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 金屬材料 教學案例(1)
課題1 金屬材料 教學案例(1)
廣西欽州市第一中學 覃鑑麗
一、教學設計思路
金屬材料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的教學內容,本課題圍繞學生熟悉的生活用品開展學習,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討論、歸納總結得出金屬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質和各自的特性,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常見金屬與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增強學生發現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識,從而實現“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
教學過程圍繞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從化學視角觀察生活的習慣,教會學會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的方法,使他們能對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感受學習化學的樂趣,體會學習化學的價值。
二、教案
課題1 金屬材料
授課人 覃鑑麗
學校 欽州市第一中學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了解金屬的物理性質,了解常見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能力培養:通過情景設置,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科學品質: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
科學方法: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認識事物的性質,培養學生科學的認知方法。
美育滲透:從生活中的金屬制品,感受其豐富多彩的形狀、顏色美。
重點
1、 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質
2、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難點
1、培養學生運用探究方法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采用實驗探究法:按照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實行探究式討論教學。
儀器、藥品
鐵片、銅片、鋁片、干電池、小燈泡、導線、酒精燈、火柴、砂紙、黃銅、銅,與鈦有關的資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資料。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通過看錄相、上網查資料等了解人類發現金屬、認識金屬、使用金屬的歷史,利用學生的生活背景,讓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金屬制品。 在教師指導下觀看錄像、有目的的查閱資料,展示他們收集到的金屬制品,如:銅錢、硬幣、紀念章等。 設置背景,讓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突出化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系。 讓學生分組實驗,實驗過程中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分別取出鐵絲、銅絲、鋁絲。①觀察它們的顏色狀態;②用力試試是否可以彎曲、折斷;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鐵錘錘一下;⑤用酒精燈加熱;⑥用電池、小燈泡測試它們的導電性。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與人交往的方法。 通過讓學生討論,總結出金屬的物理性質。 讓每組的學生代表說出實驗和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補充。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正確表達實驗結論和分析結果的能力。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金屬共同的物理性質和部分重要金屬的特性。 閱讀課文第2~3頁。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能力和歸納能力。利用課件給出討論題:1、為什么菜刀、鐮刀、錘子等用鐵制而不用鉛制?2、銀的導電性比銅好,為什么電線一般用銅制而不用銀制?3、為什么燈炮里的燈絲用鎢制而不用錫制?如果用錫制會出現什么情況?4、為什么有的鐵制如水龍頭等要鍍鉻?如果鍍金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