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通用3篇)
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篇1
第1課 偉大的十月革命
一、【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1)簡述俄國1917年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概況,了解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及其重大意義;(2)了解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所做的探索;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了解和認識蘇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性、艱巨性、曲折性。
3、過程與方法:列寧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方面的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精神,以及一些帶有原則意義的理論和實踐,對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具有借鑒作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教學過程】:
導入:
1、故事《一個誠實的孩子》導入列寧,列寧領導十月革命,進入新課學習。
2、回憶一戰內容,設問“對于一戰的結束,俄國起了什么作用?”
3、考考你“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怎么建立的?”
一、十月革命
(本課的重點是十月革命發生的歷史原因。世界現代史的重要內容是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探索,而十月革命是這一探索的開始。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開端。因此,只有講清楚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爆發的歷史背景,才能從宏觀上把握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及其意義。)
說一說:二月革命的時間、參加者、結果和性質。
議一議:二月革命后為什么會出現兩個政權并存局面?
(指導學生分析俄國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復雜性、特殊性和暫時性。認識工農群眾缺乏政治斗爭經驗,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黨主要領導人身居國外,影響了黨對群眾的組織教育工作。)
線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歷史背景、經過、發展、結果。
(學生展示收集的有關資料,結合課本思考;使學生認識到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開端。這場起義是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領袖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革命取得勝利的必然性。)
動動手:讓學生動手設計表格,將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進行縱向對比。
(從時間、革命任務、性質、結果幾個方面對比,增強知識的系統性。)
歷史小沙龍:歸納蘇維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再與臨時政府的措施進行比較。
(說明兩個政權的不同性質及其所產生的不同后果。)
故事會:蘇維埃政權的鞏固。
(通過故事,讓學生了解三年國內戰爭極其艱苦,勝利來之不易。)
二、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議一議: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師要強調革命的首創性;再幫助和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 有關中國五四運動的爆發、中共成立的背景等歷史內容,使學生深刻領會十月革命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巨大推動作用。)
思維拓展:如何看待革命時代的列寧。
(十月革命的領導人是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正是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制定了正確的方針、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
【教學反思】:
第2課 蘇聯的建設成就與體制弊端
一、【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概述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和經濟政治體制上存在的嚴重弊端。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實事求是和勇于創新的精神,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
3、過程與方法: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基本實現了國家工業化,1937年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大大提高。與此同時,出現了重大曲折和失誤,主要表現為超越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切實際的不斷變革生產關系;嚴重違背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過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體制。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新經濟政策
難點:新經濟政策 斯大林時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
1.歷史劇《和平時期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2.焦點訪談:和平時期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否合時宜。
(讓學生了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嚴重阻礙經濟發展。)
(一)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1、新經濟政策
一試身手:讓學生設計一條相對落后的國家如何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道路。
線索梳理:新經濟政策。 (背景、時間、主要內容及重要意義)
(新經濟政策是本課的重點之一,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以新經濟政策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俄國國情決定的。在相對落后的情況之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需要一個逐步過渡的階段,即在一個限度內發展資本主義,鞏固工農聯盟后,再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它是列寧將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實際相結合的典范。列寧的這一創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煥發著強大的生命力。)
2、蘇聯的成立 :你知道嗎:觀看蘇聯地圖、說明蘇聯國徽的含義、聽蘇聯的國歌。
(讓學生了解這已是一個歷史名詞,存在時間是1922~1991年。當時蘇聯的成立,加強了國內各民族的團結合作,推動了政治、經濟、文化和國防事業的發展。到1991年,蘇聯解體。)
想一想:區別沙俄、蘇俄、蘇聯三個名稱的不同。
(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包括蘇聯的工業化、農業集體化、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小組討論:搜集蘇聯在第一、二個五年計劃期間的工業方面的成就。討論取得成就的原因。(原因是實施有計劃的經濟建設,除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之外,還有計劃經濟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作用。)
知識梳理:工業化促進了農業集體化。糧食收購危機,導致了政府實行農業集體化。若將小農經濟改為集體農莊,國家便能隨意收購糧食,從而解決糧食問題。因此,為進一步適應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需要,蘇聯開始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
議一議:農業集體化的進步之處及出現的問題。思考與討論:蘇聯的經濟政治體制特征;給我們什么啟示?
動動手:列出1917~1936年蘇俄(蘇聯)歷史大事年表。
【教學反思】:
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篇2
一、復習目標:了解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知道俄國二月革命和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出現;記憶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實,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了解蘇維埃政府的革命措施;國內外敵人向蘇維埃政權的進攻及其被粉碎的事實。中考資源網了解新經濟政策制定的歷史背景、內容、實施的意義;知道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成立;第一、二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和完成; 1936年蘇聯憲法的制定和意義;認識斯大林模式的積極作用和存在的弊端。中考資源網二、構建知識體系1、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1)中考資源網歷史條件①俄國資本主義已過渡到壟斷階段,為社會主義革命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②俄國的落后、各種矛盾尖銳復雜;③俄國無產階級的組織性,戰斗性很強。中考資源網而且有比較成熟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④沙俄參加了一戰,經濟崩潰、促使各種矛盾空前激化,加速了革命的爆發;(2)中考資源網經過時間: 地點: 領導人: 指揮部: 反動巢穴: (3)中考資源網結果 推翻了 建立了 鞏固了 (4)中考資源網蘇維埃政府的新舉措:(5)中考資源網蘇維埃政府鞏固政權的措施:(6)中考資源網意義:三個"一",兩個"了".2、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新經濟政策:(1)中考資源網背景:(2)中考資源網時間:(3)中考資源網內容:允許 ,大力發展 .具體:農業方面, 工業方面, 商業方面. (4)作用:調動了 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 蘇聯二三十年代的社會主義建設:(1)中考資源網領導人: (2)中考資源網時間:(3)中考資源網內容: 年,兩個五年計劃,重點是發展 ;與此同時,進行 集體化建設.(4)中考資源網 年憲法宣布蘇聯是 ,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 體制的形成,被稱為 模式.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外有 包圍,國內 落后。中考資源網對它的評價:第一,在一定的歷史階段里發揮過積極作用。中考資源網第二,這一模式存在著嚴重的弊端:優先發展 ,造成 長期落后;片面強調 ,造成產品 ;因國家從 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造成 ,農業生產 ;經濟發展 。中考資源網在最后的小字部分對斯大林模式做了如下評價:“隨著時間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來。中考資源網從長遠看,它嚴重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中考資源網”可以聯系<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一單元的相關內容.三、自我測試:1、列表:1917~1936年蘇俄(蘇聯)歷史大事年表時間重大事件1917.31917.11三年國內戰爭時期19211922年底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19362、將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進行縱向對比名 稱時 間性 質革命任務結 果二月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 兩個政權并存十月革命無產階級革命推翻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選擇題1、推翻俄國沙皇專制統治的歷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19xx年革命c、十月革命 d、1914--1918年革命2、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是哪一個黨派領導的?( )a、孟什維克黨 b、布爾什維克黨c、社會民主黨 d、共產黨3、十月革命紀念日是a、10月1日 b、10月7日c、11月6日 d、11月7日4、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 ( )中考資源網a、沙俄 b、蘇俄c、蘇聯d、俄羅斯5、十月革命就其斗爭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 ( )a、暴力基礎上的和平奪權 b、暴力奪權c、和平奪權d、從農村到城市奪取政權6、下列事件中,改變了社會性質的是 ①彼得一世改革 ②1861年改革 ③俄國二月革命④俄國十月革命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7.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a.1928年b.1932年c.1936年d.1937年8.蘇維埃俄國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的時間是a.十月革命勝利后的1918年b.內戰結束后的1921年c.成立蘇聯時的1922年d.列寧逝世時的1924年9.下列各項中,對蘇俄新經濟政策的不正確表述是a.用余糧收集制代替糧食稅b.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大的廠礦企業仍歸國家所有和經營c.允許私人和外國資本家經營一些中小企業d.大力發展商品經濟10.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于a.1917年b.1920年c.1922年d.1923年11.蘇聯的全稱是a.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b.蘇維埃社會主義俄國聯盟c.俄羅斯聯盟d.蘇維埃聯盟12.20世紀20年代起領導蘇聯人民進行計劃經濟建設的領導人是a.赫魯曉夫b.斯大林c.季米特洛夫d.列寧13.連線題:a.1922年 ①蘇聯經濟已恢復到戰前水平b.1924年 ②蘇聯開始實施計劃經濟c.1927年 ③蘇聯全國基本上完成農業集體化d.1928年 ④蘇聯成立e.1937年 ⑤列寧不幸逝世復習后記:
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篇3
一、俄國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裝起義:1917年,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資產階級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工人和士兵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1917年8月,布爾什維克黨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
1917年11月6日晚,列寧秘密來到彼得格勒的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
2、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十月革命勝利后,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蘇維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同德國、奧匈帝國議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3月,蘇俄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3、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人民的革命斗爭。
二、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蘇聯的建立: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當時加入蘇聯的有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后來,蘇聯擴大到15個加盟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