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的慣性
5、慣性是造成許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為了防止由于慣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規則是( )a、某些地段要對機動車輛限速 b、車輛快速行駛時要保持車距c、車輛靠右側行駛 d、小型客車的駕駛員必須系安全帶6、跳傘運動員在空中張開落傘后,跳傘運動員勻速下降,這是因為跳傘運動員( )a、沒有受到重力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7、畫出在平直公上勻速行駛的汽車受力的示意圖。8、慣性和慣性定律不同之處在于: 描寫物體運動規律, 描寫物體本身的性質; 的成立是有條件的,而 是任何物體都具有。能力提高9、舉例寫出你觀察到的在生產、生活以及交通運輸等方面發生的慣性現象的兩個例子,并結合所舉事例分別說明如何防止或利用慣性。10、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物體就會靜止。這個結論是亞里士多德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總結出來的。人們確實看到,用力推一個木箱它就運動,停止用力,木箱就靜止。因為這種現象,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在兩千多年里被人們普遍接受,直到后來伽利略推翻了這個觀點。 你認為亞里士多德錯在了什么地方?怎樣解釋上述“推木箱”的現象?11、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要求:寫出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并比較二力平衡的條件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條件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12、閱讀材料汽車剎車之后 現代社會汽車大量增加,發生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況時汽車不能立即停止,因為司機從看到情況到肌肉動作操縱制動器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汽車要前進一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從操縱器剎車到車停下來,汽車又要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以上兩段距離之和即為汽車的停車總距離。 下面是一個機警的司機開一輛保養得很好的汽車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時,測得的剎車后的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速度(km/h)反應距離(m)制動距離( m)停車總距離(m)40506080100791115178132034541522314973閱讀后回答(1)影響汽車制動距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在交通要道為什么對機動車輛的最大速度要限制?(3) 你認為在雨雪天制動距離將怎樣變化?司機在雨雪天氣應注意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