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生·教學設計
教學方式 ①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可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文意及文章的內容、主題、結構等。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②讓學生在讀中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形成自己對課文內容和表達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 ③引導學生調動自身體驗,反思自己對“人生”的看法,鼓勵有“獨特的見解”,進行“個性化表達”。 ④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自然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⑤鼓勵學生與文本、與作者、與編者進行對話,有效地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⑥重視教與學的互動性,實行師生同讀、同講、同評、同議、同寫,真正實現師生的互動,教學相長。 教學構思 ①導入激趣。聯系生活,拉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激發學生閱讀表達的興趣。 ②整體感知。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深入探究打下基礎。 ③合作探究。四邊互動,深入探究課文內容,鼓勵學生發表獨特見解。 ④拓展延伸。聯系實際,張揚學生的鮮明個性,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課堂實錄師生活動導入激趣 師:你知道你的一生會有多少次慶典活動嗎? 生1:有出生慶典、周歲、十歲、三十六歲、花甲。 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導入,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2:還有滿月、婚慶、古稀。 師:是的,人每走一段時間,總有一次慶典,直到你離開人世,你的后人還要為你舉辦一次隆重的告別典禮。 師:有誰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嗎? 生3:為親朋好友相聚。 生4:慶祝這個人走完了某一階段。 師:很好,誰能說說這完整的人生像什么呢? (生小聲議論) 整體感知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丹麥作家勃蘭兌斯的《人生》,看看勃蘭兌斯是怎樣看待人的一生的。 板書:人生 勃蘭兌斯 丹麥 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 (生迅速瀏覽課文) 師:我們讀了一遍課文,已經在頭腦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下面我請幾個同學朗讀全文,一個人一個自然段,請其他同學仔細聽。邊聽邊思考:勃蘭兌斯是怎樣理解人生的? 此環節主要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文章思路。 (生輪流朗讀) 師:誰能說說勃蘭兌斯在本文的一開頭把人生比做什么? 生1:他把人生比做高塔。 師:為什么這樣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