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的召喚》教學實錄
生:沒有
師:你這個問題下一個環節處理好不好?
生:第一頁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話:“風從廢墟上吹過,發出‘留,留’的聲音”
師:這個句子是不是只出現一次?
生:不是
師:幾次?
生:兩次
師:前面一次大家一起讀一下
師:再把李晨找的這一段讀一遍
(生讀兩處)
師:你起來說一下,用了什么修辭?
生:擬人
師:你覺得這里是妙還是你不懂?
生:妙
師:妙在哪里?
生:她把風的聲音寫成是發出“留,留”的聲音
師:還有呢?
生:覺得顯得很凄涼,還有就是……
師:顯得很凄涼,沒有了?他能夠讀到這個句子,很能幫助我們理解作者的主題或者說她所要傳遞的信息,同學們讀到這里很不錯了
生:還有那段描寫大石龜,“豎立在背上的石碑……”我覺得這用了擬人而且用得妙,因為想盡責任馱石碑不僅是指的是石龜,而且是指中國人民
師:馱著碑,為什么?
生:盡責任,
師:但是碑怎么樣?
生:倒了
師:坐下,關于修辭作用,同學們找到的這些,都圍繞著這篇文章主題或者作者想要傳遞的某種觀點,其實宗璞的文章講究誠和雅,大家讀的時候,覺得很難,因為有很多隱諱的句子,其實這些句子有同學已經找到了,比如怎么樣盡我的責任,怎么樣讓環境更好,他微笑,而且是介于冷和苦之間,現在請他再說一下自己不懂的理由
生:不懂為什么微笑
師:微笑是他是否懂人應該盡責任
生:懂
師:怎么樣才感到冷,你自己的體驗?
生:盡不了
師:苦呢?
生:不能
師:一樣的是嗎?那就沒有必要把兩個擺在一起了啊!
師:當我們想盡責任的時候,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那么大的責任,肯定會感到苦,是環境允許他盡責任嗎?所以他感到要盡責任非常的苦,好,請坐!還有沒有同學感覺到句意很難懂的?
生:第一頁第三自然段的這句:“因為我的變化無非是自然之功罷了”
師:這里的變化是什么變化?
生:年齡
師:同學們幫你回答了,原來年輕,現在老了,是自然之功的變化,懂了嗎?
生:懂了
生:還有第一面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話,“這蒙受了奇恥大辱……”這里是指雕漏,應該是廢墟的一個部分,然后卻在本篇的倒數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中,“廢墟不愿永久停留”,我想這里是不是有些矛盾?
師:(重復這段課文)建筑是凝固的歷史,蒙受了奇恥大辱的歷史已經停泊在那里了,但是,請你看前面,“我突然醒悟了”,加上剛才說的自然之功的變化,以前年輕,現在年老了,在這個過程中,“我”醒悟了一些事情:它是在干什么?召喚!剛才同學找到的風的聲音,我們平常聽見的是風在“呼呼”地吹,為什么用“留”?留住廢墟是為了什么?
生:不忘國恥
師:凝固的歷史需要我們記住,看到廢墟,我們沒有忘記那蒙受過的奇恥大辱,改造這凝固的歷史,請你往前看,他在召喚,召喚什么?
生:召喚留下來,
師:你對這個“留”字的含義,懂了嗎?留下來干什么?
生:改造
師:對了,改造這凝固的歷史,因為廢墟不愿意永久停泊,廢墟愿不愿意永久成為廢墟,或者說再產生另外的廢墟,你愿意嗎?
生:不
師:中國人愿意嗎?
生:不
師:好,還有不清楚的嗎?
生:第二頁的第二自然段:“我忽然理直氣壯起來,那怎樣?不就是內容嗎?”我不懂的是這內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