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掌握一些重點字詞,如:適數忌如但即的不同用法。學習通過故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閱讀──辯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認識分析事物要內因與外因相結合的唯物辯證法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分析楊修和曹操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難點:
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投影儀或小黑板
2、素材儲備:《三國演義》中有關楊修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歷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視人才,只要能為他的政權效力,即使像陳琳那樣曾為袁紹著大罵他祖宗的'人,他都愿意接納,更何況是位才智過人的楊主簿呢?楊修之死,是何原因?
二、新授
1、閱讀、整體感知:
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為復述文中的七個小故事作準備,并探討楊修的死因。
2、小組互動,合作探究。
(1) 復述故事:
① 女同學的代表復述前三個故事;
A、雞肋的故事;
B、改修花園;
C、一盒酥。
② 男同學的代表復述后四個故事;
A、夢中殺人;
B、簏中物;
C、斬吏出門;
D、代作答教。
(2) 小組競賽、完成必答題(抽簽選作答學生)
明確:
① 給字注意、釋義:
幻燈投影或小黑板示題:
A、雞肋(lèi):胸部兩旁的骨頭
B、轅門外(yuán):軍營的大門,
C、數犯曹操之忌(jì):對某些言語舉動或事情有所顧及所形成的禁忌。
② 按拼音填漢字并釋義:
用幻燈投影或小黑板示題:
A、竟取匙與從食 qì(訖)
B、操因疑修 zèn(譖)害曹丕
C、延棄弓 chāo(綽)刀
⑶ 搶答題(答錯者倒扣10分)
① 本文的敘事線索是什么?
明確:身死因才誤是本文的敘事線索。
② 敘事的方式有:A、順序 B、倒敘 C、插敘 D、補敘。
本文屬哪一種方式?
明確:本文的回憶部分是補敘,若放回《水滸傳》中,本文則是插敘。
③ 請找出本文的三個通假字,并指出各與哪個通假。
明確:當通擋,分通吩;付通咐。
三、小組間辯論
分兩組,男女同學各選出四個同學分別任主辯,第一副辯、第二副辯,第三副辯。要求提出自己的觀點,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并說明對方觀點是不能成立的。
明確觀點:(男)楊修恃才放曠,終于招致殺身之禍。
(女)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處死楊修,以消除隱患,
在辯論基礎上,總結人物性格特征。
明確:(男)總結楊修的性格特征。(女)總結曹操的性格特征。
四、反饋練習
1、讀字詞(小黑板示)。
2、研討與練習二、三。
五、學習小結
1、內容小結:
明確楊修之死的原因有兩點:既是由于楊修恃才放曠,終于招致殺身之禍,也是由于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處死楊修,以消除隱患,兩者缺一不可。
2、方法歸納:
通過故事來展現人物性格。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讀,討論分析課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點。
2、了解課文故事情節,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3、探究楊修之死的原因,培養根據文本內容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學會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和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從中領悟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教學方法:
問題導讀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小詩:(小黑板出示)
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這首詩是評價歷史人物楊修的,認為楊修才能卓著,最終招致殺身之禍。那么楊修到底因何而死?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走進第18課《楊修之死》。
二、探討新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概括一下這篇文章記敘的內容是什么?
2、圍繞著曹操、楊修之間的矛盾沖突,選文講了七個小故事,下面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一遍課文,然后給每個小故事擬一個小標題,再選擇你喜歡的小故事到臺前用自己的話復述。
3、指名分別復述故事。要求:復述簡潔完整,要講清楊修的表現和曹操的`態度。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
(1)雞肋事件
(2)園門闊事件
(3)一盒酥事件
(4)夢中殺人事件
(5)藏吳質事件
(6)試才干事件
(7)作答教事件
4、在這七件事中,第一件事“雞肋事件”寫的是楊修被斬,與其它六件事之間有什么關系?
明確:“雞肋事件”寫的是楊修被斬,而其它六件事則寫楊修被殺的原因,即“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5、那么本文從全篇來看屬于哪種敘事方式呢?
師明確:本文先寫楊修被殺,然后插入楊修以前數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最后再接上開頭,寫楊修被殺后曹操兵敗及厚葬楊修的事。這種記敘的順序叫插敘。這樣安排記敘順序比直敘更引人入勝,曲折多姿,這是本文的寫作特色之一。
6、通過剛才同學們講的這幾個小故事,我們來總結一下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點。根據學生的總結板書:
曹操:虛偽奸詐,老謀深算
楊修:恃才放曠,狂妄輕率
師總結: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是通過他所做的事表現出來的,運用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往往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這是本文的又一寫作特色。用典型的故事情節來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說表現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三、拓展反思
1、你認為楊修之死的原因有哪些?可以從不同角度找答案。學生討論交流后全班交流。
2、楊修才華橫溢,因其才受曹操賞識,也因其才被曹操殺害,我們青少年從楊修之死中應該明白些什么呢?
3、楊修之死令人感嘆,如果讓你為楊修的墓碑題寫兩句對仗整齊的碑文,你怎樣寫?
示例1:一張巧嘴,道破天機兩片薄唇,招來橫禍
示例2:聰明機智知識淵博可謂英才恃才放曠目中無人終嘗苦果
四、總結全課
《楊修之死》帶給我們太多的感悟,如:選用典型事例刻畫人物性格,插敘手法的成功運用,歷史的無情,政權相爭的殘酷,人性的丑陋,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三國演義》如甘露瓊漿,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讀者。請同學們課外閱讀《三國演義》搜集有關曹操的材料,以“曹操形象之所見”為題,寫一篇文章。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2、學習小說精密的敘事結構。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小說的敘事結構。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教師由音樂導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渾和古樸為我們翻開了三國的歷史畫卷,作為欣賞者的我們,仿佛又被帶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經受了一番刀光劍影的洗禮。是呀,在三國的歷史舞臺上,曾經有過許多鮮活的面容,發生過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詳盡的講述了這些故事。《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以宏大的結構描寫了三國時期尖銳復雜的政治軍事斗爭,塑造了曹操,諸葛亮,關羽等眾多的人物形象。今天,老師就來給大家講一段《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楊修之死》。(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了解情節
1、學生活動:找出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曹操、楊修。
故事情節:曹操殺楊修。
環境:戰場。
2、復述文中的六個小故事。
復述,并擬小標題。
明確:這六個故事分別是:破字,分酥,破夢,告密,出門,答教。
三、辯論活動,了解人物性格
1、辯論活動,了解人物性格。
師:本文的故事情節是曹操殺楊修。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有其淵源的,楊修之死也是這樣。這是情節發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發展的必然。下面請同學們以“楊修之死是否完全歸因于曹操”展開辯論。
男生為正方,觀點為:楊修之死歸因于曹操。
女生為反方,觀點為:楊修之死不歸因于曹操。
辯論要求:要有理有椐(你的觀點要有事實依據)。
在辯論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明確:曹操——陰險狡詐;楊修——恃才放曠。
2、了解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與其它小說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何不同?
總結:本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在矛盾中逐漸凸顯的。由板書可知曹楊的矛盾是由來已久的,由最初的智力游戲的對抗上升到后來的人格政事的沖突,逐步激化。俗話說:“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當他們的矛盾沖突處于頂點時,曹操便以“惑亂軍心”的罪名將楊修處死了。
四、比較啟迪,明晰小說精密的敘事結構
如果課文調整成這樣的順序
先寫六個故事,再寫雞肋事件楊修招致殺身之禍,好不好?為什么?總結:本文在敘述故事情節時,把時間閃回到過去,補充敘述一些事情,這種敘述情節的方法就是補敘。補敘的好處是:深刻的挖掘了楊修之死的深層原因;使人物性格愈加典型,人物形象愈加豐滿。本文先用順序的寫法展開楊修之死的前奏,看似不經意的客觀敘事,實則構思縝密,不動聲色。再突然起筆,活生生的一個楊主簿便身首異處,出人意料,然后再用補敘內容來消除人們的驚奇,之后又自然的說回來,可謂天衣無縫。這種敘事結構,同學們可以運用到寫作中去,平淡無奇的事情也可顯得一波三折。
五、課外拓展,為曹操、楊修各進一言,辨證看待歷史人物
1、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楊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陰險狡詐的一面,但是我們看問題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同學們心中的曹操是個什麼樣的呢?
學生講有關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愛惜老百姓的麥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誦已經學過的《龜雖壽》《觀滄海》等。)
教師總結:曹操陰險狡詐,奸詐狡猾,被稱為“天下第一奸雄”,但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個方面,他還是個任人唯賢,善于招納賢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復雜的,我們要辨證的一分為二的看待歷史問題。
2、那么,假如讓你給曹操和楊修各進一言,你會和他們說些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六、結束語
最后,請大家欣賞毛阿敏演唱的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尾曲,讓我們在悠揚的歌聲中回憶那雖已逝去,但永留在我們心中的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吧。
七、作業
試為曹操寫“人物評論”。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三國演義》和羅貫中,掌握課文內容和敘述順序。
3、分析理解楊修的死因。
過程方法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征。
2、學會刻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啟示。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脈絡,能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2、能用自己的要點,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教學難點:
探究楊修死因,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啟示。
教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大家先欣賞幾幅圖片,你知道他們是哪部作品,哪些人物的相關故事情節嗎?(《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分別是桃園三結義、望梅止渴、和青梅煮酒論英雄)其實《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英雄人物,今天我們就再來了解一位三國中的人物楊修,看看他身上發生了什么故事。
二、資料
1、《三國演義》和羅貫中
羅貫中:生于1330年,卒于1400年。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是施耐庵的得意門生,才華出眾。他廣泛搜求了有關平話,戲劇和傳說,參考《三國志》,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三國故事進行了在創造,以史為基礎,融合大膽而合理的想象和虛構,創作了“七實三虛”的歷史小說巨著《三國演義》。
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小說的開山之作,它借述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故事,對暴政作了抨擊,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張。具有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
與《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并稱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
2、背景和情節
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操兵退斜谷”。從戰爭發展的角度上看,當時三國交戰,曹操率大軍攻打蜀國,兵敗;蜀軍追擊,曹操退守陽平關,再敗;退兵駐守斜谷。此時曹操心中進退猶豫不決,課文節選由此開始……
三、朗讀感知
1、疏解字音
肋號令數訖綽
2、解釋詞義
適忌曉然但即
3、翻譯重要語句
①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②(曹)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④但曹有問,植即依條答之。
4、題解
從題目中你獲得哪些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疑問?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答案。
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楊修死的直接原因:惑亂軍心直接事件:雞肋事件
四、思考
1、除了雞肋事件,文中還寫了楊修數犯曹操之忌的幾件事?每件事發生時,曹操有什么心理反應?你能用自己的話敘述一下這些事嗎?
2、這幾件事的類型一樣嗎?在敘述上運用了什么順序?有什么作用?
3、通過這幾件事,你認為楊修是個怎樣的人?曹操是個怎樣的人?
五、拓展延伸
1、歷史上的曹操
2、《三國演義》中對楊修的評價討論
六、討論
楊修的死,有人認為是楊修自己造成的,有人認為是曹操的原因,你認為呢?
談談你的啟示
七、作業
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完成
1、以《從楊修之死想到》為題,寫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自己的認識。
2、以《我眼中的曹操》為題,寫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寫出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訓練學生概括事例的能力。
2、理解插敘在文章中的作用。
3、培養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進而提高思想水平。
教學方法:
朗讀、概括、比較、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言:
大家喜歡猜字謎嗎?下面我們和三國時期的曹操一起來猜一則字謎。
話說曹操有一次出征,看到一塊石碑,碑文寫的很好,在碑文的后面著名的文學家蔡邕寫下這樣八個大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曹操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就問隨從的人,你們誰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一個人說:“我知道了”。曹操說:“你先不要講出來,讓我想一想。”大家都猜一猜這四個字是什么意思?大家猜出來了么?這樣,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過來,說:“我也想出來了。我們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寫出來吧。”于是這個人就寫道:“黃絹,色絲也,這是一個‘絕’字;幼婦,少女也,這是一個‘妙’字;外孫,女之子也,這是個‘好’字;臼,受辛也,這是一個‘辭’(‘辤’同‘辭’)字。這八個字的意思是‘絕妙好辭’!”(可以用小黑板出示)曹操一看,跟自己寫的完全一樣,便十分感慨地對他說:我的才能差你三十里!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楊修。對這個人就是楊修!那么這樣一位大才子,他的人生命運又會如何?大家可以想一想,(生可以七嘴八舌的說說)到底如何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楊修之死》
板書課題作者。
二、先清大家自由大聲的朗讀課文,提出你的閱讀疑問,并試著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生讀課文,找生概括內容。
適當點評后明確:曹操借“雞肋事件”為借口,殺了楊修。
三、深入理解
既然是借“雞肋事件”的話,那么楊修之死除了這個直接原因外,還應該有間接原因。請大家再次速讀文章的4——9節找出能點出楊修之死根本原因的一句話。
明確:原來,楊修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點出“數”的讀音,應是“屢次”的意思。
“數犯”,大家看一看共有幾次?各是些什么事?曹操都有寫什么反應?
生找并明確幾件,說各件事,師可以用如下兩種方式指導。
1、 概括事件要注意誰、干了什么、怎么樣(也就是結果如何)的原則。
2、 師可以設計一個表格,讓生填表,里面難概括的師適當填三兩個,以節約時間,保證一堂課完成。
楊修弄清曹操意圖,改造園門。 雖稱美,心甚忌之
楊修分食曹操一合酥。 雖喜笑,心惡之
楊修揭露曹操夢中殺人之事。 愈惡
楊修告曹丕與吳質密談,結果吳質設計讓搜查者撲了空。 愈惡
楊修教曹植出門。 大怒
楊修替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 大怒
思考:文章在敘述過程中,掐斷敘述的線索,插入與事件相關的事件,這種敘述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插敘。文章為什么要插入這些事件,不插敘行不行?請大家刪除4——9節,再讀全文。
大家這樣讀有什么感覺?
討論明確:插敘起到補充、襯托的作用,使事件更完整、使中心思想更鮮明。
讓我們再來看這幾件事,發現曹操的態度有什么變化?你有哪些發現?
討論:這幾件事的安排是從小到大的順序安排的,曹操的`態度由嫉妒到大怒,到有“殺修之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質變是量變的最終結果。(師可試著補充涉及了曹家的根本利益,曹操怕楊修以后左右曹家的命運,大權旁落。他也是為他的孩子掃清了障礙!)
下面,請大家速讀文章的后三節,曹操殺了楊修之后,楊修的預言怎樣了呢?曹操為什么又厚葬楊修呢?
討論明確:足見楊修的聰明、曹操的狡詐。
結:一代英才楊修就這樣死去了,不知楊修之死給了你怎樣的感觸?你認為楊修之死該怨誰呢?
生可以自由辯論。
四、師總結:大丈夫相時而動,識時務者為俊杰。真正的是性格決定命運。你能否為死了的楊修的墓碑上寫幾句話。
老師有一首小詩送給大家:聰明因才誤,放曠是根苗,明智有范蠡,大智莫若愚!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內容。
2、分析理解楊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
3、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征。
4、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啟示。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2、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教學難點:
探究楊修的死因,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啟示。
教學媒體:
課件、《三國演義》主題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2分鐘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DVD,烘托氣氛。)同學們,從剛剛的音樂當中你聽到了什么?
《三國演義》正是一部英雄的悲壯之歌,讓我們在這悲壯的樂曲中重溫那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關于《三國演義》或者是羅貫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訴我嗎?
《三國》開篇就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英雄迭現,今天我們就從中淘出一位英雄來學習一下。他就是——楊修。
二、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在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三、自主學習
1、學生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雞肋(lèi)沉吟(yín)庖啟(páo)夏侯惇(dūn)主簿(bù)
褒貶(bāo)(biǎn)酥(sū)簏(lù)伺(sì)譖(zèn)曹丕(pī)鄴城(yè)麾軍(huī)高阜(fù)綽刀(chāo)
2、《三國演義》的作者是( ),( )(朝代)小說家。
3、《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 )小說,它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中表現了統治集團之間的政、軍事斗爭。
四、合作探究
整體感知,重點研討。
1、理清結構,復述故事要點。
第一部分(1——3)寫楊修被曹操所殺。
第二部分(4——9)記敘楊修和曹操之間矛盾的發展過程。
第三部分(10——12)寫曹操兵敗班師。
2、課文寫了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幾件事?請用概括性的語言說出來。(小組討論)
①破解“活”意;
②分食“一合酥”;(楊修賣弄聰明)
③揭密曹操夢中殺人;(楊修揭穿曹的心思)
④密告曹丕;
⑤教曹植斬門吏;
⑥為植作答教。(楊修參與曹的家事)
3、對楊修的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反應?(小組討論)
①雖稱美,心甚忌之;
②雖喜笑,而心惡之;
③愈惡之;
④疑修譖害曹丕,愈惡之;
⑤大怒;
⑥已有殺修之心;
4、你認為楊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小組討論)
總結歸納:
一是由于楊修能夠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慮到留他在身邊終不免造成禍患,總想找一個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殺掉。這大概是許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楊修恃才放曠,為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置軍紀于不顧,一聞“雞肋”就自行收拾行裝,并煽動其他人也做歸計,因此,他的被殺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楊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爭奪接班的斗爭之中,在曹丕已經得勢的情況下,他必將成為這場斗爭的犧牲品。曹操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慮必定會殺掉他的。
殺修直接原因:雞肋”事件,“亂我軍心”
殺修真正原因:修“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5、你認為曹操殺楊修是否有理?(小組討論)
明確:有有理之處,也有無理之處。有理之處:楊修身為曹操的高級幕僚,不思幫助軍隊度過難關,反而影響軍心,確實該殺。
無理之處:一是曹操確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二是處罰不公,斬殺了楊修,對自己的親戚卻沒有絲毫處罰。
6、你如何評價楊修和曹操?從他們二人身上在為人處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獲?(小組討論)學生各抒己見
明確:楊修:才智聰明,恃才放曠、狂妄輕率;
曹操:虛偽奸詐,深謀遠慮。
兩個人物都獨具特色,但是同學們看這都是《三國》中他們的形象,那么在歷史上他們就是這樣的人嗎?請大家回家搜集材料。
(歷史上的曹操并非奸詐之徒,而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殺修也有更深層的原因,楊修是一位文人,他的許多朋友都被曹操直接或間接殺害了(孔融、禰衡等),楊修的父親與曹也有矛盾,因此楊修認為曹殺己是早晚的事。他也更恃才放曠、狂放不羈、蔑視權貴,終于被殺。)
五、拓展延伸:
閱讀材料,說說楊修和紀曉嵐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贊同哪一種做法?
清朝時,皇帝命紀曉嵐編《四庫全書》,紀曉嵐故意屢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錯,讓皇帝指出,皇帝覺得很高興,“連紀曉嵐這樣有學問的人都讓朕指出錯來”,龍顏大悅,紀曉嵐更得到重用。
六、感想和收獲:
現代青少年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養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獨尊,狂妄自大的壞習慣。楊修的死因與他的心理障礙有關。一個有心理障礙的人往往表現為:無法正確調整情緒,控制個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蕩不羈、孤傲自負……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當今這個提倡合作、團隊精神的社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七、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三國演義》中楊修和曹操的性格特點,從楊修的死因上,我們應該得知一些為人處世的啟示,望大家能在楊修身上學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祝愿每個人都能擁有美好和諧的人際關系。要謙虛謹慎,擁有美好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1、理清小說情節,整體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小組討論,分析楊修死因。
3、學會謙遜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
1、理清小說情節,整體感知、分析語言,分析概括楊修和曹操這兩個人物的性格性格。
2、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教學難點】
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要點】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資料助讀,了解背景;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簡要復述、概括故事情節;分析楊修的死因,明確人物的性格特征;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開拓延伸,借助網絡了解《三國》;聯系實際,反觀自己,知得失、明方向,譜寫人生新篇章。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請欣賞下面這首詩:
楊修之死
聰明楊德祖 世代繼簪纓
筆下龍蛇走 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 捷對冠群英
身死因才誤 非關欲退兵
這首詩評價了歷史人物楊修,認為楊修才能卓著,最終招致殺身之禍。楊修到底因何而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共同走進《楊修之死》。
二、出示教學目標
1、理清小說情節,整體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討論、分析楊修死因。
3、學會謙遜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三、資料助讀
展示相關背景資料:(說一說)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是我國文學史上首先用全力從事小說創作的作家。
羅貫中的古典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三國演義》 ,描述了從東漢中平元年(18年)的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280年)統一中國的將近一個世紀中,魏、蜀、吳三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歷史。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斗爭。
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四、基礎知識檢測(考一考)
1、解釋加線的.詞:
(1) 適皰官進雞湯 適:恰巧
(2) 數犯曹操之忌 忌:忌諱
⑶ 人皆不曉其意 曉:明白
⑷ 丕如其意 如:按照
⑸ 植然其言 然:認為……是對的
⑹ 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 但:只 即:就
2、給下列加線的字注音并解釋:
(1) 雞肋 肋:(lèi)胸部的側面
(2) 將首級號令于轅門外 號令:(hào lìng)處刑后示眾
(3) 數犯曹操之忌 數:(shuò)屢次
(4) 竟取匙與眾食訖 訖:(qì)完畢
(5) 操因疑修譖害曹丕 譖:(zèn)誣陷、中傷
(6)延棄弓綽刀 綽:(chāo)抓取
五、分析課文
1、想一想:
是什么原因直接導致楊修的死?楊修的死是一次偶然嗎?
2、試一試:
“數犯曹操之忌”犯了幾次?請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件事。
(1) 雞肋事件
(2) 改建園門
(3) 分食酥餅
(4) 夢中殺人
(5)告密被疑
(6)教植斬吏
(7)為植答教
(8)失利葬修
3、文章的敘事方式有順敘、倒敘、插敘、補敘。本文屬哪種方式?
4、找一找:
標注出表現曹操心理活動的詞語,并根據這些判斷曹操對楊修態度的變化。
事件 曹操的態度 改建園門 雖稱美,心甚忌之 分食酥餅 雖喜笑,而心惡之 夢中殺人 聞而愈惡之 告密被疑 愈惡之 教植斬吏 大怒 為植答教 大怒,有殺修之心 雞肋事件 大怒,推出斬之
5、概括楊修和曹操的性格特點:
楊修:才思敏捷 恃才放曠
曹操:
鞏固擴展(析一析)
結合以下材料,討論曹操的性格: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世說新語·容止》
明確:虛偽奸詐 老謀深算 “古來第一奸雄”
6、議一議:
這部分寫曹操兵敗,這和楊修之死有關系嗎?
明確:有,目的在于進一步揭露曹操殺楊修是忌才。
7、討論楊修之死的原因:
明確:
原因之一:楊修(恃才放曠、賣弄聰明、輕率大意……)
由于楊修恃才放曠,為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置軍紀于不顧,他的被殺是咎由自取;
原因之二: 曹操 (老謀深算、虛偽狡詐、暗藏禍心……)
由于楊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嫉妒他的才能,故殺之以除心腹之患;
原因之三:政治原因
楊修已深深卷入了曹丕與曹植爭奪接班人的斗爭中,在曹丕已經得勢的情況下,他必將成為這場斗爭的犧牲品。曹操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社稷穩定考慮,必定會殺掉楊修。
六、課堂訓練(練一練)
用總結的方法,寫一幅對聯(內容相對或相關,形式上是對偶句),客觀評價楊修。
曹操:深謀遠慮建霸業 嫉賢妒能留惡名
楊修:
七、延伸拓展,聯系實際,深刻反思(想一想)
楊修才華橫溢,因其才受曹操賞識,也其才被曹操殺害。我們青少年從楊修之死中應該明白些什么?
分析:(一個人有才,還得會用才方可施展才華,遠禍避害;做人要謙遜,不可鋒芒太露;要了解自己,接納他人,正視現實;學會與人相處……)
明確:應有健全的人格,要有健康的心理。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
1、了解自己、接納自己,能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
2、正視現實,接納他人;
3、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4、有積極向上、現實的人生目標;
5、對社會有責任心;
6、心地善良,有愛心;
7、有獨立自主的意識。
八、課堂小結
《楊修之死》帶給我們太多的感悟,如:選用典型事例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插敘的成功運用;歷史的無情、政權相爭的殘酷;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三國演義》如甘露瓊漿,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讀者。請大家課外選讀《三國演義》。
九、板書設計
楊修之死
羅貫中
楊修→內因
楊修之死
曹操→外因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曹楊之間的故事。
2、探究楊修的死因,分析曹楊二人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曹操和楊修兩個人的性格特征,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2、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啟示,領悟做人的道理。
教學方法:
1、點撥法、激趣法;
2、小組討論學習法;
3、文獻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歌詞寫出了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但都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盡管已經成為歷史,但其中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依然被后人津津樂道,今天我們就走進這部名著中的兩個人物:曹操和楊修
二、人物簡介:
1、楊修:字德祖,漢太尉楊震五世孫。東漢建安年間舉為廉任郎中,后為漢相曹操主薄。才華過人,思維敏捷。
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人。漢獻帝時期寫天子以令諸侯,后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漢獻帝封其魏王。三國時期實力最強。精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龜雖壽》、《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曹操集》。
三、整體感知、研讀、合作、探究課文
1、曹操為什么要殺修?導火索是什么事?罪名是什么?(讓學生用原文回答)
明確:因為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導火索:雞肋事件
罪名:惑亂軍心”
2、課文寫了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幾件事?對楊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應?(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整理文章結構、體會插敘作用
明確:插敘作用:與順敘相結合,層層深入,揭示楊修之死的深層原因,是曹操、楊修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使文章結構層次分明,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極具吸引力。
4、歸納分析人物形象:
5、討論探究關于楊修的死因,有人說歸之于楊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說另有他因,你持何觀點?
教師點撥明確:
就小說解讀而言,以上三條角度不同,卻都能成立。從歷史上說,恐怕只有第三條是正確的。歷史上曹操以愛才著稱:不論出身,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在曹操那里謀得一官半職。比如賈詡,以前是張繡一方的,后來隨張繡一起投靠曹操,成了曹操前期的五大謀士之一;再比如文武雙全的張遼,以前是呂布手下的.一員猛將,后來也被曹操吸收進自己陣營里,成為曹操手下“五虎良將”之一;而不得不說的就是曾經在袁紹手下干事的陳琳,在一篇檄文里將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遍,而曹操知道他有才,所以在打敗袁紹以后也沒有殺他,而是收為已用。可見曹操對楊修的重視非同一般,說他嫉妒楊修的才能是沒有道理的。楊修數犯曹操之忌,沒能看清自己身份,恃才放曠、耍小聰明遭人厭惡,后又干預曹氏內政導致殺身之禍。
6、鞏固拓展:閱讀材料,說說楊修和紀曉嵐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贊同哪一種做法?
清朝時,皇帝命紀曉嵐編《四庫全書》,紀曉嵐故意屢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錯,讓皇帝指出,皇帝覺得很高興,“連紀曉嵐這樣有學問的人都讓朕指出錯來”,龍顏大悅,紀曉嵐更得到重用。
小結:大家一定贊同紀曉嵐,楊修疏放不羈、蔑視權貴、張揚特色,從這個角度來看楊修還是可愛的,我們用現在胡話來說這個人不能很好融于現實的社會,不是一個識時務的人。只能說楊修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自食其果。
四、如何讓“楊修之死”的悲劇不再我們身上發生?
中國人之聰明達到極頂處,轉而見出聰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中國文明乃由動轉入靜,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為重持久不重進取之文明。—林語堂《中國人之聰明》
明確:真正的聰明人:是一種難得糊涂的狀態,試想楊修不是處處表現張揚自己看清別人又看清自己哪會有殺身之禍?
五、總結寫法:
1、通過典型事例刻畫人物形象。
2、運用插敘手法使行文波瀾起伏。
六、作業布置:(任選其一)
1、以《從楊修之死想到的》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自己的認識。
2、以《我眼中的曹操》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寫出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能快速抓住課文內容及主要事件。
2、學習抓住一些看似不經意的文字或者補充一些被省略的文字,理解人物的性格。
3、分析理解楊修的死因,并學習辨證地看待文學作品中的歷史人物。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2、抓住關鍵字詞,從細節多方面分析概括楊修的性格。
3、充分利用想像并描述有關情節。
教學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楊修死因。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音樂導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為我們翻開了三國的歷史畫卷。作為欣賞者的我們,仿佛又被帶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經受了一番刀光劍影的洗禮。人們常說:三國看智,水滸看勇。三國有無數的智者,其中有被重用的幸運者,也有被埋沒甚至被殘殺的不幸者。今天,讓我們走進羅貫中的《楊修之死》,共同來關注楊修的命運。
二、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Ppt出示:《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三、走進文本,解說人物
師:楊修才華橫溢,連曹操的得力干將夏侯惇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文中有一句話,是夏侯惇對楊修的高度評價。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注意圈點重點字詞,并從文中找出這句話評價的話來。
師: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老師檢查一下預習情況。
Ppt出示:重點字詞。
師:請找出評價的話。
生找出: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教師引導學生讀出佩服之氣。
2、楊修的“真知——”可以從文中哪些事情上看出來呢?請快速瀏覽課文,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Ppt出示:破解門中“活”、破解一合酥、破解“雞肋”口令、破譯操夢中殺人真相、破譯操試子才干、破譯操問軍國大事。
師:楊修既能猜心事,又有洞悉才能,還料事如神。所以后人有詩贊曰:
Ppt出示: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
3、真知?真不知!
師:難怪夏侯惇感慨——
生:“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師:是啊,“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楊修可真算曹操的知己。然而曹操卻對這位知己動以殺心,最終殺掉了他,徒留后人很多感慨。如此說來,楊修“真知魏王肺腑”嗎?
生答:不知
師:何以見得?
1、明確:“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對于楊修的多次犯忌,曹操有怎樣的心理反應?請看屏幕:
Ppt出示:
楊修的表現曹操的反應
破解門中“活”——心甚忌之。
分食“合”中酥——而心惡之。
道破夢中殺人真相——愈惡之。
密告簏里藏人事件——愈惡之。
教授曹植斬殺門吏——大怒,亦不喜植。
預設答條蒙欺孟德——大怒,已有殺修之心。
破解口令,擅自行動——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
師:楊修所做的事情引起了曹操的一系列心理變化,矛盾沖突逐步激化,致使曹操最終借軍法斬了楊修。楊修曾慨嘆曹操的近侍是“夢中人”,想不到他自己也成了“夢中人”。表面上楊修是“真知魏王肺腑也”,實際上是“真不知魏王肺腑也”。
2、而此時,死神也悄悄地向他走來,34歲的楊修,命喪九泉。可憐、可悲、可嘆啊!楊修的悲劇,我個人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是性格的.悲劇。那么,楊修到底有著怎樣的性格?文中的哪些字眼可以解讀楊修的性格呢?
Ppt出示:小說這東西,人人都能讀,但是,要真的讀出點韻味,卻又是非常之難,作家真要說的話,是從字縫里滲出來的。
——葛紅兵(文學批評家)
師:請同學們圈點出那些能表現楊修性格的詞語,小組合作交流,品析楊修的性格,一會一起分享。
明確:“便、竟、徑、指而嘆”
(學生分析,教師引導,啟發。)。
師:剛才的品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恃才放曠、狂妄輕率、賣弄聰明、疏放不羈的楊修。而文中的曹操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請用簡潔的語言點評一下。
生點評:一個陰險殘忍、虛偽多疑、狡猾奸詐、老謀深算的曹操。
3、探究楊修之死因
師:小說中的曹操被固化為一個奸雄,其實,在歷史上,睿智的曹操愛才如命,求賢若渴。有陳琳為證,曾經在袁紹手下干事的陳琳,在一篇檄文里將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遍,可是曹操知道他特別有才,因而在打敗袁紹以后不僅沒有殺他,還收為己用。
師:那么,一個愛才之人為何屠殺有才之士呢?關于楊修的死因,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請看屏幕:
Ppt出示:
“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明李贄
“禰衡之死,是因為他太不了解人;楊修之死,則因為他太了解人。而且,他們又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與人之間究竟應如何相處。”——易中天《品人錄》
師:對于這兩種觀點,你是否贊同?如贊同,請從課文或小說中找出依據;如不贊同,提出自己的見解。
師:(學會思索)
四、結束語:這堂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但老師心情很是沉重,我在準備這堂課的時候,也思索了很多,常情不能自已,于是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Ppt出示:曾經的風流才子,當年的刀下冤魂,小說中的楊修走了,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索……
智慧之心,焉能度他人之腹;鋒芒太露,怎能避他人之妒。聰明一時,反誤了卿卿性命;韜光養晦,或許能頤養天年。斯人已逝,后輩扼腕需謹記,人可聰明,但恃才逞能不可取,三思后行,惟謙虛謹慎大智慧。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復述事件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3、通過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二、教學重點:
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復述事件
②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三、教學難點:
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二)、信息快遞
1、注音:
雞肋 主簿 恃才放曠 譖害
綽刀 夏侯惇 訖 曹丕
2、簡介常識知識
《三國演義》作者 , (朝代)小說家。它是我國第一部 小說,描寫了 的歷史故事,集中體現了統治集團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全書鮮明的反映了 的思想。
3、背景簡介: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等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三)、文本探究
讀課廣文思考
1、楊修被殺的直接導火線是什么?如果沒有這件事,楊修會被殺嗎?從哪些段落可以看出來?屬于什么記敘順序?
導火線:“雞肋”事件,擾亂軍心。
知識精點:
記敘的順序包括:順敘、倒敘、插敘。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然后再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
2、用四字短語,概括文中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幾件事,并從原文勾畫出每一次犯忌,曹操的心理反應。
事件
曹操的態度
3、探究楊修死因
一是楊修摸透曹操心思,曹操既嫉妒其才能,又考慮到他會終成禍患;
二是楊修恃才放曠,置軍紀于不顧;
三是楊修卷入統治集團核心的斗爭之中。
4、小說將曹楊二人置于矛盾沖突中,鮮明地展現了兩人的性格,請結合原文簡要加以分析。
楊修:才思敏捷 曹操:虛偽奸詐
恃才放曠 殘忍多疑
賣弄聰明 妒賢嫉能
輕率大意 老謀深算
4、質疑交流。
(四)、課后拓展
1、楊修的遭遇對你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可從曹、楊角度考慮)
2、三國中的曹操陰險狡詐、老謀深算,除去文中的事情,你還知道名著中哪些事情能體現他的這一特點。
(五)、命題練筆
《我眼中的曹操》
要求:采用記敘和議論的表達方式,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的表述自己的觀點。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掌握文章內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養學生獨立讀、述、評、析的能力。
3、培養學生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目標1、2、3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首先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師由音樂導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渾和古樸為我們翻開了三國的歷史畫卷,作為欣賞者的我們,仿佛又被帶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經受了一番刀光劍影的洗禮。是呀,在三國的歷史舞臺上,曾經有過許多鮮活的面容,涌現出許多的人物。我們曾經接觸過其中的兩位,一位是足智多謀的?(生: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劉備),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羅貫中的《楊修之死》,看看作者筆下另兩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師板書課題)
二、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三、學生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庖官 主簿 譖 綽刀 恃才放曠
(給加粗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曠造句。)
四、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將文章分為三大部分,并歸納段意。
學生討論后明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楊修被曹操所殺。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記敘楊修和曹操之間矛盾的發展過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寫曹操兵敗班師。
2、初步思考:楊修和曹操給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確:楊修:恃才放曠。 曹操:陰險虛偽、狡詐奸猾。
(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學生只要能說出倆人性格的主要特點即可。)
第二課時
一、深入閱讀
1、學生讀第一部分:
師提問:
(1) 楊修為什么會命赴黃泉?
(2) 曹操殺楊修是否有理?
明確:
(1) 因為從曹操所發布的口令雞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亂軍心的罪名殺掉。
(2) 有有理之處,也有無理之處。
有理之處:楊修身為曹操的高級幕僚,不思幫助軍隊度過難關,反而影響軍心,確實該殺。
無理之處:一是曹操確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二是處罰不公,斬殺了楊修,對自己的親戚卻沒有絲毫處罰。
(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只要答案合理,不強求一致。)
2、生自讀課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然后把其中的重難點問題提出來在全班解決。
師將問題總結如下:
(1) 本部分記敘了曹操跟楊修之間三方面六個小故事,從中可看出曹操對楊修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下列內容板書)
楊修賣弄聰明
1、破字 忌
2、分酥 惡
楊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夢 愈惡
楊修參與曹的家事
4、吳質事件 愈惡
5、教植出門 怒
6、教植作答 殺修之心
(2) 第二部分從記敘的順序看屬于哪一種?本部分與題目有什么關系?
明確:補敘目的在于說明楊修之死的深層原因,揭示楊修之死是曹、楊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3、學生齊讀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點問題在班上交流,老師總結如下:
(1) 本部分內容與題目有什么關系?
明確:意在證明楊修死前的分析和預見是非常正確的,活曹操輸給了死楊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殺楊修是忌才,惑亂軍心只是借口而已。
(2) 曹操兵敗,卻又厚葬楊修,這是為什么?表現了曹操什么性格?
明確:曹操兵敗,證明了楊修預測的正確性,眾人對他殺楊修之舉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楊修,可以堵住眾人之口,在眾人面前表現出知錯就改的舉動,以籠絡人心。這一舉動,表現了楊修陰險虛偽的性格。
(本部分任務的完成以學生自讀、討論、質疑為主,老師只起引導、點撥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拓展遷移
你如何評價楊修和曹操?從他們二人身上在為人處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獲?
讓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只要答案合理,不強求一致。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自讀,了解課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培養分析能力。
2、使學生了解課文故事情節,從而學習作者運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寫法和恰當地運用插敘的結構方法。
3、使學生知道《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
教學方法:
本文的語言屬淺近文言文,不太難懂,閱讀中難懂的詞句可讓學生靠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自己解決,必要時教師輔導。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介紹有關背景與情節:
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楊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瞞兵退斜谷”的主要內容。原回目是從戰爭發展的進程著眼,反映三國交戰情況,曹操遣大軍去蜀,兵敗;蜀兵渡漢水,曹操退守陽平關,再敗;復兵退斜谷,此時,曹操心中進退猶豫不決,課文節選由此開始。節選部分著力敘寫曹操殺楊修的前因后果,改題為“楊修之死”是耐人尋味的`。
楊修,確有其人《三國志》《后漢書》資治通鑒等歷史書上,都有楊修事跡的記載,楊修(175—219),字德祖,弘發人(問南靈寶)出身于一門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楊彪曾任太尉,始終跟著被曹操挾持的漢帝,楊修則當了丞相主簿,楊修聰穎過人,史有傳載。《世說新語〈捷悟〉》篇所輯的七則故事中關于楊修的就占了四則。
根據自讀提示和課后練習指導學生利用詮釋自讀課文(做書后練習一)
雞肋(lèi)沉吟(yín)庖啟(páo)夏侯惇(dūn)主簿(bù)
褒貶(bāo)(biǎn)酥(sū)簏(lù)伺(sì)譖(zèn)曹丕(pī)
鄴城(yè)麾軍(huī)高阜(fù)綽刀(chāo)
給課文劃分段落(見書)
閱讀課文,課文中一共講了幾件事?(七件)
“雞肋事件”(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修)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典型事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引導學生自讀本文,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3、做人要謙遜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重點難點:
重點:
1.分析曹操、楊修的性格特征,明確二人之間的矛盾。
2.學習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獨特寫法。
難點:
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以歷史上有才之士為例引出新課;
二、簡介故事背景;
三、整體感知:
1、文章記敘的內容是什么?
2、課文寫了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幾件事?對楊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應?(請用簡潔的話概括。)
3、課文寫了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幾件事?對楊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應?(請用簡潔的話概括。)
四、合作探究
1、楊修之死,責任在曹操呢,還是在楊修?
明確:楊修之死的原因:
內因:楊修之死,一方是由于楊修恃才放曠,終于招致殺身之禍。
外因:楊修被殺的根本原因還是他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問題上不能與曹操保持一致,甚至離心離德。
楊修之死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假如你是曹操,你會不會殺楊修,為什么?
3、假如你是楊修,會如何與曹操相處?
4、你如何評價楊修和曹操?
5、楊修之死,給我們什么啟示?
五、作 業:
聯系實際寫一篇題為《從“楊修之死”所想到的》文章。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篇14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今天我將從以下6各方面說說《楊修之死》這篇課文的教學方法。
1、說教材。2、說教法。3、說學法。4、說教學過程。5、說板書設計。6、說說教輔手段的運用。
一、首先談談教材
《楊修之死》是九年義務教材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語文基本功訓練的重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結合人物所處的具體環境,把握人物的個性特點”而《楊修之死》正是一篇能體現這些訓練重點的極好例子,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沖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通過這篇課文讓學生“窺一斑而見全豹”,培養學生品讀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調動他們閱讀的興趣,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過程與方法目標:
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重點、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對楊修死因的爭論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富有個性化的獨特見解因此,本節課的重點確立為:
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教學難點確立為: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二、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引導點撥法,設疑激趣法,同時將創設情景法,指導學生自讀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及想象體驗法作為輔助教學。
三、學法
初三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教材采用以下學法:
質疑提問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法,朗讀理解法,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感悟達到教師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讓教法學法充分運用,實現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程序我從5各方面設計
一、激情導入,誘發興趣
二、指導方法,輕松預習
三、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四、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五、拓展延伸,學生小結
第一環節是:激情導入,誘發興趣
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由《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4分鐘的視頻資料)導入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又通過聲音畫面等直觀手段吸引學生,營造氣氛順利進入新課的學習
第二環節是:指導方法,輕松預習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此在上新課以前,我要求學生運用老師教的學法做好預習,準備好兩個記錄本,一本收獲本,一本問號本,將在預習中讀懂的問題記錄在收獲本里,如對作者的理解,背景的了解,生字詞的了解,收獲一收獲二不懂的問題記錄在問號本里,問號一問號二,其實這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讀書批注法
三、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首先要求學生用三分鐘的時間分小組討論交流預習情況,這時師參與其中,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重在激勵喚醒接著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了解情況,雖然到了初中,但對字詞的了解仍然是基礎再檢查課文內容的把握情況,之后在之后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對于問題師要做的心中有數,分別處理,對于不涉及文章重點的問題引導學生及時解決,對于引領全文中心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講解,流到下一集中閱讀環節,重點突出
四、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到了這一環節,我沒有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帶領學生從以下方面著手:
⑴把握情節
提問:楊修因犯何罪被殺?
回答:惑亂軍心。
提問:若沒有這一事件,楊修是不是就不會被曹操所殺?
回答: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提問:課文用哪幾件事表現楊修“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回答:“改建花園大門”、“分食塞北酥餅”、“點破夢中殺人”、“告發曹丕陰事謀”、“教曹植斬門吏”、“為曹植作答教”
(此環節意在鍛煉學生的概括事件的能力)
同時通過這幾件事也了解了楊修和曹操的性格特點楊修——恃才放曠、鋒芒畢露。曹操——陰險狡詐、老謀深算;
⑵探討死因
此環節為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展開辯論,教師應適時點撥,得出結論,在這個環節不要隨便否定學生的說法,只要能找出依據即可。
再要求學生習作,楊修問:“主公,我何罪之有呀!然后學生從不同角度寫出原因這樣從讀到寫,讀寫遷移讀寫遷移法的運用讓學生對楊修死因的理解就更加透徹了。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一方面我鼓勵學生自己選擇教學內容,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自己總結,又深刻的體會,真正的體現了學習自主性而師生共同探討問題,有利于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⑤拓展遷移,學生小結
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課堂之外,閱讀材料,說說楊修和紀曉嵐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贊同哪一種做法?
(聯系生活與社會實際)
清朝時,皇帝命紀曉嵐編《四庫全書》,紀曉嵐故意屢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錯,讓皇帝指出,皇帝覺得很高興,“連紀曉嵐這樣有學問的人都讓朕指出錯來”,龍顏大悅,紀曉嵐更得到重用(學生各抒己見)真正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
及時引導,結合本文對學生進行教育,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從這節課里我們收獲了哪些人生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學生的這種需要尤為強烈,因此我讓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小結,總結你的收獲,總結你的感悟,總結你的問題等等都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在板書設計上,我力求遵循美觀,實用,簡潔的原則。
楊修之死
曹操(陰險狡詐、老謀深算)
楊修(恃才放曠、鋒芒畢露)
六、教輔手段的運用
本節課之所以選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一是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圖片、聲音的選用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關注度,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進入到課堂情景中;二是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清晰明了,更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