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質構成的奧秘》期末復習提綱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電荷數(帶正電)=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離子中:核電荷數(帶正電)=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離子所帶電荷(分正負)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子(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一切原子都有質子、中子和電子嗎?(錯!一般的氫原子無中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它是一個比值。相對分子質量也可用“該分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求出,其單位同樣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電中性)。
2、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純凈物不一定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
③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別是物質的種類不同。
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是元素的種類不同。
④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⑥化學式的意義:表示一種物質,表示這種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如:fe 表示鐵元素、表示一個鐵原子、表示鐵單質。
⑦要表示幾個粒子(不論是分子、原子還是離子),在粒子符號前加系數。
化學式中的下標表示每個分子中含幾個這種原子或原子團。
離子帶電量標在符號右上角,元素化合價標在符號正上方。
⑧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非金屬氣體單質如h2、o2、n2、cl2等、酸和多數氧化物[非金屬與非金屬(或原子團)組成]如co2、h2o、so3、hcl、h2so4、一些固態非金屬單質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
由離子直接構成的:堿與鹽(金屬與非金屬或原子團組成)如naoh、cacl2、mgs、naf、znso4。
構成高錳酸鉀的微粒是k+、mno4-。
3、決定元素的種類是核電荷數(或質子數),(即一種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或者核電荷數不同);元素的分類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分為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化合價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相對原子質量由質子數+中子數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