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教學設計設計案例四
該怎么做
教學設想
《國標本(人教)語文》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的“該怎么做”,是在看圖的基礎上生發的口語交際練習。練習有三個內容:1說說兩幅圖講了件什么事;2互相說說小松該怎么辦;3評一評誰的辦法好。該練習選擇了貼近兒童生活的話題作交際主題,縮短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意義、有趣味,體現了一種“以生為本”的思想。
口語交際不同于看圖說話,前者重在培養說的水平、聽的能力,積累與人交往的經驗,從而提高交際的能力,而后者則重在培養學生觀察、說話的能力。因而我制定的教學目標 為:通過口語交際實踐,做到:1說話清楚完整、有禮貌;2對說話有興趣,并積極參加討論;3認真傾聽,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口語交際課的特點,使學生在口語交際實踐中,提高交際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說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此,新課伊始,我通過描述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喚起學生已有的經驗,同時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為成功進行口語交際奠定情感的基調。
二、差異選材,讓學生敢說
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因素等都是不同的。新課程要求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因而,在引導學生看圖說意思時,學生完全可依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說話的材料。或者說一幅圖的意思,或者把幾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不管能說多少,只要正確通順,老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說話的勇氣與信心。
三、師生互動,讓學生會說
“教學過程 是一種師生平等的互動交往的過程”,口語交際更需要創造實踐的空間,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提高學生聽的能力、說的水平、參與討論的熱情,并懂得與人交往的禮貌。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此,我在教學中多處安排了生生合作學習,并增加了小組討論、大堂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都有參與討論、評價的機會,從而擴大參與的“面”與“量”,提高訓練的效果。
口語交際課關鍵在“說”字上,可單調的說話會很乏味。我力求把單純的口語和交際行為相結合,以促進知行轉化。我決定讓學生動起來,就安排“演一演”,讓學生邊想像邊把事情經過演下來。通過師生合作演、學生找好朋友演、上臺為大家演等形式,豐富學生的口語交際知識,掌握口語交際的方法技巧,提高聽說交往的能力,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口語交際課”是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陣地,而日常生活則是學生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的另一有效途徑。本課結束時,我以充滿激情的話語鼓勵學生把學到的交際本領運用于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斷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老師描述;小松是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他是一個誠實的小朋友。有一天,他不小心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他很害怕,他該怎么辦呢,
[創設一個生活的情境,拉近了教材和學生的距離,學生就興趣盎然。]
二、引導看圖,明確圖意
1老師同時出示兩幅圖,引導小朋友仔細看圖:小朋友,我們靜靜地看看這幾幅圖,你能說說這些圖的意思嗎?
2小朋友各自練習說話。(自己能說一幅圖的意思,那你就很不錯;能說兩幅圖的小朋友,就更了不起了。)
[一方面,學生依據自己能力練習說話,能享受學習的成功感,另一方面,這也體現了“分層教學”的思想,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
3指名說圖意(能說幾幅就說幾幅),師生共同評價。
小結過渡:小松如實地告訴了爸爸,卻被爸爸打了一頓。
[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想辦法,思維更開放,感受更真切。]
三、討論交流,評價辦法
1同桌互相說說自己想出的辦法。
2指名說自己的辦法,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想:他的辦法好嗎?
3小朋友暢談自己的辦法,師生共同參與評價,并引導小朋友說說辦法好或不好的理由。
[為學生創造發表意見的時間與空間,培養他們說的能力、聽的習慣,又拓展了他們的思維。]
四、當堂演練,促進提高
1師生合作,把事情演一演。
(1)老師:今天我來當一回爸爸,再邀請一位小朋友來當小松,我們來把這件事演一演,愿意嗎?
(2)老師和一位小朋友合作表演。
(3)小朋友說說表演時要注意什么?
[師生同演,體現了師生間平等互動,既為學生演提供范例,又激發了學生演的興趣。]
2小朋友找自己的好朋友,邊想像邊把故事演一演。
3指名分角色表演。
4評議:說話是否清楚,是否有禮貌。
5再指名分角色演,并要依據老師、同學好的建議改進表演。
6老師小結:
生活中,小朋友常常要與別人交往,但與人說話一定要把話說清楚、說明白,尤其要注意有禮貌。
[當堂演練,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交際實踐,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口語交際,從而掌握口語交際的方法技巧,提高了聽說交往的能力,充分感受學習的快樂。]
(顧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