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
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在實驗中不斷向學生提問,設置懸念讓學生思考或提出假設,體驗化學學習是以實驗為基礎,由現象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
【學生分組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介紹儀器名稱,裝置原理,操作順序,注意事項
學生可自選做如下實驗: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思維的意識。
【思考】實驗中,如果進水量非常少時實驗失敗,原因你能找出來嗎?介紹給大家
【拓展探究】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1.實驗中應遵照什么原則選擇藥品?能否選擇硫、鐵絲、蠟燭?如果選用蠟燭做此實驗應做如何改進?有哪些優缺點?
2.為什么進水量接近1/5卻總小于1/5?原因有哪些?
3.瓶內的氣體能支持燃燒嗎?瓶內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還能繼續上升嗎?這說明了氮氣的什么性質?
學生認真的分析,從現象到本質的剖析問題,拓展思維,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解決、探究問題的能力及細致認真的科學態度。
【講述】學生課前已做過預習,想一想今天做的這個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是受誰的啟發而做的呢?
(具體研究拉瓦錫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
【投影】拉瓦錫及其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簡介。
【動畫展示】氧化汞受熱分解及汞在氧氣中加熱合成氧化汞的過程。
了解空氣發現史:
18世紀70年代,瑞典化學家舍勒、德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先后通過實驗制得了氧氣,但他們受傳統錯誤理論的束縛,沒有繼續實驗。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重視化學反應中物質質量的變化,擺脫了傳統錯誤理論的束縛,尊重事實,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通過介紹人類對空氣認識的史話,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出示]:文字評價題,對本節課進行評估。
[小結]:聽取學生的小結匯報;了解本節課的宏觀效應。
[拓展]:設a、b層作業,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課外書籍及網站。
競爭性搶答文字評價題。
1.口頭小結:本節課認識了空氣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各物質有哪些性質?
2.了解實驗室探究空氣成分實驗的原理及選擇藥品的依據。
3.通過本節探究課,得到了哪些收獲?
4.完成課堂作業,記錄準備閱讀的課外書籍,查找有關網站。
培養自我評價的能力
培養歸納小結及語言表達能力;拓展視野,遷移思維。
【板書】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 空 氣
一、空氣的組成
二、空氣的發現史
通過學生的親身探究、設計、動手操作實驗,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同學間合作的互助精神,不但使學生獲得了知識,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利用實驗、多媒體教學,生動直觀,效果好。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