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設計理論與試驗探索
2)學習環境的設計 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和人際關系的組合。學習資源包括各種媒體材料、幫助學習者學習的認知工具(獲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學習空間(比如,教室或虛擬網上學校)等等。人際關系包括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和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學習資源、學習工具、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及要求表現出來的行為的整合活動往往由教學策略決定。分析學習環境的任務是指根據學習行為的需要確定提供哪些學習資源,維護和提供哪些人際關系。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環境要提供學生易獲取易使用的認知工具、簡單易行的人際交往規則、明確的行為規范、公平的勞動分工等等。教師通過人際交往來影響和引導學生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教師不再是個體學習的輔導者,而是群體(小組的或協作的)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
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設計的實施需要建構一個學習環境,我們開發了一個研究性的“聰聰”德育網站。網站共有七大部分,包括教育法規,德育資源庫,互動視窗,德育資料庫,成果展示,視頻庫,校級部主頁等。數學專題學習網站。在“視頻庫”這一部分,同學們可以徜徉于美麗的校園之中,或看樓臺亭閣、或觀小橋流水,也可以瀏覽自己活動的剪影,欣賞同伴的風采,還可以閱讀名家作品,收看經典電影,或去歷史展覽廳欣賞“秦磚漢瓦”,或去“藝術長廊”品茗顏風柳骨……同學們還可以制作自己班級文化建設的網頁,向全校同學介紹……
3) 知識傳遞和接受的設計 知識傳遞和接受的設計的主要任務是確定學習材料的媒體形式、學習材料的呈現順序。在知識傳遞和接受的設計方面,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研究成果甚豐。但是需要特別指出:根據艾利康寧與達維多夫的觀點,知識內容是思維活動發展的基本“助推器”,學習內容的選擇要走在學生心理、特別是思維發展的前頭,以便提出更新、更高的思維發展的需要。
本文于《中國電化教育》2002年第10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