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的慣性
(3)英國科學家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規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說明:(1)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物體的運動不需要靠力來維持。物體運動之所以會停下來,是由于物體受到了阻力。(2)對牛頓第一定律中“將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句話的含義,我們可以理解為: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變。二、慣性1、演示:讓學生照課文第36頁圖11.5-4所示,把4 個棋子摞起來。先猜猜:如果像圖中那樣用尺迅速打擊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落在何處?提問:上面的棋子為什么不和被打飛的棋子一起飛出去呢?2、讓學生閱讀課文第36頁有關內容:從牛頓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特性。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叫做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告訴學生:可以通俗地用物體有一種“習慣性”或叫“惰性”來理解“慣性”。就是說,一切物體都有一種“惰性”,這種“惰性”的表現就是不愿意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3、應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慣性現象(1) 引導學生嘗試用牛頓第一定律分析演示實驗現象:上面的棋子原來的狀態(靜止),由于慣性,它要保持靜止狀態,所以落回原處。(2) 讓同學們談一下乘坐公交車,公交車啟動、剎車時身體的感受。(3) 學生看課文圖11.5-5,討論交流:為什么錘頭松了木工師傅把錘柄在凳子上撞擊幾下,錘頭就能緊緊地套在錘柄上?(錘子向凳子撞擊時,錘頭和錘柄一起向下運動,錘柄撞到凳子受到力作用,運動狀態改變而停止運動,錘頭繼續向下運動使錘柄套緊。)(4) 學生看課文圖11.5-5,討論交流:為什么騎車的速度太快,容易發生事例?(減速、拐彎或剎車時,騎車的人由于慣性身體會保持原來的速度向前運動,從而容易產生事故。)(5)讓學生閱讀課文第37頁科學世界<<汽車安全帶>>認識人們如何利用安全帶防止和減小汽車發生事故時由于慣性對駕駛員和乘客造成的傷害。三、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1) 提出問題:慣性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力時,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但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那么為什么有些物體還會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呢?(2) 探究:讓學生提著書包不動。書包受重力和手對它向上的拉力,為什么書包受兩個力作用會保持靜止 ? 在平直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受到牽引力和阻力。為什么水平方向汽車受兩個力作用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討論:如果將手松開,書包將落到地上,顯然向上的拉力將使書包下落的效果抵消了。使書包不至于下落;同樣道理,汽車牽引力將阻力產生的效果,也可以說阻力將牽引力產生的效果抵消了。使汽車的速度不發生變化。(3)結論:一些物體雖然受力,但是這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當于不受力。 如果作用在物體上的幾個力,它們作用在物體上的各個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效果相互抵消,我們就說這幾個力相互平衡。這時的物體我們就說它處于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