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精選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范文(精選4篇)

精選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范文

發布時間:2023-01-03

精選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范文(精選4篇)

精選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范文 篇1

  做一位小科學家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

  (2)會提問題。

  2.知識與技能:

  找出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學家。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自帶各種玩具。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

 。ǘ┳灾鲗W習:

  1.講科學家的故事:

 。1)同學們相互講;

 。2)學生閱讀P5的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3)老師講青霉素的發現和濾毒罐的發明故事。

  2.將愛迪生發明電燈的過程與我們吹泡泡的游戲比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記在書后的活動記錄上。

  (1)學生比較并記錄;

 。2)學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帶來的玩具。

  (1)玩一玩從自己家里帶來的玩具,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2)學生分組研究;

 。3)匯報交流;

  (4)得出結論?茖W就是這樣的。原來科學離我們這么近。我們也能做科學家。

  4.看P6上的一幅圖,說一說科學是什么?

 。1)學生觀察研究;

 。2)師生講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問題→觀察測量查問資料→思考→得出結論。

  5.觀察我們周圍的事物,每個小科學家提出10個科學的問題,記在書后P74頁的表格里。提出后能夠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ㄈ┌鍟O計:

  做一位小科學家

  自然界→提出問題→觀察測量

  查問資料→思考→得出結論

  我看到了什么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流程與方法:

  1.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2.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3.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4.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2.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3.在觀察流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學習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學習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學習流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的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容真豐富,有的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現。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觀察不同的樹。

  科學是什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肥皂泡,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2、學會歸納、總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做科學的科學志趣。

  3、小組合作,運用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確定自己小組研究的問題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學難點:用自己準備的材料進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學準備: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關資料、錄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種肥皂泡)

  教學活動過程

 。ㄒ唬┙虒W導入,激發學生研究肥皂泡的興趣

  1、談話:課間我看到有的同學在玩肥皂泡,同學們興趣很濃,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一下它,好嗎?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學習,研究肥皂泡

  1、教師:請帶了“七彩”的同學吹一吹,大家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現象?你能提出關于肥皂泡的哪些問題?

 。1)學生活動。

 。2)學生回答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2、教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提出了很多問題。請思考一下,這些問題歸納起來有哪幾個方面?

  3、生回答。(顏色、形狀、大小、彈性)

  4、教師:請你選擇一下最感興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問題來研究。(學生選擇問題)請大家按選定的問題小組討論。

  5、教師:每組同學對你們的問題先進行一下討論,你認為這個問題是怎樣的,準備怎樣研究?

 。▽W生討論)

  6、教師:請各組選一位代表,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學可以給他們提出建議和意見。

 。ㄉ鷧R報方案)

 。ㄈ┯^看視頻,改進自己的方案

  1、教師:老師也準備了一些資料,看完后,也許對你們的研究有所幫助。

  2、學生觀看視頻,改進研究方案。(可與學生先探討一下)

 。ㄋ模⿺U展

  1、教師: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下課后,請同學們努力搜集有關資料,繼續豐富完善你們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準備研究所需的各種材料,也可以請老師、家長幫忙。

  2、學生準備。

  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學目標

  1、探究目標:

 、倌芙Y合日常生活,對蒸發現象提出想研究的問題。

 、谀軓膶嶒灲Y果中分析出液態的水經蒸發變成氣態的水蒸氣并帶走一定的熱量。

 、勰芡ㄟ^試驗探究常溫下水蒸發快慢與那些因素有關。

  2、情感目標:能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過程。

  3、知識目標: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蒸發。

  二、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投影)

  同學們,我們的衣服臟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濕了,但是晾一段時間,就會干了。我們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過后都要存許多水,可是雨過不多久,水都干了。針對這些現象,你想提出哪些問題?

 。ǘ┨骄炕顒

  1、教師用濕手在黑板上寫一水字,學生觀察這字。

  2、說說你的發現,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溫水,抹在腦門上。仔細體會有什么感覺,說明了什么?

  (三)看書學習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話說說水到哪里去了。

  (四)討論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發想象

 。ㄎ澹┬〗M合作

  1、猜想:水分蒸發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樣?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設計實驗驗證猜想。教師舉例,如,同樣多的水,一個放在茶缸中一個放在臉盆中,進行觀察。每次只改變一個條件。(實驗課下完成,并且作好記錄)

 。┬〗Y: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一片草地

  教學要點:

  讓孩子們坐在一片草地上,觀察并記錄他們所見的東西。

  教學目標:

  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動物。

  2、研究技能:使學生描述他們的所見,使觀察變得敏銳。

  3、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敏銳度。

  4、要求學生保持安靜且反應迅速。

  5、討論垃圾問題。

  教學準備:

  白紙、鉛筆。

  教學過程:

  1、引入

  帶孩子們到“研究”區。

  師:看這片草地,你們認為這里有哪些植物和動物呢?今天我們就弄明白這些問題!

  2、指導學生在各自周圍半徑一米的范圍之內,觀察并記錄盡量多的植物和動物。(強調這不是比賽,不必追求分辨出每種動植物的種類,而是一項觀察游戲)。可將不知道的動植物名字編號,如:小草1、小草2。

  活動開始。

  3、匯報交流

  a、在草地上發現了哪些植物和動物。

  b、將學生在草地中發現的動物和植物的總數合計。

  c、討論交流:非生命物體(基層—泥土、石頭)、植物和動物。

  4、小結

  正如同學們在研究中見到的那樣,任何有草的地方都有“大自然”—許多植物和動物生活在草叢中,它們的量實際上要比同學們列舉的多,諸如生活在地下的那些動物。這片草地本身就是一個群落。

精選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范文 篇2

  紡織材料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2)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ǘ┳灾鲗W習:

  1.認識纖維。

  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瘜W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匯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后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發的氣味,燃燒后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后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組匯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現了些什么現象?它們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簽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可以從柔軟必、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匯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三)課后作業;

  搜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展史。

  植物的葉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3、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流程與方法:

  統計撿到的樹葉的數量和樹葉的種數;根據一定的判斷依據,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愛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和意識。

  【學習重點】

  開展觀察葉生命現象的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學習難點】

  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學習準備】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的樹枝。

  【學習流程】

  一、統計收集到的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么收集樹葉的。是呀,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F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的葉,我們能發現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的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的不同表現在哪里?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的生長變化流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的生長階段的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等)能從幾張葉的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的生長流程嗎?

  3、總結:葉也是有生命的,它從葉芽長成小小的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的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的一生。有些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它們的葉同樣也有生長和衰老的完整流程。

  蚯蚓的鄰居

  教學要點:

  觀察土壤里的動物,設計不同土壤對生物生長影響的探究性實驗。

  教學目標:

  1、認識土壤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的影響。

  2、引導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意識到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3、培養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愛提問、愿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恒等科學態度

  教學準備:

  漏斗、肥沃的土壤、臺燈,干濕不同的沙質土、黏質土、壤土和蚯蚓、蠶豆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觀察土壤里的動物

  一、引入。

  我們已經參觀了蚯蚓的家園,蚯蚓還有許多鄰居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認識吧

  二、觀察土壤里的動物。

  同學們現在讓我們做一個小小的探究試驗。

  取一些肥沃的土壤,放入漏斗中,在漏斗上面約20厘米處用燈光照射。

  你們發現了什么?把你們的發現和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匯報交流。

  同學們你們真是太棒了,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了這么多小動物,它們都是蚯蚓的鄰居。那么,現在我們該把這些小動物怎么辦呢?

  學生討論。

  我們應該把它們送回原來的地方。

  第二課時探究土壤對動物、植物的影響

  一、探究土壤對動物、植物的影響。

  在前邊幾節課的研究中我們了解了很多有關蚯蚓的知識。那么,你認為蚯蚓喜歡什么樣的土壤呢?

  學生猜測。

  我們應該怎樣設計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測呢?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我們的實驗方案

  學生設計試驗方案,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交流,完善實驗方案。

  學生動手實驗。

  通過剛才的實驗你們發現了什么?

  孩子們你們真是太棒了,不愧為小小科學家。你們認為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會有什么影響?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設計實驗。

  師:怎樣設計實驗?

  學生討論。

  師:這個實驗實在是太好了,可是我們用這40分鐘時間是不能看到實驗結果的。這就需要同學們具有科學家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課下堅持不懈地進行研究,你們能像科學家那樣做研究嗎?

  ……

  師:不要忘了做記錄哦!

  二、調查。

  土壤是我們賴以生存最寶貴的資源,如果土壤都被迫害了,我們會怎么樣呢?

  可是我們的有些行為已經破壞了土壤,人類有哪些行為破壞了土壤?

  課下的時候請各位同學向身邊的人進行調查或進行查資料,了解人類破壞土壤的行為以及危害,記錄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

精選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范文 篇3

  蝸牛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蝸牛的特點體現在它的運動、身體構造等多方面。

  2、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產生相應的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躲進殼內以躲避危險等。

  3、蝸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跡。

  流程與方法

  1、經歷和體驗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流程,并學習使用放大鏡做更細致的觀察。

  2、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書介紹的方法飼養蝸牛,做好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學習重點】

  經歷對蝸牛外形、運動、反應等方面的觀察活動。

  【學習難點】

  學生觀察流程中對蝸牛的態度及對觀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學習準備】

  1、分組:2-3只蝸牛、放大鏡、樹枝、繩子、玻璃、飼養槽。

  2、與學生相同的但大一號的材料。

  【學習流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蝸牛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蝸牛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蝸牛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流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身體。并在觀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流程中的組織紀律性,學生在觀察流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蝸牛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蝸牛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流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運動。并在觀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流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的方法觀察蝸牛的反應,學生在觀察流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運動的特點:靠腹足運動,爬過的地方有粘液,能對刺激做出反應。(被注:觀察蝸牛的身體和觀察蝸牛的運動結合起來在同一時間段內完成)

  四、飼養蝸牛

  1、教師介紹飼養蝸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學生飼養、觀察蝸牛并記錄發現和產生的新問題。

  3、關注:飼養流程中是否堅持觀察、記錄。

  4、設計意圖:在飼養流程中了解更多有關蝸牛的信息。

  盡可能多地提出問題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踐,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級給某些結論提出疑問。

  2、科學知識:知道問題來源于生活,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意識到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點,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同培養學生對某些不對的結論可以大膽懷疑,并通過實驗得出正確結論。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觀察和實踐提出適當的問題。

  教具準備:課件、密封罐養好的小草、紙飛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游戲引入。

  (1)吹塑紙摩擦后帖在黑板上;

  (2)兩個同學撥河比賽(一個較大,一個較小),猜一猜誰會贏,第一局大個子贏,第二局小個子贏----增加阻力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請同學們記錄劃“正”,看誰提的問題最多

  3、“愛提問,是人類好奇天性的一種表現,也是科學探究活動的起點。”揭示課題,讀題。

  二、問題從哪里來?

  1、請同學們小結剛才你們是怎么發現問題的?---通過觀察(板書:觀察)

  2、說一說你平時在什么場合發現過哪些問題。

  3、組織科技小制作---玩紙飛機,在小制作中同學們一定會發現更多的問題,下面的活動看誰提的問題最多、最有意義。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每人自制一架不同類型的紙飛機。

 。2)每個小組各派一個代表進行放飛機比賽。

  (3)小組長做好記錄,把同學們在玩紙飛機發現的問題記下來。

  (4)組長匯報同學提的問題,評一評誰提的問題最有意義。

  4、統計班級提的問題,誰提的問題最多最有意義,發給“小科學家”榮譽。

  5、小結剛才是怎么提問題----問題來自哪里

  三、總結。

  同學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游戲、科技小制作中,認真觀察,開動腦筋,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這就是科學。

  自轉旋翼

  教學目標:

  學著制作一個自轉旋翼,能借助簡單測量工具進行觀察,并提出問題。針對“影響自轉旋翼下落速度的因素”這個事情提問,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重點:

  落實到會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由定性觀察上升到定量觀察階段。并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繼續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A、教師準備:

  1.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尺(直尺、長卷尺)、秒表。

  2.紙、剪刀、回形針

  B、學生準備:

  比賽用紙、剪刀、回形針、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探探、究究、奇奇、妙妙制訂了一個比賽計劃:

  ①學會制作自轉旋翼

 、谠囼灒业阶屪赞D旋翼下降的方法

 、圻x一個下降最慢的作品參加比賽。

  學生按照書上的提示制作自轉旋翼。

  注意事項:紙的大小不能改變。自轉旋翼要能旋轉。

  進行簡單的小組比賽。

  評出每組的第一名。

  二、班級比賽自轉懸翼。

  小組第一名代表小組進行班級比賽,選出班級前三名,教師對前三名的小組進行獎勵。

  有前三名的同學介紹制作經驗。

  三、研究自轉旋翼的下降時間、翅膀大小等特點時,需要搜集實驗數據。光憑感覺是不可能得到準確數據的,測量工具可以幫助我們。

  1.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可能會用到哪些測量工具?怎樣使用這些工具?

  2.教師介紹測量工具。

  總結出自轉懸翼下降慢的原因和制作技巧。

精選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范文 篇4

  尋訪小動物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流程與方法

  會議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提出尋訪小動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的態度,形成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學習重點】

  在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去尋訪、親近、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

  【學習難點】

  避免學生在尋訪流程中過分關注某一種小動物。

  【學習準備】

  1、在校園里準備一塊可供學生尋訪小動物的場地(教師提前尋訪一遍)。

  2、設計簡單的記錄表,供學生參考。

  【學習流程】

  一、理解小動物

  1、教師問:"聽到'動物'這個詞我們想到了那些動物?"

  "'大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小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2、學生用舉例的方法來區分大動物和小動物。

  3、關注:學生舉例的普遍性性,舉現實存在的動物的為俐。

  4、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小動物所指范圍。

  二、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

  1、教師組織學生回憶、交流在一定范圍內見過那些小動物。

  2、流程中注意引起學生尋訪小動物的興趣。

  3、關注:學生是否注意傾聽同學的經歷;學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內容。

  4、設計意圖:初步認識動物的多樣性。

  三、尋訪活動的準備

  1、組織討論,明確尋訪的任務、尋訪的時間、地點和觀察與調查的方法。

  2、學生分組討論,并明確組內的分工。

  3、交流尋訪流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4、教師做好明確要求:注意安全、關注和愛護小動物。

  5、關注:學生任務和分工是否明確。

  6、設計意圖:為順利尋訪做好準備。

  四、到校園里尋訪小動物

  1、學生分組尋訪。

  2、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3、關注: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愛護小動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記錄。

  4、進一步增強對動物多樣性的認識,獲得更多的信息。

  金屬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常見金屬的種類,了解不同金屬的性質。

  2、過程與方法: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通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認識各種類型的金屬,了解由它們的不同特性。重點是做實驗總結金屬的性質。

  教學準備:

  1、各種類型的金屬段。2、實驗用的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的是常見材料。在認識和研究了紙和布后,今天我們來認識和研究另一種材料——金屬。(板書課題:4金屬)

  一、想一想,說一說

  出示教材P47中的圖片,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認真的想一想,同桌之間說一說,最后由小組長做記錄,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金屬制成的?人們為什么用金屬制作它們?

  生:用金屬制作的物品有廚房用具、高壓電線、獎杯、常用工具等,因為它們比較耐用、可以導電、有光澤、銳利,所以用金屬制作這些東西。

  師:對,這些東西用金屬來制作是利用了金屬的一些特性,如堅固耐用、堅硬銳利等,下面我們就接下去研究一下金屬的性質。

  二、實驗研究金屬的性質

  1、光澤度實驗。

 。1)選擇鐵釘、粗鋁絲、粗銅絲等材料;

 。2)用砂紙摩擦它們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說說有什么發現。(變光亮,有熱度)

  總結:摩擦變亮、摩擦生熱。

  2、導熱性實驗

  把鋁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熱水里,過3分鐘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塑料棒有一點熱,木筷沒有感覺,鋁勺很燙)。

  總結:鋁勺導熱快。

  3、延展性實驗

 。1)裁剪一段5厘米長的粗鋁絲放在鋼板上;

 。2)用鐵錘敲打它,把圓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變化?(變寬、變長)

  總結:金屬在受到外界壓力時,形狀可以發生變化,具有向外擴散的延展性。

  討論:通過以上的實驗活動,我們來總結金屬的性質:輕重、硬度、延展性、導熱性。

  金屬還有其他一些性質,我們以后會學到。(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

  三、討論

  師:想一想,根據這節課所學的知識結合書本的資料,如果要制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為什么?把討論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落葉到哪里去了

  教學要點:

  讓學生猜想和觀察落葉到哪里去了。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想和觀察落葉到哪里去了,使學生了解動物活動和細菌對土壤的影響

  2、引導學生關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滲透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教學準備:

  腐爛程度不同的落葉,人類改良土壤的錄像資料和相關書籍。

  教學過程:

  1、大樹下和田地里有許多落葉和枯草,它們都到哪里去了?

  學生討論交流。

  2、實地觀察。

  同學們現在讓我們到校園中進行實地考察。同時不要忘了收集一些腐爛程度不同的葉子。

  3、落葉變成了什么?

  出示我們收集的腐爛程度不同的落葉。

  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匯報交流。

  閱讀課本52頁“趣味閱讀”。

  通過閱讀你認為蚯蚓起到了什么作用?

  4、實驗驗證,拓展認識。

  下面讓我們來設計一個實驗,仔細觀察,看看蚯蚓是怎樣為改良土壤而默默工作的。同學們你們準備怎么做?

  學生設計方案。

  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5、觀看錄像資料,了解人改良土壤的方法。

  6、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蚯蚓為改良土壤而默默的工作,了解了一些人類改良土壤的方法,課下同學們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改良土壤的方法。同時,讓我們盡自己所能為我們美好的家園作一些貢獻。

精選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范文(精選4篇) 相關內容:
  • 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教案表格式

    第二單元第1課時編寫者樓燦飛編寫時間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第一課 尋訪小動物設計理念課 時教 學目 標科學概念: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范文(精選9篇)

    蚯蚓的房前屋后教學要點:玩泥巴并觀察三類土壤的不同,針對沙和石頭提出問題和選擇問題進行觀察研究。教學目標:1、了解常見的土壤的分類,自主探究沙和石頭的特點。2、強化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的訓練。...

  • 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教學設計(2019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第三單元:我們周圍的材料1、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 2019年秋期三年級上冊科學復習資料(粵教版)

    一、打開科學之門1、木葉蟲、枯葉螳螂的身體類似于植物的 葉,花螳螂類似于植物的 花 ,竹節 蟲類似于植物的 莖 ,動物這種自我保護的方法稱為 擬態保護法 。2、一粒砂通過 電子顯微鏡 放大后,表面像一塊大卵石。...

  • 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教案表格式

    第一單元第 1課時編寫者編寫時間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始業教育課設計理念初步了解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和內容,了解課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學輔助學習內容。...

  • 粵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粵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打開科學之門第一課時:圖中藏著什么?探訪生物王國1.尋找生命第一課時:草地里有什么?第二課時:我知道的生物2.紅番茄第一課時:活動1:觀察番茄活動2:觀察番茄葉拓展:各種各樣的葉子活動3:研究番茄花第二課...

  • 青島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第 一 單元單元備課主題第一單元:科學在我們身邊主備人單元目標1、在游戲中樂于提出提出問題,喜歡大膽想象;能關心身邊的科學,關注新事物;能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 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粵教版)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一、打開科學之門教學目標:科學知識: (1)通過觀察自然界的一些現象,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科學的奧秘。 (2)通過簡單的實驗科學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對科學課程的學習興趣。...

  •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反思

    三年級科學課程是要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的,適應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面向全體學生。...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高清WWW无色夜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影院 | 精品在线99 | 草逼欧美 | 国产A∨国片精品白丝美女视频 |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色戒 | 国产精品视频区 | 五月天影院久久综合 | 色五月第一门户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性迷宫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 久久久SS麻豆欧美国产日韩 | 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 西西gogo高清大胆专业69 | 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 成人午夜做爰视频免费看 | 99热a| 国产小视频一区 | 婷婷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亚洲大胆美女人体一二三区 | 好姑娘5剧情在线观看免费 v888aⅴ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综合视频 | 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 FREEZEFRAME丰满人妻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AV成人影视综合网 | 日韩精品第一页 |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 丁香激情综合色伊人久久 | 国产综合第一页 | 中文字幕けのぁ一般男女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 | 爱射综合 | 男人女人真曰批视频播放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