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教學設計4
⑶ 薦讀點評:
學生自我推薦誦讀,師生共同點評。
2、賞──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適當引導。
⑴ 詩人借助什么具體事物表現濃濃的鄉愁?
⑵ 這些事物分別寄托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⑶ 作者的情感是怎樣發展的?
明確:
詩人借助“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這些意象來抒發感情,這樣就使鄉愁有了寄托,變得具體形象,生動感人。這是詩人寫詩常用的“托物寄情”法。
小時候離家在外求學,鄉愁惟有通過小小的郵票以寫信的方式,來向母親,訴說心中的思念。這思念的對象既是母親也是故鄉。
長大后,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外出求學工作。這時候的鄉愁除了對母親的思念,還有對愛人的惦念回家探親總要乘船,所以,那縷縷鄉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張張來來回回的船票上。
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后,鄉愁都有所寄托與排遣。到后來,母親去世了,時空的隔離在也得不到溝通,“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永遠地隔開了。詩到這里,感情加重,悲劇氛圍更強!
而現在,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僅把我和大陸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到這里,詩人的鄉愁得到了升華,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3、悟──感悟詩歌的構思美:
學生質疑、自主談感受。
⑴ 學生發言,教師評點。(從賞析的角度,語言的表達等方面)
⑵ 教師小結,歸納整理。(學生聽記,形成一個“板塊式積累”)
4、小結:
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充分運用了比喻、對比、反復等修辭手法,將飄渺抽象難以捕捉的思鄉愁緒變為具體可感的形象,委婉地把思念故國、希望回歸、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全詩語言新奇樸實,結構勻稱,低回婉轉,具有很深的藝術感召力。
5、背誦全詩。
四、拓展·延伸
1、各領風騷說鄉愁(播放音樂《鄉愁四韻》)
這首詩詩人借用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形象具體的事物來表達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鄉愁離緒。其實呢,除了這些形象的事物,還有很多物象能觸動你心中的痛,觸發你的情感,引起你的愁緒。請你以“鄉愁是……”為鄉愁打個比方。
例:
鄉愁是一根長長的電話線。
鄉愁是一封小小的 e-mail。
鄉愁是一縷輕煙,繚繞在游子心頭。
2、全班齊誦全詩(播放音樂《思鄉曲》)。
【板書設計】
托物寄情
小時侯──郵票──母子離愁 個人的思鄉之情
長大后──船票──夫妻別愁 ∣
∣
后 來──墳墓──喪母哀愁 ∣
現 在──海峽──思歸憂愁 普遍的家國之思
【教后反思】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始終用新課標的理念作指導,建立起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啟發指導,師生共同長進的教學模式;改變了長期以來以被動學習為主的語文學習方式,建立起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拓展創新為主導的新型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