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教學設計一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教學設計示例一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通過本章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轉入建設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有利條件;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的報告;中共八大的正確決策;《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整風運動;反右派斗爭及其擴大化;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嚴重失誤;“廬山會議”及彭德懷上書;“反右傾”斗爭;1959年至1961年的嚴重困難;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
2.能力方面:通過對十年探索史的講解與分析,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總結這一歷史時期的經驗和教訓,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態度、價值觀方面:
(1)通過對十年探索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探索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是一個十分艱巨的過程,在前進中有曲折,但總的趨勢是前進的。
(2)通過十年探索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按經濟規律辦事。
(3)通過十年探索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勇于正視自己的錯誤,實踐證明,她也有能力解決探索中的問題,糾正自己的錯誤,并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4.學法指導方面:
(1)引導學生分析十年探索中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初步掌握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結構的基本方法。
(2)引導學生閱讀本章教材中的文獻資料,使學生初步掌握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1)中共“八大”的正確決策是重點。“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的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在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黨和國家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精力解決這個矛盾,發展社會生產力。“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很多方針和設想是富于創造性的,它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八大”正確決策的理解和掌握是學生掌握和理解十年探索史的前提和基礎。
(2)十年建設的成就是重點。學生對十年建設中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的認識,是正確認識十年探索中社會主義建設曲折前進的重點條件。
2.難點分析:正確認識十年探索中的失誤和曲折是難點。由于中國共產黨缺乏經驗和認識上的不足,十年中走過的是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甚至出現了重大失誤。但是,我們的黨能夠正視困難、糾正錯誤,這充分說明了我們的黨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偉大的黨,所以她能夠領導中國人民戰勝困難,不斷前進。從教師教學的角度講,講解和分析十年探索中的失誤要實事求是,要把握好“度”。從學生學的角度講,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這一時期的基本特征,防止以偏概全。
課堂教學設計
師: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們稱之為過渡時期,即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時期。請同學們和我共同回憶一下,這一時期發生了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適當引導、提示)
生:(思考,回憶相互提示,回答)
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簡要評述后,導入 新課)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確立起來,由此,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這一階段,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歷史任務,是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我們要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十年左右的時間,稱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年探索。(板書第六章課題)
師:(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教材,把教材中提到的重大歷史事件找出來并按時間順序寫在筆記本上。可以互相議論。教師巡視并解答學生提出的個別問題)
生:(按教師要求閱讀和摘錄教材內容)
師:(觀察學生閱讀情況。絕大部分學生完成后,請部分學生匯報結果,并由其他同學修正、補充后,教師簡評)我相信同學們對其中一些歷史事件一定會有所了解,哪位同學為大家談談?(對學生進行引導并給予鼓勵)
生:(部分學生發言)
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簡要評價和總結,激疑啟思)
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第一步,就是制定經濟建設的方針。
一、經濟建設方針的確定
1.轉入建設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有利條件
師:對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我們還缺乏經驗,但是也存在著許多有利條件。(讓一名學生讀書上概括的三條有利條件。教師進行簡要講解)
生:(讀三條有利條件)
2.《論十大關系》的提出
師:請同學們看書上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報告的有關內容,包括小字、材料和圖片,然后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打出投影片:①《論十大關系》提出的依據是什么?請用材料簡要說明。②發表《論十大關系》報告的目的是什么?③十大關系主要討論的是什么問題?請簡要分析說明)
生:(看書、思考、討論問題)
師:(請部分學生分別對三個問題發表看法,其他同學補充修正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下列觀點:①主要有兩個依據,一是蘇聯的經驗和教訓;二是總結了我國建國以來的建設經驗。②報告發表的目的就是要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③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明確“十大關系”就是十大矛盾,主要討論的是經濟問題)《論十大關系》的發表說明黨在建設社會主義初期,就注意探索適合本國實際的社會主義道路。它為中共八大的召開和正確方針的制定作了準備。
3.中共八大的正確決策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掌握中共八大在黨的指導思想上的重要觀點以及八大堅持的經濟建設方針。讓學生對此進行簡要評價)
生:(閱讀教材、圖片和文獻資料,思考問題)
師:(在巡視時,解答學生在閱讀、思考過程中出現的個別問題)
生:(部分學生對上述兩個問題發表意見。其他學生可以參與)
師:請同學們看107頁的材料。(簡要介紹材料背景,提示學生注意分析材料的方法并用最精煉的語言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思想)
生:(閱讀材料,思考、回答)
師:(結合學生回答問題情況,說明提取歷史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副板書:“主要矛盾主要任務經濟政策”,引導學生描述三者之間的關系)
生:(按教師要求,嘗試描述)
師:(根據學生描述的具體情況,適當指導)由于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國內的主要矛盾必然要發生變化,而解決這個主要矛盾的關鍵就是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因此,黨的工作重心必然要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八大?
生:(一名學生讀教材上對八大歷史意義的表述)
師:為什么說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請舉例說明八大提出的方針和設想是富有創造性的。
生:(思考、議論,發表看法)
師:(對學生的評論發表意見,指出優點和不足。強調:八大堅持的經濟建設方針,是根據“一五”計劃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的,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制定的,實踐證明,堅持這一方針,我國的經濟建設就會順利發展并取得成效,反之就會遇到挫折和遭受損失)八大以后,進一步探索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是如何貫徹八大堅持的經濟建設方針;一是如何準備全黨整風,正確處理日益突出的各種人民內部矛盾。
二、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及其擴大化
1.《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
師: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國內的敵我矛盾已經基本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突出地反映在各個方面。為此,毛澤東發表了這個講話。(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生:(閱讀教材,掌握文章的幾個重點觀點)
師:為什么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要采用“團結——批評——團結”這個公式?請舉例說明。
生:(說明原因并舉例)
師:這個公式不僅在當時是正確的,在現階段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在報告發表的同年,全黨遵照中央的指示開展了整風運動。
2.整風運動的開展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掌握整風運動的目的和主要內容。然后讓學生思考把反對官僚主義擺在整風運動首位的原因)
生:(閱讀、思考)
師:(巡視、指導、提示)
生:(部分學生發表意見,其他學生補充、修正、爭論)
師:整風運動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提高全黨馬列主義水平,使全黨同志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根本目的是要更好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整風運動也是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種探索。但是在整風過程中,出現了新的情況和問題。
3.反右派斗爭極其擴大化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掌握整風運動發展成反右派斗爭的原因以及反右派斗爭擴大化的原因。讓學生對此進行評價)
生:(閱讀、思考、討論、歸納回答要點)
師:(巡視、指導、提示)
生:(部分學生發表意見,其他學生補充、修正、爭論)
師:(強調:開展反右派斗爭是必要的,但擴大化是錯誤的)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由反右派斗爭擴大化的實踐后來逐漸被錯誤地上升為理論,這就動搖了八大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論斷,成為后來黨在階級斗爭問題上連續犯錯誤的根源。
三、“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
2.“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動
師:(同時列出上面兩個小標題,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并提出要求和建議:可以相互討論并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劃在書上;把自己認為需要提出的問題列出來;如果想對某一問題發表意見,請歸納出發言要點)
生:(按教師的要求和建議閱讀教材)
師:(巡視、觀察學生閱讀情況,對個別學生進行指示和指導。對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解釋說明)
生:(部分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其他同學可以發表看法,進行討論。教師適當參與、適度引導)
師:(引導學生看109頁的兩副圖片,讓學生談談感受)
生:(自由發言)
師:(提示學生,要歷史的看待問題,評價某一歷史事件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為什么說,“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舉例說明。
生:(思考問題,尋找論據,回答問題)
師:(引導學生認識:失誤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違背了中國的國情;一是違背了經濟規律)如果說反右派斗爭擴大化是從理論上修改了八大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論斷的話,那么,“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就是從實踐上動搖了八大所堅持的正確的經濟建設方針。黨中央和毛主席對出現的問題已有察覺并努力糾正。但是,由于“左”的指導思想沒有根本轉變,形勢沒有根本好轉。特別是廬山會議后期,發生了重大變化,造成整個形勢的逆轉。
四、“反右傾”斗爭和三年經濟困難
1.廬山會議與彭德懷上書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明確召開廬山會議的目的,了解彭德懷上書的簡要情況)
生:(閱讀教材)
師:請同學們對彭德懷上書以及遭到錯誤批判這件事,談談你們的看法。(注意觀察學生思想、情感的變化,適時加以引導)
生:(討論)
師:(對彭德懷不顧個人得失敢于直言的精神給予充分肯定。同時強調加強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性)由對彭德懷進行錯誤批判開始,進而掀起了全國范圍的“反右派”斗爭。
2.“反右傾”斗爭
3.三年經濟困難局面的形成
師:(同時板書上面兩個小標題后,引導學生認識反右傾斗爭的嚴重后果)出現三年經濟困難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生:(按教師要求閱讀教材、思考并回答問題)
師:政治上的錯誤指導思想必然會影響經濟建設。包括“反右傾”斗爭在內的“左”傾錯誤是造成三年經濟困難的根本原因。面對嚴重的經濟困難,黨中央開始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
五、7000人大會和十年建設成就
1.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
師:(對八字方針的主要內容作簡要說明,強調“八字方針”的中心環節是“調整”。引導學生比較“八字方針”與中共八大確定的經濟建設方針的異同)
生:(比較異同,說明理由)
師:(指出:“八字方針”的目的是搞好經濟建設的綜合平衡,使國民經濟走上穩步健康發展的軌道。這標志著經濟建設的方針又重新恢復了八大所堅持的“在綜合平衡中穩步發展”的經濟建設方針。這是十年探索的又一次重大轉折)1962年初,黨中央召開了有7000人參加的中央工作會議總結經驗教訓。
2.七千人大會
師:(打出投影:《劉少奇在7000人大會上的講話》節錄,請一位同學朗讀后,讓學生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內容并閱讀教材,引導學生對七千人大會的召開進行簡要評價)
生:(部分學生發言)
師:(強調:7000人大會的召開,說明我們黨勇于正視自己的錯誤,說明她是有生命力人、偉大的黨)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的十年探索,雖然遭到了嚴重挫折,但是仍然取得了重大成就。
3.十年建設成就
師:(插播一段有關十年建設成就的錄像資料后,打出投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工農業生產增長情況》表,結合教材中提到的十年建設中的典型成就進行講解)我們在十年探索中,遭受了嚴重的挫折,為什么仍然取得了那么多重大的成就?說明了什么?
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師:(對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要評價后,指出:①十年建設的成就就是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頂住了國外反華勢力的壓力,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才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②失誤是探索當中的失誤,前進是十年探索的總趨勢)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或看法可以提出來?
生:(自由發言)
師:(讓學生設計一張教材結構圖。明確要求:①不要遺漏重大事件;②要考慮結構的合理性,至少能自圓其說;③形式不限,鼓勵創新。準備三張小玻璃板,發給使用的學生,待完成后,利用投影展示設計結果)
生:(按教師要求設計教材結構圖)
師:(巡視、指導。待學生基本完成設計后,展示設計結果)
生:(由設計者說明設計思路。其他同學可以發表看法,或補充或修訂)
師:(對學生的設計進行簡要評價,給予鼓勵)
【簡評】 本課教學設計的突出特點是:1.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確定抓住了核心問題。一是如何看前進中的曲折;二是通過探索得出了什么規律性的認識;三是如何評價中國共產黨的犯錯誤和對錯誤的糾正。2.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對重大歷史問題發表個人看法。高中學生對一些重大歷史問題已有獨立研究認識的能力,能夠依據材料談出獨特的見解。比如教師請同學就彭德懷遭到錯誤批判一事發表看法,由此引出強調加強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性這一深層見解,很有現實意義。再如引導學生剖析1959~1961年三年經濟困難局面形成的原因,并揭示最根本的原因,這樣的分析和引導也是很有必要的。3.注重學法指導。從教學過程 設計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目標明確,方法和措施具體。這樣做將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