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教學設計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⑴進一步了解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它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非常密切。⑵理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這兩種最基本的變化形式,理解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過程與方法⑴引導學生觀察化學實驗,并能進行簡單的實驗現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⑵學會搜集資料,提高對信息的獲取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⑴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化學的渴望熱情,使學生對化學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⑵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認識學習化學的價值。【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概念,理解物質的兩種性質。教學難點:物理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的生成。 【教學過程】主導活動主體活動設計意圖化學在我們的生活、生產以及發展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們知道,大到宇宙的星體,小到肉眼看不見的粒子,構成了我們這個千姿百態的物質世界。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地發生著各種變化。你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嗎?認識物質的這些變化的特點,有助于我們更進一步了解自然現象,發現自然規律,使人類的生活得到進步和提高。下面我們觀察幾個小實驗。演示實驗:水的沸騰、膽礬的研碎。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過渡)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下面請大家再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列表記錄。演示[實驗1—3] 演示[實驗1—4]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現象?你能描述嗎?請把觀察到的現象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描述:1.反應前后物質的顏色;2.反應前后物質的狀態。 這里的藍色沉淀是氫氧化銅。這個過程是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質氫氧化銅。[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提問]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師生共同歸納以上前兩個實驗在變化過程中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后兩個變化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出示圖片:我們日常看到木材燃燒,鐵生銹等都是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出示練習[引入]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物質的性質。演示實驗:觀察氧氣、二氧化碳的顏色狀態。氧氣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二氧化碳使蠟燭熄滅。講解:這里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有兩層含義:一是不需要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一是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列舉生活中的實例: [小結]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聯系,在敘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有下列字:能、會、可以、易、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