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中的氮肥
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總結出相當多的諺語(俗話說),其中一些諺語熔科學性、知識性、文藝性于一體。它內容豐富,天上地下,微觀宏觀;它敘述生動,深入淺出,富有科學道理。
在學習《化肥》一節時,引用諺語“一天一個暴,田埂上都長稻”、“種豆不上肥,連種幾年地更肥”,拓寬講述自然界的氮的固定通常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就是在雷雨天氣時,大氣中的氮氣在閃電作用下轉化成氮的氧化物,一次閃電能生成80~1 500 kg的no,每100 m2土地上空約有106 kg n2,這是巨大的氮資源。生成氮的化合物隨雨水降落被農作物吸收。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主要有: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nh3+hno3=nh4no3(少量)。
第二種方式是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夠把空氣中的氮氣直接轉化成氮肥,一般高等植物不能直接吸收n2,必須將它轉化為簡單的氮的化合物才能被吸收。豆科植物的根部有許多根瘤,這些根瘤相當于一個個氮肥的加工廠,生產的氮肥能夠滿足植物對氮肥的需求。除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外,還有牧草和其他禾科作物根部的固氮螺旋桿菌、一些原核低等植物如固氮藍藻、自生固氮菌等體內都含有固氮酶,這類酶有固氮作用。使n2轉化為nh3 ,最終合成蛋白質。這類屬于自然固氮的生物固氮。由于生物固氮的前景誘人,由此世界上掀起了研究“人工固氮”的熱潮,人類研究一旦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生產上所需要的氮肥就不需要通過化工廠生產,將會引起農業生產上的一場革命。人類的自然環境會有很大改善。目前,我國在“人工固氮”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前景非常樂觀。
上面引用的諺語只是這個大家族中的昆山片玉、桂林一枝。我國勞動人民發明的諺語卷帙紛繁、浩如煙海,很多諺語的科學道理等待我們去挖掘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