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點歸納(精選2篇)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點歸納 篇1
課題1 金剛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幾種單質(金剛石、石墨、c60)
1、金剛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可用于制鉆石;刻劃玻璃、鉆探機的鉆頭(體現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屬光澤,細鱗片狀的固體,有優良的導電性,潤滑性。可用于制鉛筆芯(體現它深灰色、質軟)、干電池的電極(體現了它的導電性)、電車的電刷(體現了它的導電性,滑膩感、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做潤滑劑(體現它具有滑膩感)等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無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構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強烈的吸附性(因為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木炭可用于食品、工業產品中除去色素、異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氣、制糖業中脫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鐵,炭黑加到橡膠里能夠增加輪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質
4、c60:c60分子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結構穩定。
二、.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單質碳的物理性質各異,而各種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卻完全相同!
1、常溫下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因此古代用墨書寫、繪畫的字畫保存時間很久,仍不變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燒(氧氣充足),生成co2 : c + o2 co2
不完全燃燒 (氧氣不充足),生成co:2c + o2 2co
3、還原性:c + 2cuo 2cu + co2↑ (置換反應)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紅色,產生的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在反應中得到氧元素,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cuo在反應中失去氧元素,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小結:還原劑:奪去氧元素的物質,具有還原性。得到氧元素,發生氧化反應。
氧化劑:提供氧元素的物質,具有氧化性。失去氧元素,發生還原反應。
應用:冶金工業:2fe2o3+3c 4fe+3co2↑ c+co2 2co
課題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考試要求:
初步學會在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等
考點一、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原理、裝置、檢驗)
(1)發生裝置:由反應物狀態及反應條件決定:
①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高錳酸鉀制o2的發生裝置。
②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co2的發生裝置。
(2)收集方法:氣體的密度及溶解性決定:
①難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氣大(或相對分子質量>29)用向上排空氣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③密度比空氣小(或相對分子質量<29)用向下排空氣法
考點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考點)
1、藥品:石灰石與稀鹽酸
①不能用h2so4 與caco3反應的原因: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會覆蓋在caco3表面,阻止反應的進行。
②不能用hcl與na2co3反應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與鹽酸反應速率快,不利于收集。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 caco3+2hcl==cacl2+h2o+co2↑
3、裝置圖
裝置的注意事項:(1)若用長頸漏斗來注入鹽酸,長頸漏斗下端必須伸入液面以下
(2)若用試管來裝藥品,固定試管時,試管口豎直向上,試管底部與鐵架臺面接觸。
4、氣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5、檢驗方法:將制得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驗滿方法:用點燃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已集滿二氧化碳氣體。
6、二氧化碳的工業制法:
煅燒石灰石: caco3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應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試要求: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認識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和水的反應
能區分空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見氣體
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環
一、二氧化碳的性質(考點一)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高壓低溫下可得固體----干冰
2、化學性質:
1)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
碳酸不穩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 用于檢驗二氧化碳;這也是久置裝石灰水的試劑瓶壁有一層白膜的原因。要除去這白膜,用稀鹽酸。其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4)與灼熱的碳反應: c + co2 2co (吸熱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co2是氧化劑,c是還原劑)
3、用途(考點二):①滅火(滅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質(密度比空氣大),又利用其化學性質(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劑(利用干冰升華時要吸收大量的熱)
③溫室肥料 ④做碳酸型飲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 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⑴過多排放引起溫室效應。
①造成溫室效應的原因:人類消耗的能源急劇增加,森林遭到破壞
②減輕溫室效應的措施: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但無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風換氣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2、有毒:吸進肺里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體缺少氧氣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爐來取暖時,要注意房間的通風和換氣。
3、化學性質:
1)可燃性:2co+o2 2co2(可燃性氣體點燃前一定要檢驗純度)發出藍色火焰
h2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出藍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出明亮的藍色火焰。
鑒別:h2、co、ch4可燃性的氣體:看燃燒產物(不可根據火焰顏色)
(水煤氣:h2與co 的混合氣體 c + h2o h2 ↑+ co↑)
2)還原性: co+cuo △ cu+co2 (非置換反應) 應用:冶金工業
現象:黑色的氧化銅逐漸變成光亮紅色,產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o在反應中得到氧元素,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cuo在反應中失去氧元素,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fe2o3+3co 2fe+3co2(現象:紅色粉末逐漸變成黑色,產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a可燃性 c + o2 co2 2co+o2 2co2 2h2 + o2 2h2o
b還原性 :h2 + cuo cu + h2o co+cuo cu+co2
c + 2cuo 2cu + co2↑
c、h2、co:在反應中得到氧元素,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cuo:在反應中失去氧元素,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除雜:①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氫氧化鈉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②co2[co]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co+cuo △ cu+co2
③cao[caco3]只能煅燒(不可加鹽酸) caco3 cao+co2↑
注意:檢驗cao是否含caco3加鹽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檢驗:先加鹽酸,然后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4、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性質不同的根本原因是1個二氧化碳分子比1個一氧化碳分子多1個氧原子,
常見氣體的鑒別:(考點三)
氧氣: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復燃,則氣體是氧氣
二氧化碳:將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氣體是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將氣體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小燒杯,再翻轉燒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有藍色火焰,小燒杯上無液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氣體是一氧化碳
本章知識間的聯系:
①c→co :2c+o2 2co c+co2 2co
②c→co2 :c+o2 co2 c+2cuo 2cu+co2↑
3c+fe2o3 3co2↑+2fe
③co→co2 :2co+o2 2co2 co+cuo cu+co2
3co+fe2o3 2fe+3co2
④co2→h2co3: co2+h2o ===h2co3
⑤h2co3 →co2 :h2co3 ===co2↑+h2o
⑥co2 →caco3 :co2+ca(oh)2 ===caco3↓+h2o
⑦caco3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 co2↑+cao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點歸納 篇2
一、碳的幾種單質
1、金剛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可用于制鉆石、刻劃玻璃、鉆探機的鉆頭等。
2、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有優良的導電性,潤滑性。可用于制鉛筆芯、干電池的電極、電車的滑塊等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分子的構成不同。
3、無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構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強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鐵,炭黑加到橡膠里能夠增加輪胎的耐磨性。
二、.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單質碳的物理性質各異,而各種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卻完全相同!
1、常溫下的穩定性強
2、可燃性:
完全燃燒(氧氣充足),生成co2 : c+o2點燃co2
不完全燃燒 (氧氣不充足),生成co:2c+o2點燃2co
3、還原性:c+2cuo 高溫 2cu+co2↑ (置換反應) 應用:冶金工業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紅色,石灰水變渾濁。
2fe2o3+3c高溫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原理、裝置、檢驗)
(1)發生裝置:由反應物狀態及反應條件決定:
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高錳酸鉀制o2的發生裝置。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h2的發生裝置。
(2)收集方法:氣體的密度及溶解性決定:
難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
2、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選用和制氫氣相同的發生裝置
3)氣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
4)驗證方法:將制得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驗滿方法:用點燃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已集滿二氧化碳氣體。
3、二氧化碳的工業制法:
煅燒石灰石: caco3高溫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應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高壓低溫下可得固體----干冰
2、化學性質:
1)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穩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 本反應用于檢驗二氧化碳。
4)與灼熱的碳反應: c+co2高溫2co
(吸熱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co2是氧化劑,c是還原劑)
3、用途:滅火(滅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質,又利用其化學性質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劑
溫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環境的影響:過多排放引起溫室效應。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2、有毒:吸進肺里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體缺少氧氣而中毒。
3、化學性質: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①可燃性 ②還原性)
1)可燃性:2co+o2點燃2co2 (可燃性氣體點燃前一定要檢驗純度)
h2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出藍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出明亮的藍色火焰。
鑒別:h2、co、ch4可燃性的氣體:看燃燒產物(不可根據火焰顏色)
(水煤氣:h2與co 的混合氣體 c + h2o高溫 h2 + co)
2)還原性: co+cuo △ cu+co2 (非置換反應) 應用:冶金工業
現象:黑色的氧化銅逐漸變成光亮紅色,石灰水變渾濁。
fe2o3+3co高溫2fe+3co2(現象:紅棕色粉末逐漸變成黑色,石灰水變渾濁。)
除雜: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氫氧化鈉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co+cuo △ cu+co2
cao[caco3]只能煅燒(不可加鹽酸) caco3高溫cao+co2↑
注意:檢驗cao是否含caco3加鹽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檢驗:先加鹽酸,然后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