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點擊::第一范文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掌握德、意、日、法西斯專政建立,歐亞兩個戰爭源地形成的背景,經過及它們的對內對外政策。了解德國納粹黨迫害猶太人的簡況和19世紀30年代“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的形成。
二、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1、思考探究:德、意、日法西斯專政如何建立?
觀察分析: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如何形成?
“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形成對世界和平構成什么嚴重威脅?
2、議論解疑綜合歸納:
德國、日本法西斯政權建立的方式相同嗎?試比較其異同。在師生共同分析比較中深化認識,獲取新知識。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唯物史觀:了解“德、日、法西斯專政建立的背景和經過”思考得出經濟危機導致政治危機,從而加速了法西斯政權的建立。
2、人文素養:增強學生愛好和平的意識,警惕法西斯主義重新抬頭。
教學重點
德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教學難點
經濟危機與法西斯政權建立的關系。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特點是什么?影響怎樣?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由于各帝國主義國家的歷史特點不同,政治經濟條件不同,因此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尋找擺脫危機的出路也不同,上節課我們知道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為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統治,通過實行“新政”擺脫了危機,而德、意、日則先后走上了法西斯專政的道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引出本課課題-──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一、納粹政權的建立
出示《從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對德、意、日的影響簡表》(課件)
指導學生閱讀教師分析:
20世紀二十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嚴重打擊了德國。1932年,德國的工業生產比1929年下降了40%多,失業人數超過八百萬,1930—1934年出現了1000多次工人罷工,對外貿易額在直線下跌,縮減70%,經濟危機激化了政治危機。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25有關內容,思考、討論: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政權為什么能建立?怎么建立起來的?建立以后如何實行恐怖獨裁統治的?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從以下幾方面總結歸納。
(1)歷史背景。結合《1932~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對德、意、日影響簡表》指出,由于經濟危機導致了嚴重的政治危機,對外:壟斷資產階級迫切需要打破《凡爾賽和約》的束縛,使德國重新獲得領土和殖民地;對內:需要加強鎮壓國內日益發展的革命力量。
(2)反動理論。指導學生閱讀p25教材小字部分內容,將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的成立及反動理論歸納為: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復仇主義及妄圖建立日耳曼大帝國的擴張野心。
(3)納粹勢力的發展。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以世界經濟危機為契機,主要采用欺騙的手法,乘機發展勢力。具體表現是:①騙取中下層人民的信任。②獲得統治階級和壟斷資本家大力支持。③加緊勾結軍隊。④煽動民族復仇主義和種族狂熱等。使相當一部分人落入了希特勒的圈套,納粹黨一躍成為國會中的大黨。教師充分利用有關課件加以說明。
(4)德國法西斯政權建立的標志: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這也是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的標志。
(5)希特勒恐怖獨裁統治的表現:①希特勒上臺后,逐漸將總統、總理兩個職務全并為一,集黨權、政權、軍權于一身,稱國家元首。②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和進步人士。③解散一切工會組織和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④焚毀進步書籍,加強思想控制。⑤建立德國政治警察稱“蓋世太保”,可以不經法律程序,肆意將進步人士投入監獄,德國的法西斯組織“沖鋒隊”和“黨衛軍”活動猖獗。制造了無數反猶太人和迫害政敵的公開暴力事件,迫害和控制人民.如杰出科學家愛因斯坦被迫出逃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