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質構成的奧秘》期末復習提綱(通用5篇)
九年級《物質構成的奧秘》期末復習提綱 篇1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電荷數(帶正電)=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離子中:核電荷數(帶正電)=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離子所帶電荷(分正負)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子(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一切原子都有質子、中子和電子嗎?(錯!一般的氫原子無中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它是一個比值。相對分子質量也可用“該分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求出,其單位同樣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電中性)。
2、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純凈物不一定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
③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別是物質的種類不同。
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是元素的種類不同。
④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⑥化學式的意義:表示一種物質,表示這種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如:fe 表示鐵元素、表示一個鐵原子、表示鐵單質。
⑦要表示幾個粒子(不論是分子、原子還是離子),在粒子符號前加系數。
化學式中的下標表示每個分子中含幾個這種原子或原子團。
離子帶電量標在符號右上角,元素化合價標在符號正上方。
⑧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非金屬氣體單質如h2、o2、n2、cl2等、酸和多數氧化物[非金屬與非金屬(或原子團)組成]如co2、h2o、so3、hcl、h2so4、一些固態非金屬單質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
由離子直接構成的:堿與鹽(金屬與非金屬或原子團組成)如naoh、cacl2、mgs、naf、znso4。
構成高錳酸鉀的微粒是k+、mno4-。
3、決定元素的種類是核電荷數(或質子數),(即一種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或者核電荷數不同);元素的分類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分為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化合價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相對原子質量由質子數+中子數決定。
同種元素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如fe、fe2+、fe3+因核電荷數相同,都稱為鐵元素,但最外層電子數不同,所以他們的化學性質也不同。
核電荷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個電子,則:r+8×3+2=32 ∴r的質子數為:6
4、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 地殼中 氧、硅、鋁、鐵、鈣; 海洋中 氧、氫;人體中 氧、碳、氫、氮; 太陽上 氫、氦。
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銅、錳、鋅、鈷、碘等。缺鈣會骨質疏松,易得佝僂病;缺鋅會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癥;缺鈷、鐵易得貧血癥;缺碘會得甲狀腺疾病。
5、試寫1—18號元素的符號和名稱:
符號: 名稱:
6、默寫常見原子團的符號和化合價:
名 稱
銨 根
氫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符 號
nh4
oh
no3
so4
co3
po4
化合價
+1
-1
-1
-2
-2
-3
7、默寫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1 k、na、ag、h ;+2 ca、mg、ba、zn、hg ;+3 al ;+4 si ;+1、+2 cu ;+2、+3 fe ;
+2、+4 c ;+4、+6 s ; -1 f、cl ;-2 o、s ;-3 n、p 。
九年級《物質構成的奧秘》期末復習提綱 篇2
1、原子的構成
(1)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2)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決定元素種類 質子數(核電荷數)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決定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 最外層電子數
(4)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決定原子的質量 原子核
說明: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其化學性質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層電子數為2)
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其化學性質有可能相似(he,ne均為穩定結構)
2、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質子數不同
注意: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如由o2、o3組成的混合物或金剛石與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號——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大寫
a、書寫方法:
b、意義
注意:*有些元素符號還可表示一種單質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號前加上數字后只能有微觀意義,沒有宏觀意義,如3o:只表示3個氧原子
c、有關元素周期表
*發 現:門捷列夫
*排列依據
*注:原子序數=質子數
d、分類
e、元素之最:地殼:o、si、al、fe 細胞:o、c、h
3、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1)表示方法及意義:如fe3+ :一個鐵離子帶3個單位正電荷
(2)離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注意:與原子示意圖的區別:質子數=電子數則為原子結構示意圖
*原子數≠電子數為離子結構示意圖
(3)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粒子的種類 原 子 離 子
陽離子 陰離子
區
別 粒子結構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粒子電性 不顯電性 顯正電性 顯負電性
符 號 用元素符號表示 用陽離子符號表示 用陰離子符號表示
二、物質的組成的表示:
1、化合價
a、寫法及意義: mg:鎂元素化合價為+2價 mgcl2:氯化鎂中鎂元素化合價為+2價
b、幾種數字的含義
fe2+ 每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 3 fe2+:3個亞鐵離子
2h2o 兩個水分子, 每個水分子含有2個氫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d、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性質,所以單質分子中元素化合價為0
2、化學式
(1)寫法:
a單質:金屬、稀有氣體及大多數固態非金屬通常用元素符號表示它們的化學式;而氧氣、氫氣、氮氣、氯氣等非金屬氣體的分子由兩個原子構成,其化學式表示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價在前,負價在后(nh3,ch4除外)
(2)意義:如化學式h2o的意義:4點 化學式 fe的意義:3點
(3)計算:
a、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和
b、計算物質組成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c、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九年級《物質構成的奧秘》期末復習提綱 篇3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考試要求
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常見的物理現象和化學現象
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認識化學變化
考點一、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例如水、二氧化碳、氫氣、氧氣等物質
2、由原子構成的物質: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等物質
3、物質構成的描述:物質由分子(或原子)構成。例如:鐵由鐵原子構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
考點二、分子
1、基本性質:⑴質量、體積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運動且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 例:水的揮發、品紅的擴散;
⑶分子間存在間隔。同一物質氣態時分子間隔最大,固體時分子間隔最小 ;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變小的緣故。
⑷同種物質間分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物質間分子的性質不同。
2、分子的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
分子構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構成。
例如: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②一個分子由幾個原子和幾個原子構成。
例如: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二個氫原子構成
3、含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例:氫分子是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4、從分子和原子角度來區別下列幾組概念
⑴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種類不變。
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
⑵純凈物與混合物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純凈物由同種分子構成;混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⑶單質與化合物
單質的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種原子構成。
考點三、原子
1、含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氫原子、氧原子是電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分 子 原 子
定義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質 體積小、質量小;不斷運動;有間隙
聯系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區別 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學反應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考點四)
課題2 原 子的結構
考試要求: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考點一、原子的構成
(1)原子結構的認識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帶正電,帶的正電荷數(即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數值上等于核外電子數)相等,電性相反,所以原子不顯電性
因此: 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氫原子核中無中子
2、相對原子質量:
⑴
⑵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核內微粒的關系:
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離子
考試要求:
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離子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初步認識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了解原子、離子結構示意圖
要求通過觀察結構示意圖解析微粒的種類和性質
背熟常見的離子的符號
一、核外電子的排布
(考點一)1、原子結構圖:
①圓圈內的數字:表示原子的質子數
②+:表示原子核的電性
③弧線:表示電子層
④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1、 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
①第一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
②第二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③最外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若第一層為最外層時,最多容納2個電子)
3、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電子層數=周期數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主族數
4、元素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系(考點二)
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4 易失電子
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4 易得電子
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he為2) 不易得失電子
最外層電子數為8(若第一層為最外層時,電子數為2)的結構叫相對穩定結構
因此元素的化學性質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當兩種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則這兩種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注意:氦原子與鎂原子雖然最外層電子數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層已達相對穩定結構,鎂原子的最外層未達到相對穩定結構,所氦元素與鎂元素的化學性質不相似)
二、離子
1、概念: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2、分類及形成:陽離子(由于原子失去電子而形成)帶正電
陰離子(由于原子得到電子而形成)帶負電
注意:原子在變為離子時,質子數、元素種類沒有改變;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元素化學性質發生了改變。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右上角標明電性和電荷數,數字在前,符號在后。若數字為1時,可省略不寫。例如:鈉離子:na+。
4、離子符號表示的意義(考點四):表示一個某種離子;表示帶n個單位某種電荷的離子。例如:fe3+ :帶3個單位正電荷的鐵離子
5、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的含義(考點五):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例如:fe3+ :3表示一個鐵離子帶3個單位的正電荷
6、離子中質子數與電子數的關系:
陽離子:質子數>電子數 陰離子:質子數<電子數
7、離子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考點六)
粒子的種類 原 子 離 子
陽離子 陰離子
區
別 粒子結構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粒子電性 不顯電性 顯正電 顯負電
符 號 用元素符號表示 用離子符號表示 用離子符號表示
相互轉化
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相同點 都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質量、體積都很小;在不停運動;有間隙
8、離子個數的表示方法(考點七):在離子符號前面加系數。例如:2個鈉離子:2na+
9、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考點八):表示離子的個數。
小結:1、構成物質的微粒(考點九):分子、原子、離子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物質:非金屬氣體單質、酸和多數氧化物(如co2 h2o so3 hcl )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等
由離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堿、鹽
2、物質的組成、構成的描述:
①物質的組成:物質由××元素和××元素組成 例: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②物質的構成:物質由分子(或原子、離子)構成
例:水由水分子構成;鐵由鐵原子構成;氯化鈉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
課題3 元 素
考試要求:
認識氫、碳、氧、氮等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化學元素
記住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了解元素的分類
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認識元素符號的意義
注意元素符號周圍的數字的意義和區別
考點一、元素
1、 含義:具有相同質子數(或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注意: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這類原子的質子數相同
因此:元素的種類由原子的質子數決定,質子數不同,元素種類不同。
2、 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元 素 原 子
區
別 含義 宏觀概念,只分種類不計個數 微觀概念,既分種類又分個數
適用范圍 從宏觀描述物質的組成。常用來表示物質由哪幾種元素組成。如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從微觀描述物質(或分子)的構成。常用來表示物質由哪些原子構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構成,如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鐵由鐵原子構成。
聯系 元素是同類原子的總稱,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單元
3、元素的分類:元素分為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三種(考點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殼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細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氣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二、元素符號(考點三)
1、 書寫原則: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
2、 表示的意義;表示某種元素、表示某種元素的一個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個氧原子。
3、 原子個數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前面加系數。因此當元素符號前面有了系數后,這個符號就只能表示原子的個數。例如:表示2個氫原子:2h;2h:表示2個氫原子。
4、 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的含義;表示原子的個數。例如:6n:6表示6個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 發現者: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
2、 結構:7個周期16個族
3、 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系:(考點四)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電子層數=周期數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主族數
4、 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電子數(考點五)
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九年級《物質構成的奧秘》期末復習提綱 篇4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復習學案
1、原子的構成
(1)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2)在原子中核電荷數= =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 上
(4)相對原子質量≈ +
決定元素種類 (核電荷數)
(5)三決定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
決定原子的質量
說明: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其化學性質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層電子數為2)
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其化學性質有可能相似(he,ne均為穩定結構)
2、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 ( )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 不同
注意: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如由o2、o3組成的混合物或金剛石與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號——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大寫
a、書寫方法:
b、意義
注意:有些元素符號還可表示一種單質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號前加上數字后只能有微觀意義,沒有宏觀意義,如3o:只表示3個氧原子
c、有關元素周期表
發現:
排列依據
注:原子序數=質子數
d、分類
e、元素之最:地殼:o、si、al、fe 細胞:o、c、h
3、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1)表示方法及意義:如fe3+ :
(2)離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注意:與原子示意圖的區別:質子數=電子數則為原子結構示意圖
原子數≠電子數為離子結構示意圖
(3)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粒子的種類 原 子 離 子
陽離子 陰離子
區
別 粒子結構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粒子電性 不顯電性 顯正電性 顯負電性
符 號 用元素符號表示 用陽離子符號表示 用陰離子符號表示
二、物質的組成的表示:
1、化合價
a、寫法及意義: mg: mgcl2:
b、幾種數字的含義
fe2+ 3 fe2+:
2h2o ,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d、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性質,所以單質分子中元素化合價為0
2、化學式
(1)寫法:
a單質:金屬、稀有氣體及大多數固態非金屬通常用元素符號表示它們的化學式;而氧氣、氫氣、氮氣、氯氣等非金屬氣體的分子由兩個原子構成,其化學式表示為 、 、
、 。
b化合物:正價在前,負價在后(nh3,ch4除外)
(2)意義:如化學式h2o的意義:4點 化學式 fe的意義:3點
(3)計算:
a、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和
b、計算物質組成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c、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九年級《物質構成的奧秘》期末復習提綱 篇5
課題1 原子的構成
1.原子的組成
質子: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原子 中子:不帶電
: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⑴原子核所帶電量數稱為核電荷數,核電荷數= = ==
(2)原子的種類是由 ( )決定的。
2.相對原子質量
⑴概念: (符號為ar)。
⑵公式(單位:1)
⑶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課題2 元素
1.元素。
元素是 的總稱。
(1)元素種類:100余種(由此組成了3000多萬種物質)
(2)地殼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質量分數): (3)生物細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2.元素符號。
(1)意義:①表示一種元素;②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③表示某單質(金屬、固態非金屬、稀有氣體)例:n的意義: 、 。s的意義 、 、 。
如果在元素符號前面添加系數,就只表示該元素的原子個數,不能表示該元素。如h既表示氫元素又能表示一個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 ;
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元素
原子
區別
是宏觀概念,只表示種類,不表示個數
是微觀概念,既表示種類,又表示個數
適用范圍
表示物質的宏觀組成,如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表示物質的微觀構成。如1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聯系
元素是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粒子
(2)書寫: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例如:鈣 鎂 等。
(3)元素中文名稱的特點:金屬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屬元素按單質在通常情況下的存在狀態分別加“石”、“氣”、“水”等偏旁,因此我們可以從它們的偏旁判斷屬于哪類元素。
3.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①格:每一種元素均占據一格,包括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等內容。
②每一橫行(即: ):共有 個橫行,有 個周期。
③每—縱行(即 ):周期表的18個縱行中,除第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外,其余15個縱行,每一個縱行叫做一個族,共有16個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義:
課題3 離子
1.核外電子的排布。
(1)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電子層最少有1層,最多有7層;第一層不超過個 電子,第二層不超過 個電子,最外層不超過 個電子(只有1個電子層的最外層不超過2個電子)。
(2)原子結構簡圖各部分的意義:[轉載]第四單元復習 <wbr> <wbr>物質構成的奧秘
(3)相對穩定結構:最外層具有 電子(只有一個電子層的2個電子即穩定)的結構屬于相對穩定結構。
(4)元素性質與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
元素分類
最外層電子數
得失電子傾向
化學性質
稀有氣體元素
8個(he為2個)
不易得失、相對穩定
穩定
金屬元素
一般 4個
易 最外層電子
不穩定
非金屬元素
一般 個
易 電子
不穩定
(5)元素的性質,特別是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 決定的。
2.離子的形成。
(1)離子:因得失電子而帶電荷的原子叫離子。如na+、cl-、oh-、so42-等
(2)離子的分類 陽離子:帶正電的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的離子
寫法: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明電量和電性(電量為1的可省略不寫)
如:na+、mg2+、al3+;cl-、s2-、o2-……
碳酸根離子: ,氫離子: ,2個亞鐵離子: ,5個鈣離子:
下列符號表示的意義:no3-: ,7fe3+ ,2h+
(3)離子符號及其意義(數字“2”的意義)。
例如:[轉載]第四單元復習 <wbr> <wbr>物質構成的奧秘
指出下列符號中數字的意義: nco2 , 3cl- ,5so42- fe2+
3.離子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轉載]第四單元復習 <wbr> <wbr>物質構成的奧秘
4.物質的構成與組成[轉載]第四單元復習 <wbr> <wbr>物質構成的奧秘(1) 大多數純凈物是由分子構成的,如氧氣、水
(2)少數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如鐵、氖氣等。
(3)還有少數物質是由離子構成。如nacl是由na+和cl-構成……
課題4 化學式與化合價
1.化學式。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叫化學式。
(1)化學式的意義(以h2o為例):
分類
意義
實例
宏觀
①表示一種物質
水
①表不該物質組成元素
水是由h、o兩種元素組成的
微觀
①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
一個水分子
②表示物質的分子構成
每個水分于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如:[轉載]第四單元復習 <wbr> <wbr>物質構成的奧秘
寫出下列符號的意義:
3fe ,5al2o3 ,2h2 .
寫出下列化學用語的符號:4個鈉離子: ,2個氯氣分子: ,氮氣 , 4個硫酸分子: ,氧元素: ,3個碳酸鈉分子: 。
2.化學式的書寫根據。
(1)因為物質的組成是通過實驗測定的,因此化學式的書寫必須依據實驗結果。
(2)還可以應用元素的化合價來推求。
3.化合價。
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個數比,化學上用“化合價”表示原子間相互化合的數目。
(1)化合價的一般規律:
①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
a.氧元素通常顯 價;
b.氫元素通常顯 價;
c.金屬元素跟非金屬元素化合時,金屬元素顯 價,非金屬元素顯 價;
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顯不同的化合價。
②在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 。
③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在相互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一種性質,因此,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 。
(2)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
+1價
k、na、h、ag、nh4
+2價
ca、mg、ba、zn、cu
-1價
f、cl、i、oh、no3
-2價
o、s、so4、co3
4.化合價與離子符號的書寫有一定的區別:
化合價
離子
表示方法
用+1、+2、-1、-2……表示標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1”不省)
用+、2+、-、2-……表示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1”省去)
實例
+1 -1 -1 +2
na、cl、oh、 ca
na+、mg2+、al3+、cl-、so42-
聯系與區別
同種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和離子電荷通常在數值上相等,位置不同,正、負號的寫法不同。
5.化學式的書寫(口訣: )
(1)氧化物的化學式書寫: 在右,例如,二氧化碳: ,氧化鎂: ,
(2)一般化合物書寫:金屬元素的符號在 ,非金屬元素的符號在 。
例如,氯化鈉: ,氧化鐵: ,硫酸鋁: ,氯化鋅
(3)用化合價原則書寫:一般正價在 ,負價在 。
例如:氯化氫: ,氧化汞: ,碳酸鎂: ,過氧化氫:
6.化學式的讀法:
從右至左讀作“某化某”。如cuo: , h2s
若含酸根的化合物,讀作“某酸某”。如:cuso4 ,kmno4 , agno3
若含氫氧根的化合物,讀作“氫氧化某”。如:naoh ca(oh)2 ,cu(oh)2
◆ 賽一賽(開展競賽活動),看誰填得快。
物質名稱
物質名稱
含幾種元素
哪幾種元素
屬于單質
還是化合物
一個分子中含幾個原子
鐵
氫氣
二氧化碳
碳酸鈉
硫酸
◆ 對符號周圍數字的探究——學會歸納總結
請先寫出下列符號中數字“2”的意義,然后試著歸納總結符號周圍數字的意義
符號
o2
2o
mg
2mg2+
2h2o
意義
我的歸納
①符號的前面的數字表示幾個分子、原子或離子
②
③
④
7.相對分子質量及其計算:
(1)相對分子質量:
(2)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例:求①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 ②co(nh2)2的相對分子質量
(3)計算物質組成元素的質量比:
例:①h2o中各元素的質量比 ②nh4no3中n、h、o各元素的質量比
(4)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例:nh4hco3中氮的質量分數=
kclo3中氧的質量分數=
cuso4﹒5h2o中氧的質量分數=
(5)已知化合物求某元素質量及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求化合物質量
例:①求2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 ②求多少克水中含2g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