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
問:你們桌面上沒有標簽的兩瓶氣體,一瓶是空氣,一瓶是氧氣,你如何區別呢?用眼看、用鼻子聞能區分嗎?
講述:在剛才的實驗中,氧氣可使帶火星木條復燃,但它在空氣中則會熄滅,而將在空氣中正在燃燒的木條插在氧氣瓶中又會怎么樣呢?下面你們就用帶火星的木條和燃著的木條來檢驗氧氣。
[電子板書]
實驗方案:1.用兩支帶火星木條分別插入兩瓶中;2.用兩支燃著木條分別插入兩瓶中。
結論:1.氧氣可使帶火星木條復燃;2.木條燃燒越旺,說明氧氣越多。
講述:我們就用這瓶氧氣來研究它的性質;首先我們來研究它的物理性質。
思考得出結果:不能。自己實驗,并得出結論: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是氧氣或使木條燃燒更旺的是氧氣。
學生通過自身感受,激起對氧氣性質探究的欲望。活動二 觀察并描述氧氣的物理性質
提問:物理性質包括哪些方面呢?
講述:這些都是不經過化學變化而表現出來的性質,F在你們一起先來描述氧氣的色、態、味。
[電子板書]一、氧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通常狀態下)
顏色(無色)、狀態(氣體)、氣味(無味)、密度(1.429g/l)、熔點(-218 ℃)、沸點(-183 ℃)、溶水性(?)
[多媒體]展示氧氣的三態圖及氧氣瓶
提問:氧氣能不能溶于水?
肯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設問:這樣描述你們是不是覺得范圍太大,不太確切?
我們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來描述它?
回憶并回答:色、態、味、密度、熔、沸點和溶水性。
描述:無色、無味的氣體。
觀看并對氧氣物理性質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學生各抒己見:能,因為魚兒要生存需要氧氣。
學生思考并認同。
引導學生研究物質從物理性質入手,從簡單開始,讓學生逐步形成認識物質的方法;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活動三 氧氣是否易溶于水?
從學生中選擇一個設計方案(上次探究活動已布置了的探究題)
[電子板書]探究程序
1.氧氣是否易溶于水?(提出問題)
2.氧氣不易溶于水?
氧氣易溶于水(作出假設)
3.將大量水倒入氧氣瓶中并振蕩,用帶火星木條插入瓶中,看是否復燃。(設計方案,進行探究)
4.復燃──不易溶;不復燃──易溶(得出結論)
演示實驗,并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分析以得出結論。
[電子板書]氧氣不易溶于水
補充說明:氧氣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絕對不溶于水,在室溫下,1 l水中只能溶解30 ml氧氣,這對水中動物生存有著重要意義。
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的實驗探究步驟。
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得出結果:
現象:復燃
結論:氧氣不易溶于水。
使學生加深對實驗探究的意識,熟悉探究程序,使學生養成從實驗到分析再到結論的習慣。
活動四 硫在空氣中、氧中燃燒現象
設問:氧氣能不能支持其他物質燃燒?
[電子板書]實驗:硫加熱后在空氣中、純氧中反應的現象。
[多媒體]以木炭燃燒實驗的視頻為例介紹觀察程序。
[電子板書]觀察程序:反應物質的色、態、味,反應條件和操作,反應生成的物質的色、態、味及伴隨出現的現象,特殊生成物質的檢驗。
使用視頻展示臺(請一位學生上臺與老師一起配合演示實驗以作對比)演示實驗:硫在空氣中、純氧中反應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