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阻測量教學設計(通用2篇)
電阻測量教學設計 篇1
教學案例背景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然而物理教材中的學生實驗都是按給定的器材,老師講解規定的操作方法,然后學生實施操作得出一些驗證性結論。實驗方法、實驗思路千篇一律。這樣對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基于上述現狀,我設想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探索一種以實驗為中心的探究教學法,即在教師給定一個實驗目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確定實驗原理,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過程,教師適時引導、點撥,學生主動發現探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去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實現以“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
教學案例主題
我對這種探究教學法作了初步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把這種教學法以《電阻的測量》為例,向大家展示這種實驗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
教學案例事件
在學生掌握了伏安法測電阻的知識基礎上,我提出實驗問題:現有如下實驗器材:電流表、電壓表、電源、電阻箱、變阻器、單刀雙擲開關、導線。請你在上述主要實驗器材(還可自選其他器材)基礎上,設計一個物理實驗,測出一被測電阻的阻值,并畫出你的實驗電路,下節到實驗室進行測量。
提出問題的結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產生很好的學習效果。課下拿給我看的方案有十幾種,對于較好,有代表性的方案,進行集中,做到心中有數。
教學案例問題解決
一、情景,新課引入
利用多媒體投影出示伏安法測電阻的兩種電路,然后復習《伏安法測電阻》,自然引入這節課的實驗目的。
二 延展情景,在實驗教學中,進行交流,探討。
教師:“這節課由同學們自己當一回老師,把你課下設計好的實驗方案拿到前面,利用多媒體展示臺,給大家進行講解。”
[反思:通常實驗,老師講解,學生驗證。而這節課,我把課堂還給了他們,讓他們當上了主角,同學們的積極性都很高,既想讓大家看到自己設計的電路,又想看看別人的方法,所以都爭著到前面展示臺上講解。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比較典型的方案有如下幾種:
1、學生一設計電路
教師評價:等效法的思想,方法比較簡單,未知電阻可由電阻箱直接讀出。老師的肯定鼓勵了學生,學生積極性很高。
2、學生二設計電路
教師評價:半偏法,我指出它的局限性,我們實驗桌上最大輸出電壓只有16伏,而這種方法要求R2>>Rx,所以電路中電流很小,電流表示數幾乎為零,即使實驗條件允許,測量結果也是Rx與電流表串聯的電阻,Rx較小,所以誤差較大。不宜采用。但思路不錯。
3、學生三設計電路
該生講解他的電路之前,先指出了第一種方法的缺點:在實驗室條件下,不能測大電阻,適合測小電阻。而他的電路適合測大電阻。教師肯定,給予表揚。
4、學生四設計電路
5、學生五設計電路
教師評價:列方程求解的方法,也可以。適時引導,這兩種方法都存在著一個問題,話未落,學生搶答:“它的方程里忽略了電源內阻,如果考慮內阻就不能解出
未知電阻,我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不論是否考慮電源內阻都不影響結果”。
6、學生六設計電路
教師評價:是否考慮內阻都不影響測得電阻,這個方案是老師沒想到的,方法簡單直觀,很好。(學生反應熱烈,鼓掌)
7、學生七設計電路
教師評價:類似第二種方法,但它的'優點是選擇了一塊電壓表,克服了用電流表示數太小的問題,并且也不用計算,方法簡單。
圖1、圖3、圖4、圖5、圖6、圖7的設計者把電路圖畫在黑板上。
[反思:新課標所關注的是每一個學生在情感體驗、態度、思維等多方面的進步和發展,課本上實驗基本上是由老師講解,學生操作,得出一些驗證性結論,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思維的發散性,埋沒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這節課主要由學生的講解,老師簡單評價,適時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中親自發現知識。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拓展了思維,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地分析物理問題和現象.]
三、學生實驗,老師巡回指導。
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案進行實驗,每一小組都發給一個已知電阻和兩個未知電阻,(一個大電阻一個小電阻)以便做對比分析誤差。老師巡回指導,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老師及時與學生進行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關鍵,使實驗得以順利完成.
四、實驗完成后,分組進行實驗誤差分析、總結。(略)
五、教師總結(略)
電阻測量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方法。
2.學會用伏安法測量電阻。
3.加深對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實驗原理設計電路圖,并且能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加深對電阻概念的認識。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實驗法。
【教具學具】
定值電阻、小燈泡、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源、開關、導線若干、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實驗室里有些定值電阻沒有標簽了,你能幫老師重新貼好正確阻值的標簽嗎?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課題,引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電流可以用電流表測量,電壓可以用電壓表測量。那么,用什么方法測量電阻呢?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電阻的測量。
二、新課教學
(一)伏安法測量電阻
1.用什么方法可以幫助老師測出沒有標牌的定值電阻的阻值呢?這種方法又稱( 法),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2.測量長度的實驗中我們采用什么方法減小誤差的?測量電阻實驗中我們怎樣減少誤差,還需要哪種器材來達到此目的?
3.請設計測量定值電阻實驗電路圖。 4.請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設計意圖:遞進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方向,小組交流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學會傾聽、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喜歡動腦思考。
實驗步驟:(學生口述實驗步驟)
①調節電流表、電壓表的指針到零刻度;按電路圖連接實物。調節滑動變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②斷開開關,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
③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至適當位置,分別讀出電流表的示數
I、電壓表的示數U,并記錄在表格中
④根據公式RUI計算出R的值,并記錄在表格中。
⑤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待測電阻中的電流及兩端的電壓,再測幾組數據,并計算R的值,并求出它們的平均值記入表格中
⑥ 實驗結束,整理好實驗器材。
(二)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過渡語:我們平常使用的燈泡中的燈絲是否有電阻? 先讓學生閱讀教材“想想做做”,小燈泡的電阻如何測量呢?
(1)實驗電路圖(學生完成)
(2)實驗步驟
①斷開開關,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
②閉合開關,移動滑片讓燈發光正常(2.5V),發光較暗(2V),發光較強(1V),讀取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并記錄入表格中。
③根據公式RU分別計算出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發光時的電阻,并記I錄在表格中,并分析其電阻不同的原因。
④實驗結束,整理好實驗器材。
(3)、進行實驗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分別測量電阻和小燈泡電阻值,改變電壓和電流多測量幾組數據,算出對應電阻值,同時注意觀察小燈泡的亮度的變化,燈絲阻值的改變。
此過程老師巡視糾正學生在實驗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
(4)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完成實驗后,各小組進行實驗結果總結,實驗過程中經驗總結。
三、課堂小結
四、鞏固練習:見課件
五、布置作業:動手動腦學物理1---4題
六、板書設計
電阻的測量
一、伏安法測電阻
二、測小燈泡的電阻
1.原理:歐姆定律
2.電路圖:
3.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