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學設計
③實驗具體步驟:
(a、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擺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們在同一直線、同一高度。
b、逐次固定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分別為:30cm、15cm和5cm,移動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記錄像距和像的性質。
插入:在這里,老師有一個疑問,當物距為5cm時,會不會像我們剛才使用照相機一樣,在光屏上看不見像?如果無法成清晰的像,我們可以透過透鏡看看像的性質。
c、實驗完成后熄滅蠟燭并整理儀器。)
④你認為本次實驗還應注意什么?
(及時記錄數據……)
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設計好的實驗步驟開始實驗。
(學生開始實驗,老師巡回指導)
好!實驗結束,請同學們把蠟燭熄滅。我們請一個小組匯報一下實驗結果。
物距與焦距關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質(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30
2f>u>f
15
u<f
5
(介紹像距與焦距的關系)
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與他們的是否相似?
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從這張數據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
①像的大小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么情況下成縮小的像?在什么情況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么情況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況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虛實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么情況下成虛像?在什么情況下成實像?有沒有正立的實像?有沒有倒立的虛像?
思考:根據上表的數據,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成縮小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
小結:大家實驗做得很好,得到了許多有用的數據。科學家也是這樣經過實驗探究、分析數據從而找出規律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當然,相信同學們還有其他許多的問題,同學們課后可以相互討論,也歡迎同學們與老師來共同探討。
附件:學案
一、引入新課:你透過凸透鏡看物體后,有哪些疑問?請把它們寫下來:
1.
2.
……
二、猜想:凸透鏡成像情況不同與哪些因素有關?你猜想的根據是什么?
三、制定實驗計劃:
①你打算如何改變物距來研究像的性質與物距的關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來完成本次探究活動?
③實驗具體步驟:
④你認為本次實驗還應注意什么?
四、進行實驗。
五、探究實驗記錄表
物距與焦距關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質(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30
2f>u>f
15
u<f
5
可不填
六、結論①像的大小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么情況下成縮小的像或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么情況下成正立的像或倒立的像?
③像的虛實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么情況下成虛像或實像?有沒有正立的實像或倒立的虛像?
思考: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成縮小的實像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