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教學案例
第一課時 1、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和領悟。 2、品味文中精妙的語言。 3、訓練朗讀,領悟積淀語感。 1、老師范讀《敬畏生命》。 2、學生各自放聲朗讀課文,思考:(思考的問題都由多媒體放映) (1)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不 停地接觸到各種生命,但是作者為什么說“我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 思考后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因為這一次他“真的看到了”那群種子“在不分晝夜的飄散之余,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樹”,這生命讓“我感到詫異和震撼”,讓我“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狀的敬畏。”如此頑強的生命力讓我覺得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 (2)作者為什么說生命的“投資”是“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 思考后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 生命的“投資”是一種“驚心動魄的壯舉”。成千上萬的種子在不分晝夜的飄散,卻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為生命,所以說生命的“投資”是“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 1.請一學生朗讀第一段,老師指導。(思考的問題都由幻燈片投影) 思考: ①“那是一個夏天的長得不能再長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個湖邊。” ———為什么用“長得不能再長”,而不用“漫長”或“很長”之類的詞呢?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長得不能再長”說明長到了極點,寫出了作者當時的心情。若換成“漫長”“很長”則表達不出這種效果。 ②“我起先是不經意地坐著看書,忽然發現湖邊有幾顆正在飄散一些白色的纖維,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 ———若把起其換成“我起先…,忽然發現湖邊有幾顆正在飄散一些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白色的纖維,…,”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定語后置,以示強調。若把定語還原,則不能突出纖維的特征——“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 2、學生各自放聲朗讀第一段。 小組內積極討論(按老師的方法設計問題,品味語言,特別是對表現作者敬畏生命的語句重點品味),老師巡回指導。 全班交流,老師引導,補充小結。 板書: 敬畏生命 第一段:(第1~2節)無意中發現植物靠風力播送種子、繁衍生命的現象感到詫異和震撼。 觀 第二段:(第3~4節)抒發心底強烈的觸動。對生命產生敬畏、折服 感 第三段:(第5節)照應開頭,總結全文。 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完成級組統一練習(油印) 后記: 1、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對生命意識領悟。 2、品味文中精妙的語言。 3、訓練朗讀,領悟積淀語感。 1.師范讀《熱愛生命》 2.學生自己放聲朗讀,品味下列語句,并根據自己的體驗,看看能否加以補充或擴展。(幻燈片投影下列文字) 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 只有樂于生的人才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 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3.小組交流,討論。 全班發言討論,老師點評。(注:鼓勵學生大膽談出自己的看法,無需統一觀點) 1.把成語“渾然不覺”、“無以名狀”、“驚心動魄”、“風和日麗”、“枯燥無味”、“躁動不安”、“稍縱即逝”抄在卡片上,并領會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2.將文中你認為精彩的語段摘抄下來,并背誦。 板書: 熱愛生命 第一段:從生的角度闡述應怎樣看待生命、活得充實 生 死 第二段:從死的角度闡述應怎樣抓緊時間、留住日子 死 生 作業 :1.從文中再找幾處語言來欣賞品味。 2.觀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片段。 課外作業 : 舉行一次班級演講賽。從自己的人生體驗出發,談談: 對于生命,我們是由“敬畏”到“敬愛”,還是從“熱愛”到“敬畏”? 學習目的: 1、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和領悟。 2、品味文中精妙的語言。 3、訓練朗讀,領悟積淀語感。 學習重點:品味語言,訓練朗讀。 學習難點:對生命的理解和領悟。 教具:幻燈機 學習過程: 一、整體把握 1、老師范讀《敬畏生命》。... 教學目標:1.學習整體感知文章,并從中把握文章的主旨.2.了解本文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學習本文從日常生活現象去感悟生活和人生3.感受生命的偉大和力量。... [教學實錄]師:《圣經》上說:“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始。”在我看來:“敬畏生命,是智慧的開始。”生命,是獨一無二的奇跡。它的意愿是生存,是好好地活。當滅頂之災襲來的時候,生命進發的智慧,值得我們敬畏。... 一、班會主題:吟詠挫折 陽光生命二、主題班會背景:我們的學生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一方面享受著富裕無慮的生活,但一方面經歷過超過常人的挫折。有些孩子面對磨難與挫折,表現出悲觀、失望、自暴自棄。... [教學實錄]師:《圣經》上說:“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始。”在我看來:“敬畏生命,是智慧的開始。”生命,是獨一無二的奇跡。它的意愿是生存,是好好地活。當滅頂之災襲來的時候,生命進發的智慧,值得我們敬畏。... 短文兩篇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的脈絡和主旨。2.品味一些語句。3.認識生命的木質、生命的意義,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目標1 目標2教學難點:目標2課前預習:閱讀這兩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短文兩篇第一課時教學目的: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的脈絡和主旨。2.品味一些語句。3.認識生命的木質、生命的意義,培養正確的人生觀。.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教學難點:目標2課前預習:閱讀這兩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教學實錄]師:《圣經》上說:“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始。”在我看來:“敬畏生命,是智慧的開始。”生命,是獨一無二的奇跡。它的意愿是生存,是好好地活。當滅頂之災襲來的時候,生命進發的智慧,值得我們敬畏。... 初一語文第二冊教案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學習整體感悟文章,提煉文章主旨。2. 學習比較閱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3. 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案例:(一)引入美:師:小朋友們,剛剛下了一場雨,太陽公公還來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你們看,這些云朵漂亮嗎?(多媒體演示雨過后天空漂浮云朵)誰能夸夸這些漂亮的云朵?生:天上的云可真漂亮呀!... 問題提出:對于孔繁森的事例,六七歲的兒童知之甚少,那么如何讓學生較輕松地了解其典型事跡,深刻感受其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重要的一點便是讀,通過讀去積累、體驗、從而內化。... 第12課 破解生命起源之謎學案導學【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識點:基督教的神創說:世界萬物包括人都是上帝創造的;施萊登、施旺提出和確立細胞和細胞學說,拉馬克的進化論觀點;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1871年發表《人類的起... unit 3 what does he look like ? 復習學案1、知識目標:1)掌握本單元的單詞、詞組和句型 2)talk /speak/ tell/ say ; wear/ put on/ in/ dress用法;a little /a bit /a little bit;stop to do /stop doing... 一、學習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進行分角色朗讀。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兩條綠線中2個字只要認識不要求會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體會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感情以及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認知目標: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學寫7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技能目標:1、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善于傾聽,大膽發言,形成良好的合作與交往能力。2、分角色朗讀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