。)
(4)師:是呀,粽子味道美極了。它既(。,又(。┧源笕诵『⒍枷矚g吃。
(5)師生合作讀。
4、看板書小結:粽子形狀(。伾ā。涛叮ā。,真惹人喜愛。
。ǘ⿲W習課文第6節。
師:為什么吃粽子能引起我們對屈原的懷念呢?請小朋友讀讀課文第6節,在組長帶領下學習生字詞語,解決問題。
1、出示詞語:政治懷念崇敬祭品
2、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6節,思考:為什么吃粽子能引起我們對屈原的懷念呢?(學習句子。)
3、出示第6小節:人們懷念屈原,崇敬屈原,是怎么做的?
4、是啊,這就是粽子的由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板書:由來)
5、說話練習:選擇運用下面的詞語,介紹粽子的由來。
紀念、屈原、政治、主張、懷念、崇敬、祭品
___________,這就是粽子的由來。
或:粽子的由來是______________。
四、復習鞏固
1、讀詞語
2、拓展
。1)仿寫句子
例: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
蘋果既,又。
既,又。
。2)選詞填空。
墨綠色潔白的鮮紅的深紅翠綠
美食林里美食多,有(。┑脑校ā。┑那鄨F,還有( )的重陽糕。
板書設計:
44 粽子
形狀 特別
顏色 鮮艷
滋味 美極了
由來
滬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粽子》教案 篇3
一、 背景
《粽子》一文介紹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以及習俗的由來。第一節點明了每年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第二到四節分別從形狀、顏色、味道三方面具體地描寫了粽子。第五節是過渡段,引出了端午節吃粽子習俗的由來,是因為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第六節簡要介紹了屈原的生平,以及人們懷念他、崇敬他,并以粽子祭奠他。
本單元的訓練目標是“讀課文摘錄詞句”,由于本篇文章結構清晰,學生要圈劃出描寫粽子形狀、顏色、味道的詞句并不難。描寫粽子顏色的第三小節語言生動,更可作為朗讀的重點指導段落。
在要學生自己來介紹端午節習俗由來之前,要利用第六節,讓學生充分朗讀。一方面是因為本節集中了文章中的大部分生字,是集中識字很好的一個途徑。另一方面,也能為學生練習說話做好鋪墊。
二、過程
學習課文2——5節
1、人們用包粽子、吃粽子來紀念屈原,粽子大家都吃過吧。課文從形狀、顏色、味道三方面來寫粽子的。輕聲讀一讀2——5節,注意不加字不漏字。
2、接龍讀2——5節。
3、同桌兩人再讀讀課文,并用不同的符號劃出描寫粽子形狀、顏色、味道的句子。
4、交流。
(1) 形狀
出示: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讀句)
那到底是什么形狀?出示實物。你知道它包含幾個頂角,幾條棱,幾個平面,幾個三角形?
看圖了解其他形狀的粽子。
。2) 顏色
出示:粽子用翠綠的箬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后,剝開墨綠色的箬葉,只見潔白的米團里仿佛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讀句)
學習生字“糯”。自由讀,用小圓點圈出表示顏色的詞語。
出示填空交流:為什么同樣的箬葉,糯米、棗子在課文中可以用兩種顏色來形容?齊讀第三節。
。3) 味道
學生嘗粽子。交流味道。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粽子的味道美極了。箬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讀句)
是呀,粽子味道甜美,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這就是——出示詞語惹人喜愛。
學習生字“惹”。你能用“既……又……”來說一句話嗎?
三、反思
第二——四節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故雖課前請學生已經做了預習,但課上仍要給予他們充分朗讀的時間,力求每位同學都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此時教師的點評也應主要側重于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既……又……”是學生首次接觸到的關聯詞,在這并不需要學生完全掌握并能運用自如,只是讓學生能初步感知。通過教師的引語,來讓學生了解“既……又……”的一般用法;在讀中,讓學生知道“既……又……”的前后內容改變位置,意思不變。
二年級的學生沒有幾何的概念,孩子或許會不明白什么叫“頂角、棱、平面”。這一環節的設計只是讓學生能直觀地知道他們的位置。這樣來動手指一指,學生應該饒有興趣。這既是對粽子形狀獨特的再次感知,也是指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這一板塊的朗讀重在引導學生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讀出粽子形狀、顏色和味道的特別。雖然同為朗讀,但顯然要求更進一層。為了讓學生能在反復朗讀中不覺得枯燥,教師在這設計了一些小活動:數粽子的頂角、棱、平面;
聞箬葉、嘗粽子等,但最后都要回到讀上,實則是要通過小活動來促進朗讀,讓學生讀得有趣味。
滬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粽子》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能獨立認識 “粽、糯、胃、惹、屈、政、懷、崇、投、祭”等10個生字。注意讀準“粽、糯、箬、崇”等字的字音;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胃、惹、剝”3個生字。
★能正確地朗讀課文,找到并積累描寫粽子形狀、顏色、滋味的句子。
★知道并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端午節習俗及其由來,從中體會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10個生字,積累有關詞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到并積累描寫粽子形狀、顏色、滋味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 導入:連連看游戲
2、師: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出示詞卡)
端午節要干些什么呢?
出示第一節: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請生讀)
師:粽子是什么樣的?人們又為什么要包粽子呢?學了這一課我們就知道了!
3、寫課題
。1)師:伸出右手,先跟老師一起來寫好課題。
。2)師:誰來讀讀它的名字?(師:輕聲,平舌音讀得很標準,誰再來讀)
。3)師: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按常規自讀課文,讀完后想一想讀了課文你知道關于粽子的哪些方面?你又是從哪里知道的?
交流:
2、讀第五節交流
。1)交流:前半句寫了2、3、4小節;后半句寫了6
。2)師點評第5小節的前半句說的就是粽子的——形狀、顏色、滋味而后半句說的是——粽子的由來。
再讀
三、深入學習,體會感悟
l 學習第二——四小節
師:粽子的形狀、顏色、滋味究竟有什么特別的呢?
1、 請大家再來讀讀第2——4小節,快速找到介紹粽子形狀、顏色和滋味的句子,用直線劃出來。
2、指名回答
出示:描寫粽子形狀、顏色、味道的句子
ruò
隨機出示詞卡:箬葉 開火車練讀
3、師:請三位同學分別來讀描寫粽子形狀、顏色、滋味的句子(指名兩組)
4、請你任選粽子的一個方面,試著讀出它的特別之處。
※ 形狀
。1)指名讀:誰來介紹粽子的形狀?
。2)引讀:(貼詞卡:“既……又……”)
(3)其實,現在除了有這種常見的三角粽以外(出示:粽子),聰明的人們還獨具匠心地設計出了——像枕頭一樣的(枕頭粽);像一盞盞小燈籠似的(燈籠綜)(出示:枕頭粽、燈籠粽圖片)
。4)師:其實,粽子還有許多“特別”的形狀,挑幾個你喜歡的來介紹一下吧!
出示圖片、填空:
。5)師:至于它們分別包含幾個頂角,幾條棱,幾個平面,幾個三角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回家數一數。出示句子
顏色
師:了解了粽子的特別的形狀,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它是什么顏色的。
。1)誰來介紹它的顏色?指名讀
。2)教授生字:
剝開(bao):怎么記?(左邊錄,右邊利刀旁3)再來讀讀課文第3小節,邊讀邊將粽子的顏色點出來。
。3)指名回答
。ǔ鍪荆捍渚G、雪白、鮮紅、墨綠色、潔白、深紅油亮)
。4)請一組同學開火車,帶大家讀好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語
。5)師:沒煮熟的粽子是什么顏色的?煮熟后的粽子又是什么顏色的呢?你能不能用上這些詞語來介紹一下? (出示填空,交流)
。6)引讀:
。7)指名讀句子,誰能讀出粽子顏色的特別?
味道
。1)指名讀
(2)粽子的味道美極了。箬葉散發著 ……(生答:清香)
(3)聞了味道,再來嘗嘗。味道怎樣?(生答)
師:對了,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卻不讓人感到膩煩,這就是——甜而不膩
(4)引讀
教授胃
5、全班分部分朗讀第二——四節,比比那組讀出了粽子的特別之處。
學習第六小節
1、過渡:
“惹人喜愛”的意思就是……(指名回答)逗人喜愛
師:粽子不僅——惹人喜愛,還能引起人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
2、出示第6小節
師:為什么要在端午節吃粽子呢?請你借助拼音讀讀課文第6小節,了解粽子的由來。
(1) 交流:
師:人們為什么要吃粽子?——
3、師:那人們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
。1)出示:因為屈原一生寫過許多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
。2)師:從這句話中我們了解到:屈原既是一位的詩人,又非常愛國。所以稱他為——(出示:古代愛國詩人。)
正因如此,所以——
出示:人們懷念他,崇敬他。
。3)學習生字:崇
釋義:崇敬就是——推崇尊敬的意思。(出示詞卡) 讀詞
4、引讀第六節:出示屈原圖
5、師:學了課文,你能介紹清楚端午節吃粽子這一習俗的由來嗎?先開火車讀準本節中生字組成的詞語。
出示詞語(開火車讀詞)
6、師:請同學讀熟第六節,待會兒請你不看書來介紹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出示填空,交流
四、小結全文、復習鞏固
1、出示、引讀第五節、第一節:
2、了解端午其他風俗
滬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粽子》教案 篇5
本單元的訓練目標是“讀課文摘錄詞句”,由于本篇文章結構清晰,學生要圈劃出描寫粽子形狀、顏色、味道的詞句并不難。描寫粽子顏色的第三小節語言生動,更可作為朗讀的重點指導段落。
因此,我沒有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對課文的講解和分析上,因為學生很容易就能從課文里找到有關的句子。相反的是,我把時間花在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上,尤其是對我國傳統節日的知識積累上,還有“什么節日吃什么食品”的寫話訓練,這樣,我覺得學生是真正學到了知識,并學會了拓展。
滬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粽子》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在語言環境中識記本課“粽、糯、屈、政、懷、祭、崇、胃”等生字,理解積累“政治主張、懷念、崇敬、祭品、惹人喜愛”等詞語。能在老師指導下在田字格里正確描寫漢字“胃、惹、屈、政、懷、投”,做到字跡工整,結構勻稱。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摘錄文中描寫粽子形狀、顏色、滋味的句子,并能仿照這些句子寫二、三句話,簡單介紹一種自己喜歡吃的傳統食品。
★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和屈原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正確讀文,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能按要求圈劃詞句。用二、三句話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傳統食品。
教學準備:
多媒體、實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出示:端午節
2、師:是啊,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生:端午節。
3、出示第1節,引讀:
zòng
師: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4、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說粽子、吃粽子。
媒體出示課題:49、粽子
齊讀課題;學習生字:粽
二、研讀課文,體會理解
過渡: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這里還有一個傳說呢!
1、出示第6節
(1)請小朋友輕聲讀讀這段話,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指名讀,正音
。3)重點指導讀句子:
屈原一生寫過許多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
說明: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抓住文中較難讀的句子,引導學生將容易漏字的長句讀正確、讀通順,為學生讀通課文掃清障礙。
2、拓展屈原與端午節的相關內容
3、朗讀指導
4、齊讀第6節
說明:先學有關端午節吃粽子的傳說目的是使學生能更進一步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感悟體驗屈原的愛國精神,進而從心理上更喜愛粽子,更樂于投入到后續的學習。拓展屈原與端午節的有關內容主要因為本課大部分生字集中在第六節,有些詞語對于學生來說難于理解,適時、適當地拓展有關內容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有關賜予。
四、學習課文1-5節
。ㄒ唬├首x課文1-5節,正音
1、自由讀課文
2、接龍讀課文1-5節,
3、小組讀。
說明:強化課內預習關鍵就是要讓學生正確朗讀課文,在讀文的過程中逐步做到文熟字悉。在接龍讀文過程中使學生朗讀得到糾正和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精心聽、認真記的習慣。
(二)朗讀課文2-5節,按要求摘錄詞句
1、媒體出示要求。
2、交流,隨機出示句子
a形狀
(1)出示: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讀句)
。2)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那么粽子到底是什么形狀?
、儆^察實物
、诳磮D了解其他形狀的粽子。
3、齊讀第2節
b顏色
。1)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有關語句:
。2)輕聲讀一讀
學習生字:糯
(3)自由讀句子,用小圓圈圈出句中表示顏色的詞語。
。4)出示填空,交流
。5)師:為什么同樣的箬葉、糯米、棗子在課文中可以用兩種顏色來形容?
學生交流,
。6)齊讀第3節
c味道
。1)學生嘗粽子
(2)師:誰說說味道怎樣?生交流
。3)是呀,那小作者覺得粽子的味道怎樣呢?你們找到了哪句句子?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粽子的味道美極了。
箬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讀句子)
(5)師:是呀,粽子不僅味道甜美,而且,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這就是——惹人喜愛
學習生字:惹
說明:根據要求圈劃詞句,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讓學生通過讀文,沉浸到文本所提供的語境中,感受粽子的惹人喜愛,感受作者的用詞準確,同時觀察、品嘗粽子,調用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親身體驗,能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在一個知、思、行的良好環境中進一步理解粽子惹人喜愛的原因,并產生共鳴。
5、學習第五節,齊讀
五、小結
1、師:粽子不僅形狀、顏色和滋味十分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讓我們一起讀讀全文,感受一下吧!
2、齊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師生配合讀課文
2、復習詞語
。1)讀詞語
。2)用上這些詞語說一說端午節為什么吃粽子?
說明:此環節設計力圖讓學生在鞏固所學字詞的同時,通過選詞說話一來積累文種語言,二來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復述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二、寫話
1、師: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風俗。在我國,還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
。1)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讀
。2)誰知道這些食品分別是什么節日吃的?
學生交流,連線
2、師:這些節日吃這些食品有什么含義嗎?請大家自己讀一讀。
生自由讀
3、師:請小朋友挑選你最喜歡的一種食品,可以從它的形狀,可以從它的顏色,也可以從它的味道,還可以從它的含義等方面用兩三句話來介紹一下。
(1)自由練說
。2)學生交流。
4、寫話
。1)小朋友,把你說的內容寫下來,然后與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賞一下。
。2)全班交流
說明:學生學習語言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語言。正所謂:學以致用。二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寫句能力,讓他們進行簡單的寫話,是一次很好的書面語言實踐活動,也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化。
(3)請大家回去把自己的血的內容讀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三、寫字指導(略)
滬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粽子》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字。
2.自主積累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培養學生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滲透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學習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對偉大詩人的敬佩之情。
3.了解句子之間的聯系,試著用“先……接著……然后……再……”練習說話。
三、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滲透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熱愛。
四、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電影資料
五、教學時數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板書課題“粽子”,出示一個粽子(或圖片或實物)!巴瑢W們吃過粽子嗎?你知道每年什么時候吃粽子嗎?”“今天我們來學習16課。你們不僅能學會包粽子,還能了解吃粽子的來歷呢。”
。ǘ┏踝x課文,學習生字詞,標出自然段。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
2.教師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3.分段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段向我們介紹了怎樣包粽子?哪段向我們介紹了吃粽子的來歷?
。ㄈ⿲W習課文內容,朗讀感悟。
1.學習課文第二段:
。1)讀一讀課文第二段,找一找哪句話向我們介紹了怎樣包粽子。
。2)讀一讀第二句話,說一說怎樣包粽子。
句式練習:先……接著……然后……再……
(3)請同學們用這些詞語試著也說幾句話。
提供給學生情境,如:放學后我回到家先……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生活。
。4)先在小組中說說,然后再全班進行匯報。
2.學習課文第三段。
導語:這小小的粽子里面還藏著一個感人的故事呢。
。1)讀一讀課文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
(2)當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魚時會說些什么?
(3)想看看當時的情境嗎?(播放電影片斷)
理解屈原“悲憤”的心情。
(4)說一說“屈原是一位的詩人”。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說一說,在學生說的過程當中教師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讀出對偉大詩人的熱愛之情。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你還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傳統節日?可以向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了解一下。
板書設計:
粽子
包來歷
先……接著……然后……再……屈原
愛國詩人
第二課時
。ㄒ唬├首x課文,復習舊知。
(二)復習生字。
1.教師出示課件演示:請學生帶讀生字詞,指名認讀生字。
這些字寶寶回到課文中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2.請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ㄈ┯洃浬。
1.小組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最有效的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2.匯報自學情況:說一說,你們記住哪個字了。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3.及時評價:教師及時給予表揚、鼓勵。
。▽W生自主記憶生字的方法很多,教師要善于發現,及時點撥,總結、提升學生的認識。如以舊代新記憶,加、減部件記憶,編兒歌、猜謎語記憶等。)
4.質疑:你們認為哪個字比較難記憶?
5.針對學生的質疑,進行教學,師生共同想辦法解疑。
6.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記憶。
7.教學課件演示:字寶寶都回到課文中去了,請學生自由讀課文。
。ㄋ模┲笇鴮。
1.請學生看看課本中的“田格”字帖,說說希望老師幫你們寫好哪個字。
2.通過學生反饋,教師演示教學課件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書寫。
3.通過教學課件,重點指導:“拿和前”的書寫。
(1)拿:請學生注意觀察這個字在田格的位置,瘦長不容易寫好看。
(2)前:注意左下部分是硬月,不要寫成月字。
4.請學生當堂進行寫字練習:一個字寫一遍,遇到難寫的字可以多寫幾遍。
。ń處熢谛虚g巡視,了解學生書寫情況,可以做有針對性的個別同學的輔導。)
。ㄎ澹┰~語積累。
1.讀讀“我的詞語庫”中的詞語。
2.你還想從本課中積累哪些詞語?
(六)作業。
認真抄寫本課的字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