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精選3篇)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1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1 原子的構成【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原子的構成及構成各粒子的特征。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會查表找到相對原子質量。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學會分析圖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建立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唯物主義觀點。【教學重點】原子的構成及構成各粒子的特征【教學難點】建立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唯物主義觀點【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思維聯想、引入新授1、分子和原子有何本質區別?2、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嗎?二、進入新授 1、原子的構成1)思考并回答: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水是由 構成,水分子由 構成。 鐵由 構成,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怎樣構成的?2)學生閱讀教材p68-69第一自然段,交流對原子的構成的了解。 (每一個帶一個單位的 電荷)原子核 (不帶電)原子 (每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 電荷)3)討論:⑴在原子中有帶正電荷的質子和帶負電荷的電子,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⑵你能畫出氫原子的模型嗎?4)觀察分析表4-2,你從中獲得哪些信息?a、核電荷數=b、c、2、相對原子質量1)寫一寫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的質量,思考:這樣書寫方便嗎?原子的質量又該怎樣衡量?2)引入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理解:3)練習查相對原子質量。71頁練習34)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a、根據定義計算:相對原子質量= 原子的質量 / 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b、由質子數和中子數計算: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想一想:相對原子質量為什么是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三、課堂練習1、199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艾哈邁德:澤維爾,開創了“飛秒”化學的新領域,使運用激光光譜技術觀察化學反應時分子中原子的運動成為可能,你認為該技術不能觀察到的是( )a化學變化中反應物分子的分解b反應中原子的運動 c化學變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原子核的內部結構2、原子中決定相對原子質量大小的是( )a質子數和中子數 b質子數和電子數c中子數和電子數 d核電荷數和電子數3、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質子數是16,則中子數是 ,電子數是 ,核電荷數是 。4、已知1個碳12原子原子質量為n kg,1個a原子的質量為m kg,則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可表示為 。5、1個碳12原子的質量是1.993×10-26kg,1個氯原子的質量是5.888×10-26kg,則氯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相對原子質量為m,核內中子數為n的原子a,其核外電子數是 。6、下列關于原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c原子核帶正電荷,但原子不顯電性 d分子能直接構成物質,而原子不能四、反思與體會【教學后記】 課題2 元 素【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學會認識物質組成與構成不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的認識統一起來。【教學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教學難點】學會認識物質組成與構成不同【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回顧舊識,引入新授(1)一個碳-12原子質量為mkg,某原子質量為nkg,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2)原子是怎樣構成的?相同的原子有什么共同點?二、進入新授1、元素的概念 閱讀并討論p71第二自然段小結對元素的理解 2、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試一試列表比較元素與原子。 元 素原 子 區 別 適 用 范 圍 聯 系 3、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⑴按質量分數計算,在地殼中含量前幾位的元素依次是 、 、 、 _________。記憶:“養閨女貼蓋”⑵并不是含量少作用就小。三、討論p71[討論]四、活動與探究⑴閱讀資料,了解生物細胞中元素的含量。⑵從生物學或科普書刊中查找幾種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五、反思與體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的收獲和體會是: 【教學后記】課題 2 元 素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概念,學會正確書寫元素符號。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和名稱。過程與方法:采用師生合作的方式進行授課,教給學生必要的方法和技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教學重點】正確書寫元素符號【教學難點】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和名稱【教學方法】師生合作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回憶舊知,引入新授:某藥品說明書中標明:本品每克含鐵15毫克,銅2毫克,鋅1.5毫克。錳1毫克這里所標的所標的各成分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無法確定二、進入新授1、元素符號為了便于交流,國際上規定了一套符號來表示一百多種元素。⑴定義:書寫規則:練習書寫鈣元素 鎂元素 氧元素 鐵元素 ⑵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a、表示某元素b、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c、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練習c、s、fe、ar等表示的意義。思考:如何表示幾個原子?⑶常見元素符號的記憶歌訣(討論記憶方法)⑷元素周期表簡介閱讀教材p74填寫下列空白。①科學家們根據 ,把它們科學有序地排列起來,得到元素周期表。②元素周期表按元素 遞增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叫做原子序數。得等式 = = = 。③編排結構周期: 族: 元素周期表共 個周期, 個族。④顏色分區:對金屬非金屬用不同顏色分區,并標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三、活動與探究教材p74“活動與探究”四、課堂練習:p75/1、2、3、4五、課外拓展:講述116、118號元素失蹤的新聞報道,引導學生討論。六、板書設計元素符號為了便于交流,國際上規定了一套符號來表示一百多種元素。一、定義:書寫規則:練習書寫鈣元素 鎂元素 氧元素 鐵元素 二、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a、表示某元素b、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c、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教學后記】 課題 3 離 子【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過程與方法:邊看邊敘述或邊講邊圖式,用創設情景來展示電子分層運動,離子的形成等知識內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離子的形成的學習,使學生形成量變引起質變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學重點】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特點【教學難點】離子的形成【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回顧舊知:1、以競賽方式回憶1-20號元素符號的書寫。2、原子的結構及所帶電荷的情況如何?二、引入新授: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那么,這些電子是怎樣排布在核外空間的呢?三、進入新授:(一)核外電子的排布1、閱讀教材p76第二自然段后小結:⑴電子層:核外電子經常出現的 。⑵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⑶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最少有1層,最多的有 層,第一層離核最近,最外層電子數最多不超過 個(只有一層的不超過2個)2、認識鈉原子結構示意圖 你知道各部分的含義嗎?(閱讀教材第三自然段)3、觀察表4-4后得出:4、核外電子排布規律:⑴第一層最多排 個電子,⑵第二層上最多排 個電子,⑶最外層最多排 個電子。(二)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1)、閱讀教材p76第四自然段至第一自然段后討論:理解:⑴稀有氣體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he為2個)為一種相對穩定結構,相對穩定性結構是指 。在化學反應中一般 ,化學性質不活潑。⑵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一般少于 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一般易 ,使次外層變為最外層而達到 電子的相對穩定結構,化學性質活潑。⑶非金屬原子最外層一般 電子,在化學反應中一般易 ,使最外層達到 電子的相對穩定結構,化學性質活潑。(2)、小結:元素的性質與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特別是 有密切的關系。三:練習:試一試畫出氦、氖、氬,鈉、鎂、鋁,氧、硫、磷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并分析它們的化學性質。討論如果要變成相對穩定結構會怎樣?四、板書設計一、核外電子的排布1、閱讀教材p76第二自然段后小結:⑴電子層:核外電子經常出現的 。⑵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⑶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最少有1層,最多的有 層,第一層離核最近,最外層電子數最多不超過 個(只有一層的不超過2個)2、原子結構示意圖 3、核外電子排布規律:⑴第一層最多排 個電子,⑵第二層上最多排 個電子,⑶最外層最多排 個電子。(二)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教學后記】 課題 3 離 子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離子的概念,并掌握它的形成規律及與原子的區別。過程與方法:采用指導閱讀、組織討論來進行教學,讓抽象思維變換為形象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微觀想象能力,推倒思維方法。【教學重點】了解離子的概念【教學難點】離子的表示【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⑴回憶在原子中:核電荷數= = = ⑵分析討論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二、引入新授:分析11號、17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其最外層電子數特點后印入。三、進入新授:(一)離子的形成(1)定義: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可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2)表示方法——離子符號書寫要求:先寫上元素符號,再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明所帶的電荷數,數字前,符號后,是“1”省略不寫。(3)練習書寫離子符號:氫離子 h+ 鎂離子 mg2+ 鋁離子al3+ 氟離子 f- 氧離子 o2- 硫離子 s2- (4)離子符號的含義例:2mg2+ 表示:一個鎂離子 表示:每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5)陰、陽離子由于引力作用而形成不顯電性的化合物,列如:nacl等。(二)離子與原子的比較 原子離子 陽離子陰離子概念 電性 表示方法 相互轉化 (三)小結:構成物質的粒子有 、 、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 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例:由離子構成的物質: 例:三、課堂練習p78/1、2四、板書設計(一)離子的形成(1)定義: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可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2)表示方法——離子符號書寫要求:先寫上元素符號,再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明所帶的電荷數,數字前,符號后,是“1”省略不寫。(3)練習書寫離子符號:氫離子 h+ 鎂離子 mg2+ 鋁離子al3+ 氟離子 f- 氧離子 o2- 硫離子 s2- (4)離子符號的含義例:2mg2+ 表示:一個鎂離子 表示:每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5)陰、陽離子由于引力作用而形成不顯電性的化合物,列如:nacl等。(二)離子與原子的比較 原子離子 陽離子陰離子概念 電性 表示方法 相互轉化 【教學后記】 課題 4 化學式與化合價【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化學式的概念及涵義,掌握一些簡單化學式的寫法和讀法,理解化學式前和化學式中有關數字的不同涵義。過程與方法:多采用組織討論、指導閱讀、講練結合等方式進行教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化學式的引入,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教學重點】簡單化學式的寫法和讀法【教學難點】化學式的寫法【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⑴默寫常見元素符號的記憶歌訣。⑵寫出物質分類表,每種物質各舉兩例,寫出該物質的名稱。二、引入新授:物質的名稱很難表示一種物質的組成,為了便于認識和研究物質,在化學上常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的組成。三、進入新課:(一)化學式閱讀教材p79后小結:⑴定義: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示子。⑵理解:小組對話:h2o表示的各種意義。想一想:co2表示什么意義呢?⑶小結:化學式表示的意義。a、表示某種物質 b、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c、表示組成物質的元素的種類 d、表示一個分子中原子的個數e、表示組成某物質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⑷化學式的書寫金屬: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固態非金屬:如c、pa、單質的書寫 稀有氣體:如he、ne用雙原子表示—氣態非金屬:如o2、n2b、化合物的書寫(下課時)⑸多個原子或多個分子的表示方法。練習:多個原子的表示: 3個鐵原子 2個氫原子 多個分子的表示: 3個氫分子 2個氯分子 m個水分子 n個二氧化碳分子 討論:p79 符號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義?小結:在元素符號或化學式前面加上適當系數后只具有微觀意義。⑹化學式的讀法:單質化學式讀法:除雙原子分子構成的氣體單質在元素名稱后加“氣”外,其余直接讀元素名稱。化合物化學式讀法: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名稱,一般讀作“某化某”,例如nacl讀作氯化鈉。有時還要讀出化學式中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例如co讀作二氧化碳,fe3o4讀作四氧化三鐵。練習讀: cu ar n2 三、活動與探究:p82 以鄰座同學為一小組,對以下題目進行練習,并互相訂正。1、寫出溴化鈉、氯化鈉、氯化鋁、二氧化氮的化學式。2、讀出以下化學式的名稱:mno2 cuo so2 ki mgcl2四、課堂練習:基礎訓練五、板書設計 化學式一、定義: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示子。化學式表示的意義。a、表示某種物質 b、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c、表示組成物質的元素的種類 d、表示一個分子中原子的個數e、表示組成某物質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二、化學式的書寫金屬: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固態非金屬:如c、pa、單質的書寫 稀有氣體:如he、ne用雙原子表示—氣態非金屬:如o2、n2b、化合物的書寫(下課時)【教學后記】 課題 4 化學式與化合價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化學式的涵義,知道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能利用化合價推求化學式,依據化學式表示某些物質組成。過程與方法:應多采用組織討論、指導閱讀、講練結合等方式進行教學,并使學生逐漸學會根據化學概念應用教學工具來解決化學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化學式的引入,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教學重點】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教學難點】利用化合價推求化學式【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鐵、氧氣、銅、硫、磷、金、鎂、氮氣、氖氣2、畫出鈉和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3、寫出上述元素兩兩結合,可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 其原子個數比為 二、進入新課(一)化合價定義:理解:原子團(根)定義:⑴化合價表示方法 +1 +2 -2 -2例:在化合物中:na、 ca、 s、 so4想一想:化合價與離子的表示方法有何異同? +1 +2 -2 -1思考: 為什么na而非na,s而非s 呢?⑵化合價的確定及其規律閱讀教材p81頁后填寫a、化合物中:氧為 價,氫為 價,金屬元素一般顯 價,非金屬元素一般顯 價。b、兩個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⑶化合價及根的化合價的記憶,記憶p80表4-6。[活動與探究]a、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化合價記憶比賽,看誰記得多,記得準。b、試著編寫能幫助記憶化合價韻語、歌謠或快板。化合價記憶歌訣:一價鉀鈉鹵氫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三磷;二三鐵、二四碳;二三四五氮;二四六硫錳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二)化合價的計算與應用⑴根據化合價原則書寫化學式,看p81頁例題例:書寫硫酸鋁的化學式 +3 -2a 正價前,負價后:al so4 +3 -2b 交叉約簡定個數:al2(so4)3 +3 -2c 寫右下,驗正誤:al2(so4)3 (+3)×2+(-2)×3=0小結寫法:練習書寫化學式: cloohso4no3co3mg -3+1 -4+1特例:nh3、 ch4⑵根據化學式(或原子團的化合價)推斷元素的化合價。a、討論:p8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的原則,已知氧為-2價,計算二氧化硫里硫的化合價。b、試確定so32-中硫元素的化合價。⑶根據化合價判斷化學式是否正確。如:zncl hso4 mgoh2 mgo2是否正確,并改正。三:課后練習:以單位為小組進行你問我答,練習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四、板書設計化合價的規律1、化合物中:氧為 價,氫為 價,金屬元素一般顯 價,非金屬元素一般顯 價。2、兩個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教學后記】課題4 化學式與化合價【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涵義,并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計算物質的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藥品標簽或說明書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和含量。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從定量的角度對物質進行討論,讓學生體驗由定性到定量認識事物的方法。【教學重點】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計算物質的組成【教學難點】化合物中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教學方法】分組練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1、用數字及符號表示:氖氣 一個鎂原子 m個水分子 n個氯分子 五個二氧化碳分子 n個五氧化二磷分子 2、回憶化學式表示的意義(以co2為例)二、引入新授:化學式除了有質的意義,還有量的意義。三、進入新課:(一)相對分子質量⑴定義:⑵理解:(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⑴計算相對分子質量閱讀教材p82頁“1”后,小結:元素與元素之間用“+”號,元素與右下角數字之間用“×”號。練習:計算cl2,2ca(oh)2的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之和。⑵計算物質中組成元素的質量比看p82頁“2”后,明確計算格式只寫元素符號或名稱,不寫個數; 打括號,化成最簡比。練習;計算so2、nh4no3中各元素的質量比。⑶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閱讀p82頁“3”后,將該題簡寫成。 n%= 2n / nh4no3 ×100% = 2×14 /80 ×100% =35%合作練習:計算nh4no3、co(nh2)2、(nh4)2so4、nh4hco3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并按肥效(含氮量)由高到低排列。活動與探究:p83頁(課后);p85頁第11題。⑷計算一定質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例]36g水通電后最多能放出氧氣多少g?解:m(o)=36×(o/h2o)×100%=36×(16/18)×100%=32g答:略。公式:某元素的質量=化合物的質量×化合物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練習:100gfe2o380%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煉鐵多少g?⑸確定化學式的計算[例]吸入“笑氣”會使人發笑。該氣體是由氮、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為44,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7:4,則它的化學式為 。解:設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nxoy,則14x:16y=7:414x+16y=44 所以x=2;y=1,故化學式為n2o四、課堂練習:某金屬元素r的氧化物中,r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9:8,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7。試寫出r的氧化物的化學式。五、板書設計(一)相對分子質量(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⑴計算相對分子質量⑵計算物質中組成元素的質量比⑶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⑷計算一定質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⑸確定化學式的計算【教學后記】 第四單元 整理與小結【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通過復習使學生掌握原子的構成及離子的形成、離子符號;2、使學生鞏固化學式的書寫方法及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能力目標: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綜合計算的能力。【教學重點】原子的構成及離子的形成、離子符號【教學難點】學生綜合計算的能力培養【教學方法】分組練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知識結構整理1、化學式的書寫金屬: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固態非金屬:如c、pa、單質的書寫 稀有氣體:如he、ne用雙原子表示—氣態非金屬:如o2、n2b、化合物的書寫正價前,負價后;交叉約簡定個數;右下,驗正誤2、依據化學式計算 ⑴計算相對分子質量⑵計算物質中組成元素的質量比⑶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⑷計算一定質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⑸確定化學式的計算 質子 原子核 結構 中子 核外電子——核外電子排布3、原子 結構簡圖相對原子質量 4、在描述物質的組成時用 來敘述,描述物質構成時用 敘述,描述分子構成時用 來敘述。三、 專題總結及應用1、a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為3,其原子的最外層有1個電子,已知a離子的核外電子數為n,則a原子的核電荷數是( )a、n+1 b、n-1 c、n d、n+32、某種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7:4,則該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價( )a、+5價 b、+3價 c、+2價 d、+1價3、有一不純的硝銨樣品(硝銨nh4no3),經分析其中含氮37%,則所含雜質可能是( )a、(nh4)2so4 b、co(nh2)2 c、nh4cl d、nh4hco3四、板書設計1、化學式的書寫金屬: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固態非金屬:如c、pa、單質的書寫 稀有氣體:如he、ne用雙原子表示—氣態非金屬:如o2、n2b、化合物的書寫正價前,負價后;交叉約簡定個數;右下,驗正誤2、依據化學式計算 ⑴計算相對分子質量⑵計算物質中組成元素的質量比⑶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⑷計算一定質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⑸確定化學式的計算 質子 原子核 結構 中子 核外電子——核外電子排布3、原子 結構簡圖相對原子質量 【教學后記】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2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分原子的構成、元素、離子、化學史和化合價四個課題。它們包括原子結構模型、相對原子質量、元素、元素符號、核外電子排布、離子、化學式、化合價相對分子質量及其有關的計算內容。
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級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須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技能還是中學生進行探究轟動的基礎和結果,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體現。所以,本單元教材對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教學重點:原子俄構成、離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號與化學式。
教學難點: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化合價。
教學思路:
本單元教材的特點是內容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前三個單元學生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感性認識不充分,為此,教材中除了運用結構模型外,大量運用了圖表,在學習本單元時,要抓住結構模型和圖表,理解涵義,發揮想象力,挖掘本質,理清關系,揭示規律,掌握有關知識。這種從直觀的圖形、圖表到理論的一般科學方法也是學習抽象化學知識的主要方法之一,對于原子的構成及核外電子的排布,應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結合模型、粒子結構示意圖弄清結構、理清關系,做到真正掌握;對于元素,應把它作為宏觀概念,理解其意義并弄清它與原子、單質的區別與聯系;對于離子、相對原子質量及相對分子質量的區別與聯系,并加強計算的許年,掌握基本的計算技能,而元素符號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基本化學用語,必須熟記課程標準中規定的27種元素符號,同時熟記常見元素及原子團常見的化合價,會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及判斷化學式的正誤,為以后學習其他化學用語打好扎實的基礎。
本單元設計了3個活動與探究,它們度與培養實驗技能,形成時間能力和培養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做科學”中主動參與、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知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考分析:本單元內容是學習化學的基礎,主要考查點有: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元素、元素符號、化學式的書寫及其意義,核外電子排布的有關知識,化合價、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原子與粒子的關系、離子化合物等。同時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以及與化學式有關的計算等都是考察的內容。
此類題目主要以聯系實際、科技成果的信息給予題的形式出現,而核外電子排布的知識及原子與離子的關系等又是開放性試題命題的熱點。著重考查學生當閱讀理解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及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題1 原子的構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3)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2.過程與方法(1)充分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學習運用對比、歸納的方法在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3)運用形象恰當的比喻減少學生對微觀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對學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學重點: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
三、教學難點: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系;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形成。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在本單元我們將進一步探索物質構成的奧秘。本節課我們首先探索原子的構成。
[板書]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 原子的構成
[過渡] 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本課題的第一個問題原子的構成。
[板書] 一、原子的構成
[學生活動] 讓學生閱讀課本p68內容原子的構成,在閱讀的基礎上討論問題。
[投影] 打出下列討論題:
1.原子是由哪兩部分構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電子都帶電,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構成的?這些粒子有什么異同?
4.不同類原子的內部構成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結束后,找學生代表陳述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見]
[問題1的答案]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所
以說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兩部分構成。
[思考]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體積如何?占很大一部分嗎?
[答案]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徑只有原子半徑的幾萬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個龐大的體育場,而原子核只相當于一只螞蟻。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做高速運動。
[過渡] 剛才說的這些都比較抽象,接下來我們看“原子的構成”掛圖,看一下原子核在原子中到底能占多大。
[掛圖]展示“原子的構成”示意圖。
[學生觀看掛圖,說出自己從掛圖上得到的有關信息]
[學生陳述自己得到的有關信息]
[思考] 1.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從何而來?
2.質子數與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有何關系?
3.電子數與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有何關系?
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回答] 因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兩部分構成,原子核又分為質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質量應等于質子質量、中子質量、核外電子質量之和。
[講解] 不同的原子所含的質子、中子、電子數目不同,所以它們的質量也不同,比如1個氫原子的質量為1.67×10-27 kg,1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26 kg。
[講解] 這樣小的數字,無論書寫、記憶、還是使用都極不方便,就像用噸作單位來表示一粒稻谷或小麥的質量一樣。我們可選用一種跟原子質量相近的“砝碼”來表示原子的質量,這就是相對原子質量。
[板書] 二、相對原子質量
[提問] 什么叫相對原子質量呢?它是如何來表示原子的質量的?請大家帶著問題閱讀p69相對原子質量一段內容。
1個氫原子的質量為1.67×10-27 kg,作為標準碳原子質量的1/12為
1.66×10-27 kg,所以氫的相對原子質量= ≈1。
1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26 kg。
所以氧的相對原子質量= ≈16。
經過這樣的計算得到的數字都比較簡單,便于書寫、記憶和計算,對于這個計算過程大家要掌握。
教學拓展
課題2 元素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
(2)學習運用尋找規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對化學的濃厚興趣。
(2)不向困難低頭,相信隨著知識的積累,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3)逐步積累化學用浯,真正進入一個化學世界。
二、教學重點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三、教學難點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律和相關信息。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 水在通電的情況下生成氫氣和氧氣。這個實驗結論說明了什么?
[回答] 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追問] 你還知道哪些物質含有氧元素,并把它們表示出來。
[小結引入] 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很多,可見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課題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元素的知識。
[板書] 課題2: 元 素
[設問]學習了原子的結構后,我們該如何給元素下一個定義才比較確切呢?
[講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板書]一、元素
1.定義: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提問]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前面我們有等量關系: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那我們可不可以說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呢?
[補充說明] 盡管核外電子數從數量上等于核電荷數和核內質子數,但由于核外電子數在
形成物質時會發生變化,原子會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下一節大家就會學到),所以定義元素時不能用核外電子數,只能用核電荷數或核內質子數。
[提問] 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憶] 課本p69小注指出:作為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補充] 除這種碳原子外,還有質子數為6而中子數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指的是核電荷數相同而核內中子數并不一定相同的一類原子。
[過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們再來看元素有哪些特點。
[板書]2.特點
[講解] 由定義可知,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具體說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因為它是一個總稱,所以它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板書] 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補充] 既然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質的組成時,只能說該物質由幾種元素組成,而不能說該物質由幾個元素組成。請看下列練習。
[投影] 展示下列練習。
下列說法有沒有錯誤?把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個氧元素和2個氫元素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個元素。
[學生回答]
①錯誤。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兩種元素組成的。
②錯誤。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提問]地球上的物質有千千萬萬種,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萬萬種呢?
[回答]應該不是。
[介紹] 物質的種類很多,但是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種,這一百多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差別很大。
[投影] 放映教材圖4-4的放大圖
[分析該圖并由學生說出從該圖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其次是鐵。
3.氫、碳、氮等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對較少。
[小結]通過分析可見,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書]3.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過渡]那么,生物細胞中的元素分布情況又怎樣呢?
[學生閱讀p72資料]
[活動與探究]請學生拿出準備的食品、藥品的說明,查找其組成元素。
[學生活動]……
[回答] 1.阿莫西林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硫。
2.羅紅霉素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
[小結] 很多的資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物質,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種元素經過不同的方式組合而成。可見,正是這100余種元素組成了我們周圍絢麗多彩的世界。
[過渡] 請大家結合前面有關分子的知識與本節課有關元素的知識,共同來看下面的討論。
[投影] 展示“討論”。
[討論] 下述化學反應中;
水 氫氣+氧氣
(h2o) (h2) (o2)
硫+氧氣 二氧化硫
(s) (o2) (so2)
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學生分組討論后,由學生代表陳述討論結果,有不同意見者補充說明]
[回答] 上述兩個反應,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都發生了變化,元素沒有發生變化。
[講解] 第一個反應中,反應物是水,由水分子構成;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由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第二個反應中,反應物是硫和氧氣,分別由硫原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
在第一個反應中,水中的氧和氧氣中的氧都屬于氧元素,水中的氫和氫氣中的氫同屬于氫元素。第二個反應中,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屬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屬于硫元素。
[小結] 可見,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發生了變化,而元素并沒有發生變化。
[提問]前面我們學過物質的構成可用原子表示,現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質的組成。
用原子表示物質的構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質的組成有什么區別呢?
[板書] 4.原子和元素的區別:
[學生思考]
[講解] 原子表示的是物質的微觀結構,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質的宏觀組成。用原子時只能
對應微觀粒子,而用元素時只能對應宏觀物質。請看下列表格:
[投影] 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總結并板書] 元素和原子的區別在于:
①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原子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元素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投影]展示下列練習: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將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a.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氣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構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
[答案]a. 錯誤。改正: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錯誤。改正: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c.錯誤。改正: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補充]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時一般用“構成”,描述物質宏觀組成時一般用“組成”,對應關系如下:
宏觀→物質→元素→組成
微觀→分子→原子→構成
[過渡]了解了元素的定義以及它的特點后,我們再來看元素的表示。“知識是無國界的”,
但各個國家有各自不同的語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來表示,則給學術交流帶來很多的不
便,從而也會阻礙化學前進的腳步。所以為了書寫和學術交流的方便,國際上采用統一的符
號��元素符號,來表示元素。
[板書]二、元素符號
[閱讀]請大家閱讀p73資料,了解元素符號的來源。
[學生閱讀后,請學生簡要陳述元素符號的來源]
[陳述]1.最先研究元素符號的是道爾頓,他曾用圖形加字母的方式作為元素符號。但隨著發現的元素越來越多,符號設計越來越復雜,這種符號不便于書寫和記憶,未能廣泛采用。
2.現在國際上統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元素,書寫時要大寫。如,
氧��o,氫��h,碳��c。
3.若幾種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就附加一個小寫字母來表示。如,
銅��cu,鈣��ca,氯��cl。
[總結強調]第一個字母一定要大寫,第二個字母一定要小寫,即“一大二小”。
[板書]1.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表示。如,氧��o,氫��h。
若第一個字母相同,附加第二個小寫字母來區別。
[過渡]知道了元素符號的寫法,還應該知道元素符號的讀法。
[板書]2.讀法
[請同學們讀出下列元素符號]
c h cu ca n s na
(注意: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很可能會讀成該字母的英文讀法,一定要及時糾正過來.并加以強調)
[強調]元素符號在瀆的時候就應該瀆成該元素的名稱,而不能讀成英文字母。
如,c讀碳,s讀硫,cu讀銅,等等。
教學拓展
元素
原子
概念間的聯系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區分
著眼于種類,不表示個數,沒有數量多少的含義
即表示種類,又講個數,有數量多少的含義
使用范圍及舉例
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例如可以說,“水里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但不能說“水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所組成的”
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例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但不能說“一個水分子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課題四 化學式與化合價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理解化合價的本質
2、讓學生掌握化合價中元素化合價的一些規律,熟記一些常見的化合價,并學會根據化學式計算化合價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來學習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整理、尋找規律的學習能力,并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滲透定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二 、教學重點:
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
三 、教學難點
1、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2、使用化合價規則確定物質的化學社會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引入】展示氯化氫(hcl)、硫化氫(h2s)、氨氣(nh3)甲烷(ch4)的化學式
【教師提問】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化學式的知識,請大家讀出投影儀上給出的化學式,觀察這四種物質的組成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它們都由氫元素組成,但分子中氫原子個數不同。
【教師】形成化合物的原子數目為什么不同,我們先來看一下硫化氫的形成過程。
【投影】展示硫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圖
展示氫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示意圖
以硫化氫為例讓學生理解化合物形成過程,并初步建立物質在化合過程中原子數目不同的觀念,并由此引申出化合價的概念
【板書】 一、化合價
(1)化合價:用來表示原子間相互化合的數目
(2)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左符號右數目,注意和離子的表示方法相區別(同種元素的化合價與離子所帶的電荷,通常數值相等,正負相同;位置不同,寫法相反)
【練習】請寫出鋁離子、氯離子、氧離子的化學符號,并標出三種元素的化合價
【提問】離子所帶電荷有正有負,同種原子可能形成不同離子,那么,元素的化合價有正負嗎?一種元素是否只有一種化合價?
【板書】(3)化合價規則
1、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
2、金屬通常顯正價,非金屬通常顯負價
3、在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4、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顯-2價,氫元素通常顯+1價
5、單質的化合價為零
6、同種元素可能有多種化合價
【練習】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金屬顯正價,非金屬顯負價
2、在化合物h2o中,氧元素顯負二價,氫元素顯正一價
3、在氧氣中,氧元素顯負二價
【投影】常見元素化合價表,要求學生背誦,學生感到非常困難
【學生活動】教師給出化合價口訣,并將常見元素化合價譜曲,要求學生合唱,這時候學生學習熱情得到鼓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要記清;
二三鐵;二四碳;單質為零銅正二;金正非負和為零;
老師趁機提出,在化學反應中,雖然原子是最小離子,但有的原子總是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原子之間不再發生變化,我們把這種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化學反應的原子集團稱作原子團
【投影】六種常見原子團和化合價
順口溜 :一價硝酸氫氧根
二價硫酸碳酸根
三價只有磷酸根
正一價的是銨根
【提問】我們學習化合價有什么實際應用呢
【板書】二、化合價的應用
1、已知化合價書寫化學式步驟
(1)寫出有關元素符號
(2)標出有關元素的化合價。
(3)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用最小公倍數法求出化學式中各元素的原子個數。
(4)驗證所寫化學式是否正確。
口訣:正價前,負價后,價數交叉為角數
角數若有公約數,莫忘約去要記住
【練習】1、寫出氧化鐵、硫酸鋁、氧化亞鐵的化學式
2、已知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請同學書寫相應的化學式
3、判斷下列化學式書寫的正誤
氧化鋁 alo 氧化鎂 mgo 氧化鈉na 2o 氯化亞鐵 fecl3
氯化銅cacl2 硫酸鋁al2so4 硫酸鈉naso4 碳酸鈉na2co3
氫氧化鈉naoh 氫氧化銅cu oh 2 氫氧化鐵 fe(oh ) 2
教學拓展
so42-
co32-
po43-
oh-
cl-
fe2+
cu2+
al3+
mg2+
na+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篇3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總第十九課時)
一 課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了解原子的構成及構成各粒子的特征。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會查表找到相對原子質量。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學會分析圖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建立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唯物主義觀點。
二 課堂程序
(1) 原子的構成
1、思考并回答: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水是由 構成,水分子由 構成。鐵由 構成,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怎樣構成的?
2、學生閱讀教材p68-69第一自然段,交流對原子的構成的了解。
識記:
(每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 電荷)
(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 (不帶電)
原子 (每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 電荷)
討論:⑴在原子中有帶正電荷的質子和帶負電荷的電子,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⑵你能畫出氫原子的模型嗎?
3、觀察分析表4-2,你從中獲得哪些信息?
(1)核電荷數=
(2)
(3)
(4)
(二)相對原子質量
2 寫一寫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的質量,思考:這樣書寫方便嗎?原子的質量又該怎樣衡量?
2、 引入相對原子質量
概念:
理解:
3、練習查相對原子質量。71頁練習3
4、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
⑴根據定義計算:原子的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ar)= 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
⑵由質子數和中子數計算:
相對原子質量(ar)=質子數+中子數
想一想:相對原子質量為什么是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
四、練習
1、199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艾哈邁德:澤維爾,開創了“飛秒”化學的新領域,使運用激光光譜技術觀察化學反應時分子中原子的運動成為可能,你認為該技術不能觀察到的是( )
a化學變化中反應物分子的分解
b反應中原子的運動
c化學變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內部結構
2、原子中決定相對原子質量大小的是( )
a質子數和中子數 b質子數和電子數
c中子數和電子數 d核電荷數和電子數
3、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質子數是16,則中子數是 ,電子數是
,核電荷數是 。
4、已知1個碳12原子原子質量為n kg,1個a原子的質量為m kg,則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可表示為 。
5、1個碳12原子的質量是1.993×10-26kg,1個氯原子的質量是5.888×10-26kg,則氯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相對原子質量為m,核內中子數為n的原子a,其核外電子數是 。
6、下列關于原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核帶正電荷,但原子不顯電性 d分子能直接構成物質,而原子不能
五、反思與體會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的體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