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一課時)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發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指導閱讀】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11內容、插圖,播放課件(古代煉丹和煉金的作坊)學生相互交流,師生互動并歸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許多的化學成果與創造都是在實驗室中反復地實驗而得出的,所以說要想學好化學就必須重視化學實驗。
(板書)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一課時)
用生動形象的畫面激活學生的思維和對探究實驗的興趣、認識。
【激情導入】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今天大家就通過探究一個身邊生活小實驗來體驗一下化學的奧秘
【活動探究】
(板書)【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學生閱讀p12“活動與探究”并相互交流,對探究活動作出
猜想:1、蠟燭燃燒時可能發生哪些變化?
2、蠟燭燃燒后的物質到哪里去了?如何驗證?
3、蠟燭會有哪些性質?
探究:(教師點撥):
(板書)點燃蠟燭前:請大家開動腦筋,運用各種手段仔細觀察蠟燭的組成、形狀、顏色、氣味、質地、密度等,并做好詳細的記錄。
(板書)點燃蠟燭:觀察燃燒著的蠟燭有哪些特點?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燃燒著的蠟燭有沒有聲音?形狀有沒有什么改變?(蠟燭點燃后,可以持續安靜地燃燒,不會發出響聲音,且蠟燭在燃燒過程中緩慢地變短)。
(2)、蠟燭的火焰有什么特點?(蠟燭的火焰在輕微地閃爍,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煙生成。蠟燭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層)。
(3)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蠟燭的火焰中約一秒鐘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變化?這說明了什么?(可以看到處于火焰最外層的先變焦,第二層變化次之,最里層變化最小;這說明火焰的溫度是從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溫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溫度是最低的)
(4)、蠟燭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狀、溫度、質地上有什么變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蠟燭是濕熱的,而且很軟,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離火焰較遠部分蠟燭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燒著的蠟燭頂部受熱溶化形成一個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態石蠟儲存于凹槽中,浸沒著燈芯。)
(板書)熄滅蠟燭:有一縷白煙從燈芯飄出,立即用點燃
的火柴去點白煙,看看有什么現象會發生?
(板書)【對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探究】
現在我們再來觀察一下蠟燭燃燒后生成了哪些物質?
(教師演示后學生做)
本節的知識由學生總結,記憶深刻。培養學生善于合作、思考、求實和實踐的科學精神,總結的能力。使學生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培養學生由實驗得出結論的能力和習慣。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調動個性化和開放性思維。
對學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
【討論分析】
學生對探究實驗相互交流表達、闡述意見
討論交流,形成共識
【自主評價】
學生小組之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談談收獲和看法,教師總評。
及時評價,激勵信心。
【師生小結】
1、關注物質的性質: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石蠟能否燃燒、其燃燒產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 關注物質的變化。
3、 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包括變化前、變化時、變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