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聽書》課堂實錄及評說
本設計試圖在文學與音樂之間尋找交接點,并力求藉此培養訓練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因為語文課總是以人類一切文化積累為其背景的,將教學適當地向其他藝術類延伸自有其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但無論如何,它首先還應該是語文課。細細品味語言,立足于字、詞、句、段、章,仍是本設計所始終關注的。
總之,一切教學設計都應考慮到如下因素:教材特點、學生的需要、教師自身的專長。三要素若能和諧統一,教學中使易于發掘教材魅力、體現教師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潛力,使之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無窮魅力!
[專家評點]
鄧彬老師是安徽省首屆教壇新星、第二屆“語文報杯”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執教十余年來,他業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本課教學實際便充分體現他的教學特色。綜述起來,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1.不拘一格
“教無定法”雖系一句耳熟能詳的套話,但在教學實際中卻不容易做到。只有建立在對教材深透的理解和對教學規律深刻體會的基礎上的教學,才有可能不拘一格別出心裁,這樣的教學才會蘊涵著鮮活靈動的生命力。本課教學緊扣音樂,由音樂起至音樂終,結構嚴謹自不必說,最令人稱絕的是教師巧妙地借助音樂完成語文教學,兩大藝術門類在這堂課上結合密切,和諧有機,毫無生硬之感。
2.注重留白
很多巧妙的設計常令執教者為之著迷,最終卻忘了設計的本意。我在欣賞本設計精巧的構想之余,尤其注重它特意留下的“空白”。教師在導入課文之后即空出一段時間供學生把握全文框架,在重點段落處又留出空白供學生品讀,其余各處常常可見教師的“留白”。無字句處有華章。沒有空白時段供學生思想自由翻飛,一切精彩的師生交談便失去了依據;而若無教師精到的引導設問評述,這些“空白”就會變得單薄蒼白。請讀者留意這些“空白”。
3.注重歸納
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應只是結論而更應是過程;人類的認識主要是歸納而不是演繹。要求學生學習描寫音樂,既可以先示以規律再引例佐證,也可以通過側重的是后者。他不厭其煩地引導學生去分析,最后由學生總結出操作規則,他實際上將整個思維過程演示訓練了一遍,其中合乎認知規律之處自不必多言。
如果說本課還有什么地方需加以完善的話,我認為還可以將教學內容再集中些。既然主體是音樂描寫,則干脆將“把握框架”一環處理為讓學生課外把握,集中力量聽音樂、評音樂,將課后練習——“寫音樂”一環置于課內。如此,課堂主體更加突出,一些精彩語段便可以讓學生品得更深更透,本課的語文味道也許會更濃更醇。
上一篇:《明湖居聽書》賞析
下一篇:《明湖居聽書》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