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天上的小白羊》課文是一首淺顯的兒歌,也是一篇充滿想像力的童詩,以兒童和天上的白云對話的口吻,寫出了童真的有趣、童心的可愛。課文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假如你是躺在地上的小朋友,你會和小羊說什么?”
學生小瑩說:“小白羊,下來吧,別在天上著了涼。”學生小峰說:“地上草兒肥,地上水兒美。”學生的思維似乎沒有被打開,仍停留在課文內容上。這時,我想到學生平時最喜歡看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了。我說老師有話和小白羊說:“小白羊下來吧,我們去找喜羊羊、美羊羊、懶羊羊一起去參加運動會!睂W生一看我提到動畫片中的人物,他們的思維立刻“活”了起來。有的說:“小白羊下來吧,懶羊羊喊你一起去吃蛋糕!庇械恼f:“小白羊下來吧,美羊羊喊你去買衣服。”有的說:“小白羊下來吧,村長慢羊羊喊你上課了。”教室里立刻成了歡樂的海洋。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對韻歌》是以對對子的小韻文出現的,讀來瑯瑯上口。教學這首詩歌前我先帶領學生復習音節,因為學生已有前面幾課的拼音儲備,所以我采用各用形式,放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拼讀音節。例如:采用“識字帶拼音”的方法拼讀音節,以更好的幫助學生通過熟字認識字母和音節,學習拼讀。
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能力,再次學習《對韻歌》時,通過初步滲透《對韻歌》“意思相對,字數相同”的基本特點,讓學生逐漸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教學《對韻歌》時,我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識字,并在讀中感悟,同時借助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和自然現象。
遺憾的是本次教學設計的內容過多,時間把握不到位,可以在學生了解韻文內容后升華主題---我們應如何愛護大自然,最后教師總結以此結束本課教學。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對韻歌》是以對對子的小韻文出現的,句式整齊,合轍押韻,瑯瑯上口,背誦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結合,便于兒童理解,易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本課中的生字大部分學生都會認讀,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放在教會學生利用生活進行識字,激發學生生活識字的興趣。
一、鞏固象形字,前后巧連結
在本課需要認讀的生字中,云、雨、鳥,這三個生字都是象形字。老師充分考慮本單元識字認讀之間的關連,對這三個字的認讀上,讓學生利用象形字的識字方法進行識字,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達到利用象形字進行識字的鞏固。
二、生活巧識字,認讀帶閱讀
生活中在看電視,看書,廣告等經常會在孩子身邊出現,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字達到識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徑。那么激發學生利用生活進行識字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本課的重點。本課中,有意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認識的字,利用學生非常喜歡讀繪本的特點,老師出示:《天生一對》、《風到哪里去了》、《花婆婆》、《法布爾昆蟲記》這四本繪本書名,讓學生大聲讀出來,并圈畫出本課需用認讀并且書名里有的:對、風、花、蟲這四個生字。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其實生字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多認多讀,就會掌握更多的生字。這個活動的設計,除了考慮識字,還有引導學生看書閱讀的作用,這是為后面語文園地里的“親子閱讀”“快樂讀書吧”做準備。
三、誦讀多形式,熟讀巧背誦
“學習用普通話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边@個目標,是教學難點,而且對于這首對韻歌,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背誦下來,就需要老師的多種形式,讓學生產生對韻文的興趣,掌握韻文的節奏,達到熟能成誦。本課中,采用范讀、領讀、指讀、分組讀、接龍讀等多種形式,重復而不機械,讓學生讀出興趣,讀出節奏,在讀中達到背誦。
四、識字與閱讀,游戲巧安排
本課中,老師設計了“讀生字,摘桃子”“找朋友”的游戲。學生非常喜歡“摘桃子”這個游戲。老師只有讀準“桃子”上的字,才能將桃子摘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認識了生字,又調整了自己的聽課狀態。然后,師生、生生玩“找朋友”的游戲,老師大聲對著全班說“云對……”同學大聲說“雨”。兩個人再一起說“云對雨”。這樣的活動,除了讓學生認生字,讀生字,找生字,還培養了學生大聲朗讀和與同學互動的人際交往能力,更好的`鞏固了對兒歌的背誦。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重視識字方法的總結。教人學會不如教人會學,在一年級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并給孩子們創設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在時間劃分上一定要多加注意,應該兩節課要完成的任務,就要兩節課完成。
今天上課忽視了強調常規問題,紀律表現還算不錯,但是還是要不停的強調不停的改正,為了給孩子們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的習慣。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我講了第八課《小紅花》,這篇課文講述了佳佳為了得到小紅花把在路上撿到的當做自己得到的交給爸爸,但爸爸發現了小紅花上的問題后,明白了小紅花不是佳佳在學?孔约号Φ玫降模栽诎职值恼T導下佳佳終于說出了實話,小紅花不是自己得到的,而是撿的。在爸爸努力幫助和教育下,并且經過佳佳自己的艱苦努力下,最終得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小紅花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做人一定要誠實,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績。
在對課文內容了解后,在教學設計上我做了以下的設計:
1、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ǔ鍪拘〖t花)同學們你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你們以前得到過小紅花嗎?誰能告訴老師,得了小紅花,你的心里高興嗎?沒得到小紅花的同學心里是怎么想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8課《小紅花》。今天老師要把小紅花獎給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的孩子。比比看誰得的多。這樣一段簡單的談話導入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用激勵的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充分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因為是低段教學,課文較短,而且理解上也并不難,只要學生能充分朗讀課文,從讀中就能明白課文的大意,教師再適當引導,學生就會明白課文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所以我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讀文。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而且學生也能感同身受,真正明白課文所想表達的含義。
3、培養創新,激發創造潛能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素質,這是學生發展的'根本后勁。就創新而言,想象是核心,語文教學應重視激發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生活在彩虹般絢爛的想象王國。本教學設計通過想象當時情景,深入理解角色思想,體會不同的情感;通過對話朗讀,續編故事,放飛學生的思想,任他們在自由創造的廣闊天地里振翅翱翔,盡先風采。
在這一課中也有準備不到的地方,本課是一篇很好的教育題材的小文章,但我過于注重讀最后才點明課文的內在意義,雖說學生心理已經明白,但低段學生詞語的匱乏讓他們在總結上不會用更多貼切的詞語,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在詞語方面的訓練及拓展。同時對這類有教育意義的小文章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得到應有的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做到時刻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5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要想讓學生獲得濃厚的識字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以后的識字活動中,這一節的識字體驗尤為重要。然而,剛入校園,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學習注意力維持時間尚短,學習興趣容易被激發,也容易消散。因此,識字教學必須建立在“趣味”的基礎上,借助多種活動進行。
教學中我主要設計的識字方法有:天:(1)聯想識字。獨體字,“大”字多一橫就是“天”,“夫”字不出頭也是“天”。 (2)字理識字。象形字,出示圖片,古時候“天”字像正面站著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頭,引申為頭頂以上的天空。 (3)組詞識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識字。左右結構,“也”字左邊加個。 (2)“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左邊是“土”,右邊是“也”,合起來就是“地”。 (3)組詞識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識字。左右結構,“也”字左邊加個“亻”。 (2)“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左邊是“亻”,右邊是“也”,合起來就是“他”。 (3)組詞識字。他們、他人、他鄉。 (4)形近字比較識字。“地”和“他”的右邊都是“也”,字的左邊不同,“他”與人有關,所以是“亻”,“地”與土有關,所以是。 人:(1)數筆畫識字。獨體字,第一筆是撇,第二筆是捺。 (2)字理識字。象形字,出示圖片,古時候“人”字像一個人的側視形象,頭、臂、身、腿、足齊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點。 (3)猜字謎識字!疤煜乱唤^”或者“春節放假三天”。 (4)組詞識字。大人、人民、人們。 我:(1)聯想識字。獨體字,“找”字頭上多一“撇”。 (2)組詞識字。我們、我的、我家。 你:(1)部件組合法識字。左右結構,“亻”加“爾”。 (2)組詞識字。你的、你們、你家。這些識字方法剛開始使用時效果還不錯,但等學生好奇勁過了以后,效果就不那么明顯了,針對此次課堂的情況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還是更喜歡在游戲中識字,以后會在語文教學中多開發游戲識字項目,讓孩子們在玩中就把識字目標完成。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過6個單韻母,4個聲母以后,第一次接觸到拼音。教學時要從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出發,力求生動、活潑、形象、具體,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應采用的措施:指導學生聯系圖畫記形,讀音,組織課堂游戲教聲母與韻母拼音,編口訣、順口溜來牢記字音和發音要領,通過猜字謎等游戲進行復習鞏固。
要改進的地方
1.課堂提問的時候,提問個人有點多。因為學生學前班的時候,一節課時間很短,并且大多數都是唱歌、玩游戲,真正學習的時間很少。而到了一年級,一節課的時間有40分鐘,孩子們很難整堂課都集中注意力。因此課堂上要讓學生多讀,多一起讀。還要做到有讀有寫。
2.上課時應該抓住時機,盡量做到多表揚,多給出鼓勵性的評價,這樣有助于孩子們集中注意力,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感受到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
3.課堂上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應該充分響應新課程理念的號召,真正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
4.上課時的姿勢也要照顧到下面的同學,不能只顧自己一味地講,應該稍微側著身子。特別是在一起畫聲調的時候,如果我面對著他們,我的手就和他們是相反的方向,孩子們還太小,自己搞不懂反、正的含義,所以需要我和他們保持一個方向。
5.書寫的重點在于寫字習慣的養成,寫字過程中,正確的坐姿、正確的握筆姿勢、寫字時觀察范字的習慣、按筆順寫的習慣、寫完后檢查的習慣、本子的整潔等。寫字的過程要比寫的結果來得更重要。所以,應該重視學生寫字過程中的一系列良好習慣的培養。讓學生一入學、初握筆就養成良好的習慣,使他們終身受益。
成功之處:
1.善于利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來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指讀、開小火車讀、小老師領讀、齊讀等多種方式幫助孩子們集中注意力,加強鞏固知識點,力爭做到查缺補漏,讓每一個孩子都順利掌握知識點。
2.注意善于組織管理教學,能夠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紀律情況,提醒走神的學生及時回到課堂中去。
不足之處:
1.小習題的設置只讓同學在臺下說,有的同學并不明白究竟具體哪些是韻母,哪些是聲母,哪些是整體認讀音節。可嘗試通過讓學生上臺來指讀的方式完成小練習。
2.關于韻母、聲母、整體認讀音節進行分類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孩子過高,孩子對于分類的概念還不是很明確。
3.在教學聲母時候要求干脆利索,但是教學韻母時應該要求讀完整,這一點的要求有所欠缺。
4.大聲讀并不等于喊,要求學生做到聲音洪亮但不是大聲喊。
5.整個課堂最后可以嘗試安排書寫或者小游戲的互動等,做到有效穿插結合。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7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自然就樂意去學,即使不教他去學習,他也會自覺去學,主動去學。在這次“三課”活動中,我們全組教師參與上、聽、評課,共同探討教法,總結經驗。我們發現各位老師在課堂識字教學中都注重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識字。教學實踐中,老師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來調動學生興趣。
1、充分利用教材優勢,營造輕松愉快的識字氛圍。新教材的選文非常富有兒童情趣,為老師的教學創造了很好的 條件。張愛玲老師執教的《一去二三里》一課 ,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出現,內容通俗易懂,語調朗朗上口。張老師正確認識到了兒歌作為識字載體的作用,教學中充分利用了兒歌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輕 松識字。
2、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識字和認識事物相結合。如我在教學《在家里》一課時,先讓學生讀“沙發、報紙、電視、臺燈”等詞,再讓學生觀察本課插圖并把詞語貼在圖中對應的事物的旁邊,這一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鞏固了生字。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8
《樹葉》一課,課文想象豐富、語言樸實、富有意趣,為兒童喜聞樂見。教學中,我就培養創新思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1.充分挖掘課文資源,激發創新興趣。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和主動探索的內驅力,它能有效地挖掘學生蘊藏著的學習潛力和創新熱情。《課標》指出“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內因起主導作用”。
《樹葉》一課的前四句寫大家都很喜歡樹葉:“樹枝拿它當扇子”“小蟲拿它當被子”“魚兒拿它當花傘”“小鳥拿它當風箏”,十分形象地寫出了樹枝、小蟲、魚兒、小鳥都非常喜歡樹葉,所以樹葉與大家有著親密和諧的關系。因此,指導朗讀時,我緊緊抓住“形象”,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讀課文,用動作來表達感情。學生通過反復讀文,慢慢領悟到:樹枝把長在樹上的樹葉當做扇子,用它扇起陣陣輕風,多么愜意;小蟲把落在地上的樹葉當做被子,蓋上身上暖暖和和,多么溫馨;魚兒把漂在河里的樹葉當做花傘,撐起花傘擋雨遮陽,多么舒適;小鳥把飛到天上的樹葉當成風箏,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多么快樂!理解到這一層,學生再讀課文時,動作更生動了,表情也更豐富了。涼快、暖和、調皮、快樂……一一寫在了他們臉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那么天真可愛。我欣喜地看到,創設意境引發出孩子們的形象思維,使他們真正理解了課文……
2.充分利用“課文空白”,培養創新思維。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這就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積極思維,培養語文能力。其核心是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前提在于挖掘和把握教材中訓練學生思維的知識點和交叉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想象。
文中第4句后出現了一個省略號,“飛在天上,小鳥拿它當風箏……”在學生理解課文后我緊扣這個省略號,引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填空白”——樹葉還會落在哪兒呢?于是,一個個精彩的話語應運而出:“樹葉落在地上,小蟲拿它當小床!薄皹淙~漂在水里,青蛙用它當小船”“樹葉落在頭上,小朋友拿它當帽子”“樹葉飄在地上,小蟲拿它當花裙”!皹淙~落在地上,鳥兒拿它當鳥窩”……學生的創新思維被激活了,課堂春意盎然、充滿生機。就在這時,又一位同學說到:“樹葉漂在水里,魚兒把它當作信,信上說‘秋天來了!’!倍嗪玫木渥友!他不再是簡單地想象樹葉像什么,而是由落葉想到了秋天要來了。這說明學生已經在展開想象的翅膀,很好地將已有知識經驗與課文結合起來了。
3.充分尊重孩子天性,培養創新意識。
《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彼此都應受到關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建立起平等、信任、朋友式的關系!蓖ㄟ^學習《課標》和新的教育理論,我感到教師要在課堂上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必須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愛動,而本課選材又是他們熟悉并感興趣的樹葉,所以,如何尊重他們的天性,讓玩為學服務,便是這堂課能否上好的一大關鍵。課前,我布置學生跟爸爸媽媽一起撿自己喜歡的樹葉。撿的過程,也是他們對樹葉的認識過程。課上,我讓學生把他們精心選來的葉子展示給大家看,并且說一說。這兩點,充分滿足了他們主動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更感興趣,因為文章講的,似乎就是他們手中樹葉的故事,多有意思!再看讀課文時,他們手中的葉子一會兒長在樹上,一會兒落在地上,一會兒漂在河里,一會飛到天上……那情景,好不歡快!仿佛他們已成了故事的主角。盡管學生的動作很雅氣,卻使我看到他們投入學習的熱情和創造潛質的亮光。
4.合理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創新能力。
語文實踐能力要在學生充分的實踐行為中形成,《課標》指出“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趣的實踐活動!比绾卧谡Z文實踐中合理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也做了一些嘗試:
課文教學結束,學生似乎還意猶未盡,怎么辦呢?我翻了翻書,《語文百花園三》中“語文大課堂”正好安排了一個題目“有趣的樹葉”。對了,何不利用他們手中現成的樹葉來貼一貼,拼一拼,畫一畫,說一說呢?于是,我緊接著上了“有趣的樹葉”這一課。
根本無需過多講解,他們早已胸有成竹了。不一會兒,“烏龜、小魚、蝴蝶”出現了,再過一會“小船、花朵、小樹”也來了,再等一會兒“鴨嘴獸、小丑人、奧特曼、小老鼠”等動畫人物居然也一一趕來了……看著看著,我被他們的想象力折服了!
再聽他們是怎么說的吧!“我貼了一只蝴蝶,它的翅膀是兩種顏色的,非常漂亮!”“這是我貼的鳥媽媽,旁邊是鳥寶寶,冬天要來了,它正跟媽媽一起去找吃的!”“這是我貼的小魚和蝴蝶,旁邊還有水草和小蟲。小魚說:‘小蝴蝶,我請你吃水草。’蝴蝶說:‘謝謝你!我不吃水草!f:‘小魚,我請你吃小蟲。’小魚說:‘謝謝你!我不吃小蟲’!薄l敢說,這不是學生在興趣引路下的智慧火花的迸發?我不由感嘆:興趣是多好的老師呀!
教學結束,我的心緒卻久久不能平靜。我真的被學生感動了,他們真是太棒了!此時,我由衷地感到:當個老師真好!這種幸福是別人所無法體味到的!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式多樣,但要用得巧、用得少,更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恰如其分才能事半功倍。孩子們這些想象,盡管很幼雅,但使我看到了創新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它不僅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還培養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陶冶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也是在起步中還有待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還會不斷地深入探究。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9
《我多想去看看》這篇課文是以詩歌的形式,講述了一位山村孩子想去遙遠的北京城,去觀看北京天安門廣場上莊嚴的升國旗儀式,抒發了少年兒童的強烈思想感情。
首先,學生對課文內容很陌生,F在的小孩子體會不到小山溝里的孩子們的生活經歷——生活貧窮、視野閉塞、勤奮好學、懂得珍惜,特別向往外面的世界。為了讓孩子能理解山村孩子的生活,在課上播放山村孩子的生活視頻。讓學生體會山里的孩子住在大山里,長這么大還沒有出過大山,他對北京的了解是通過媽媽的話,他向往外面的世界,他夢想著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北京。
其次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讓學生反思朗讀課文,理解“彎彎、北京、天安門、多想”等詞語。較難的詞,如“遙遠”,可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告訴學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車到北京需要幾天時間,路途非常遠。為了理解“廣場上升旗儀式非常壯觀。”這個句子,我還讓學生觀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視頻,(訓練有素的國旗班戰士,數不勝數的觀眾,雄壯的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和太陽一同升起……)強烈的畫面沖擊,讓他們領悟“壯觀”的意思,他們還不由自主的自豪的唱起國歌來。
“我多想去看看”,在課文中出現了兩次。指導好學生用心感悟、用情讀好這句話,是這篇課文的重點。然而,不僅僅是課文中的山里孩子,許多一年級的學生對北京的認識都是模糊的。首先讓學生交流對北京的了解,雖然孩子們知道的`東西并不多,有時甚至是錯誤的認識,但同伴交流引發了孩子們了解北京的極大興趣,然后教師再適時出示圖片,為孩子們展示了天安門、長城、故宮、天壇等名勝古跡,中華世紀壇、中央電視塔、立交橋等現代建筑后,讓學生發表對北京的看法,融入自己的感受讀“我多想去看看”這句話時,孩子們內心的情感積淀更為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讀技巧的指導,學生就能讀得有滋有味。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孩子的心里。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上完了《aoouiu》這一課,感覺好累,沒有想象中的輕松,真是奇怪!八贾畡t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彼晕矣X得有必要認真地反思一下自己這一節課中的教學行為,好好地總結這節課中的成功與失敗。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有趣地學。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教學顯得更為突出。拼音教學一直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如果教師采用單一拼、讀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以后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我在教學ao、ou、iu時,我合理地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教法,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拼音王國里快樂地遨游,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如:在復習六個單韻母時,我出示了六張字母卡片,設計民這樣一段話把他們引入到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每張卡上都有個小秘密,你得把它說給大家聽!边@一環節的設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學習ao、ou、iu讀音時,我充分利用插圖、現實生活中的背景,讓學生自己嘗試讀復韻母,體會學習拼音的快樂。
二、遵循規律,引導學生自主地學。
在學習ao、ou、iu三個新復韻母時,我采用的“先扶后放”的教學方法,先帶著學生學完的“ao”后,讓學生總結它的拼讀要領,再按照一定的規律去試讀ou和iu的拼讀規律。在學習三個復韻母的四聲時,我讓學生先研究ao的。標調規律后,再引導學生去發現ou和iu的標調特點,然后讓他們聯系前面的學習內容,對漢語拼音的標調規律進行了系統的總結。這一環節的教學,既體現了老師導的作用,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靈活機智,營造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的交流應是愈來愈融洽的,課堂上教師要機智靈活地面對一些偶發事件,說不定一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課中有這樣一個環節,為了進一步鞏固“ao、ou、iu”與聲母想拼的音節認讀,我設計了“你拼你做我來猜”的游戲,我先出示了“māo”這一音節,學生們就很認真地拼,陸續地學生用手做貓捋的胡須的樣子,嘴里發出“喵”的聲音,我就猜是“māo”小貓的貓,學生都不約而同地叫起來:“對!是māo!睂W生在這一環節中情緒高漲,思維很開放,這一開放性、探究性的學習,充分凸現了學生主體性,彰顯了他們的個性,解放了他們的創造性,把課堂的教學氣氛推向。
可是,在上完課后,我覺得在課堂中暴露出的問題還是挺多的。一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夠持久,這些作為小學教師的我都十分清楚,但在課堂中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還是沒有真正重視到這一點,沒能很好地調動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少部分學生還是旁觀者,沒有真正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另外,在學生在讀錯音、回答問題不正確時,我顯得很焦急,不知所措,語言生硬,沒有充分的應對措施,這兩點我很遺憾。
總之,興趣是學好漢語拼音的關鍵,只要我們能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巧妙地創設學習環境,就一定能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的熱情,讓我們共同祝愿我們的學生能在拼音這片樂園中享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1、以讀為本,把握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他應該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本課從兒童生活實際出發,內容淺顯易懂,又采用了詩歌的體裁,無疑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式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如,初次接觸課文時,讓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老師范讀的方式進行“讀”。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大意,把課文讀通,讀對。在朗讀感悟階段,我們又抓住語氣詞“呢”、“啊”和課文的插圖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得基礎上,又掌握了朗讀技巧,讀的興趣大大提高,讀得很有感情,為課堂增添了色彩。整節課,以讀代講,學生在反復的、不同層次的讀中理解了課文,體會到課文中蘊涵的道理,課堂氣氛活潑,效果良好。
2、分步識字,落實課程目標的全程理念
隨文分散識字是課程標準低年段識字教學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本課而言,我們主要分三個階段完成識字的任務。第一階段,在課前預習與初讀課文,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根據各自的知識水平和識字能力記一定量的生字。如,不少學生通過預習記住了“平”、“間”、“這”、“住”等。第二階段,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分散、適時地安排一定量的識字教學。如讀四、五小節時,特別強調“呢”、“啊”,一是進行朗讀指導,二是認識這兩個字。第三階段是在復習鞏固階段,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與生字見面,識記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