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試題方法集結(一)—如何歸納語段的中心
語文試題方法集結(一)
—如何歸納語段的中心(原創)
語段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個語段通常表達文章中一層完整的意思,準確歸納語段的中心,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因此 ,指導學生掌握語段歸納的方法,養成自我歸納的良好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一般情況下,語段中心的歸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用語段的中心句來歸納。
語段中能一語道出中心的句子叫語段中心句,而語段中心句的其他句子則圍繞著中心句來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或抒情。有中心句的語段,只要能找出中心句,就等于歸納了語段的中心。例如:
1.死海海水的浮力為什么這樣大呢?2。因為海水的咸度很高。3。據統計,死海水里含有多種礦物質:有135。46噸氯化鈉(食鹽);有63。7仡噸噸氯化鈣;有20噸氯化鉀;另外還有溴、鍶等。4把各種鹽類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質量的20%~25%。5這樣,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體的密度,無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來,沉不下去。(《死海不死》)
這個語段共有5個句子,緊緊圍繞12句展開說明:34 句采用列數字的 說明方法科學地說明了咸度高的具體內涵,5 句揭示咸度高與浮力之間的因果關系。可見12句是全段的中心 句,抓住它,語段的中心也就不言而喻。
二.抓住重點詞語來歸納
語段的中心有時是構成語段的所有語句共同闡發。這就需要抓住語段中的重點詞語來歸納。例如:
大熊貓體態豐滿,四肢粗壯,尾巴短禿,毛色奇特,頭和身軀如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頭上有一對整齊的黑耳朵,還有兩個黑眼眶,很象戴著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鏡。大熊貓長相樸實,神態溫馴,給人以優美、恬靜的感覺。(《國寶——大熊貓》)
這個語段共有兩個句子。第一句重點說大熊貓體態豐滿和毛色奇特;第二句說它長相樸實和神態溫馴。抓住這些重點詞語,可將語段的中心歸納為:介紹大熊貓的外形特征。
三.通過分析語段內部結構關系來歸納
語段,有其自身的結構規律。從分析語段的結構層次入手,也能很好地把握語段的中心。
1,并列式。語段內部結構是并列關系,語段中心應從幾個并列的意思中歸納。例如:
抵御風沙襲擊的方法是培植防護林。防護林的主要作用是減少風的力量。風遇到防護林,速度就減少70%~80%。到距離防護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風又恢復原來的速度。所以防護林必須是并行排列的許多林帶,兩列之間的距離不要超過林木高度的20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蓋地面,即使有風,刮起的沙也不多,這就減少了殺粒的來源。(《向沙漠進軍》)
這一段在介紹抵御風沙襲擊的方法時,先說培植防護林,再說培植草皮,結構上是并列關系。據此可將語段中心概括為:抵御風沙襲擊的方法是培植防護林和培植草皮。
2.總分式。語段內部結構是總分關系,則可抓住總說的句子進行歸納。例如:
母親是個好勞動。從我能記憶時起,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20多口人,婦女們輪班煮飯,輪到就煮一年。母親把飯煮好了,還要種田,種菜,喂豬,養蠶,紡棉花。因為她身體高大結實,還能挑水挑糞。(《回憶我的母親》)
這一段第一句是總說,以下幾句分別從勞動時間長、勞動內容多、勞動強度大三方面進行分說,結構上屬總分關系。抓住第一句,段意可概括為:母親是個勞動的好手。
3.并列式。語段內部結構是承遞關系,可以從承遞的時間、空間、范圍、程度等方面歸納中心。例如:
幾十年前,死海還是一片荒涼。為了開發利用它的資源,而今死海旁邊已出現了一些工廠……(《死海不死》)
這段屬時間上的承遞。語段的中心可歸納為:講述死海的過去和現在。
四、聯系全篇來歸納
文章是由語段組成的,它與文章的前后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內在的關系。有利于深刻理解、準確歸納語段的中心。例如: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像鳥類似的住在高大的樹上,滿樹林里跑,從這棵樹跑到那棵樹。它們在樹上做窩,摘果實,喝露水,只有樹被風刮得太厲害了,才到地上來。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區,是找不到松鼠的。它們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樹叢里,只喜歡大的樹林,住在高大的樹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聽到松鼠在樹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的聲音。它們好像很怕強烈的陽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們雖然也捕捉鳥雀,卻不是肉食獸類,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櫸實和橡栗。(《松鼠》)
這一語段如果孤立地看,是寫松鼠的活動范圍、活動時間及尋食習慣和主要食物的。如果這樣歸納,顯然沒有領悟作者的用意。從文章整體看,第一段總說松鼠漂亮、馴良和乖巧的特點,而這一段是松鼠馴良性格的具體化,所以這個語段的中心可以歸納為:通過對松鼠活動范圍、活動時間、尋食習慣和主要食物的介紹,說明松鼠馴良的特點。這樣歸納,由于從文章全局著眼,因而更為全面,更為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