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一、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狼藉、頹唐、瑣屑、蹣跚、躊躇”等詞語。
2.品味賞析文章中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
二、能力目標
1.體會關鍵性語句的含義和表達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內容及作者心境與感受的表達。
2.學習本文獨具匠心的傳情藝術和精巧的構思。
三、德育目標
體察深厚而動人的父子深情,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愛心。
四、教學重點
賞析文章樸實卻含蘊至愛深情的語言,體會感情流程。
五、教學難點
從理清文章脈絡入手整體把握內容,體會文章精巧的構思,理解2、3語段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六、教學方法
1.朗讀法。紀實散文《背影》的語言平實自然。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整體感知作品,獲得心靈上的溝通和共鳴。同時,在誦讀中理清文章的線索和行文脈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討探究法。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研討文中關鍵性語句的表意和表達作用。如四次寫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寫“我”的眼淚;理解對父親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的作用;同時,結合生活體驗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發愛心。
七、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點
整體感知文章,理清行文脈絡。分析平淡中顯神奇的特定背景,體會文章的感染力。
(二)教學步驟
1.導語設計
設計(一)(投影顯示孟郊的《游子吟》)
孟郊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人中也許算不上耀眼,但他的一首《游子吟》卻歷久不衰,千百年來撥動著無數讀者的心弦,為人們所傳頌。它的魅力就在于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誦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喚起普天下兒女們多少深摯的憶念。是的,“可憐天下父母心”,是無私深沉的父母之愛沐浴著兒女們的成長。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一篇表現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
設計(二)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發自于內心的真摯無私的愛,柔蜜的愛意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同學們,請大家說一說曾讓你感動過的父母的疼愛。(學生動情講述)是的,這種感情無論是蘊蓄在平常的片言只語,還是流露在不經意的神情動作中,都是那樣令人難忘。今天我們學習的則是一篇從父親的背影中感悟出親子之愛的散文——《背影》。
設計(三)(投影)
“這是一個普通的中學國文教員的永恒記憶: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門,就看見一群小學生在爭著搶著地看一張當天的報紙,其中一個驚慌地喊道:‘老師,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們那種愴惶悲戚的神情,不禁無言地流下淚來!
讀了這段文字,我們不禁要問: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怎樣的文章,能夠這樣打動人們的魅力又何在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朱自清,走進《背影》,去體會那份曾讓無數讀者感動過的感動。
2.資料助讀(多媒體顯示)
(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
(2)《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紀實散文。是朱自清于1925年10月在清華大學任教時寫的。它描寫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喪之后與父親在車站上別離時的情景。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章只是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