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斷想
這還得要歸結(jié)到強化思考的問題了,散文創(chuàng)作中確實應該包含著深刻的思索,思索生命和奮斗的涵義,思索種種宇宙現(xiàn)象的意蘊,思索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只有在傾瀉著感情的激流底下,始終沖撞出智慧與理性的浪花,才可能提高散文的品位,使它奔騰著感情的水流,在淌進讀者心靈的湖泊中去時,可以明顯地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
散文無疑是一種主觀性很強,個性異常鮮明的文體,因此在它里面就不可能沒有“我”的出現(xiàn),不過這個“我”自然必須是真誠的,樸實的,謙遜的,善良的,向往美的,具有同情心的,具有理想和感情色彩以及哲理思索本領的,像這樣寫出的篇章,才有可能觸動甚或是震撼許多讀者的心弦。如果不是如此,相反的卻頤指氣使〔頤指氣使:不說話而用面部表情來示意。指有權勢的人傲慢的神氣。〕,甚或是虛張聲勢,造謠詆毀的話,就會違背了真實,喪失了真誠,當然也就無法引導讀者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與道德情操,無法趨于“善”的前景了。
還有一點是必須寫得美。人稱散文為“美文”,這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如果寫得語言蕪雜無味,情趣庸俗低劣,誰還會有興致看下去呢?寫得很美的散文,它本身的豐盈光澤和結(jié)構(gòu)方法,就能夠提高讀者審美的品位。說到這一點,首先似乎得從宏觀的視角著眼。這就要做到讓自己的心靈,自由自在和無拘無束地伸展開來。時刻都處于自然和灑脫的人生境界,絕不要想到正襟危坐地講出一套大道理來,耳提面命地去教訓別人,而是信筆所至,說出心里非說不可的話兒,真像行云流水一般,絲毫也不會想到要去賣弄與作假一番。前面所說的深沉思索,也完全不是從外面添加進去,卻早就爛熟于心,不吐不快,因此不知不覺地滲透在自己的文字中間,跟自己的感情在一起翱翔與升華。像這樣的篇章,當然就不可能通過單調(diào)、呆板和模式化的抒寫來達到,而必定會顯得跌宕起伏,汪洋恣肆,從寫作技巧的途徑來說,就應該廣泛運用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的種種表現(xiàn)方法,力圖將現(xiàn)實、往昔、未來、理想、夢幻以及精神和意識的流淌,都抒寫得新穎獨創(chuàng)而又美侖美奐。
散文美質(zhì)最為重要的根據(jù),是它文字表達的功力,憑借文字本身豐盈的光彩,充分表現(xiàn)出多種多樣靈動的風格來,而感情與思想的激流就蘊藏和滲透于其間。由此種美文所形成的藝術風格,必然會表現(xiàn)出人們內(nèi)心中豐富復雜的情韻:或雄偉,或輕柔;或絢麗,或沖淡;或粗獷,或纖細;或雍容,或飄逸;或明朗,或含蓄;或嚴肅,或詼諧,都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這樣就可以或讓人們讀得心曠神怡,津津有味;或讓人們讀得痛哭流涕,感動不已;或讓人們讀得驚心動魄,恍然大悟。像這樣從審美的愉悅或激動中,不知不覺地開啟自己的心扉,讓作者的感情與思想,也在讀者的心靈中激蕩,不知不覺地產(chǎn)生感應和共鳴,使自己的精神得以潛移默化地提高,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散文創(chuàng)作的使命,完成了推動整個民族走向真善美的神圣責任。
散文確實是在跟廣大讀者的對話和交流中間,不斷地完成自己這種使命的。在這樣的過程中,洋溢著多少藝術的魅力,閃爍著多少思想的光芒啊!這正是我心中所渴望和期待著的散文,我最愿意閱讀這樣的散文,最愿意學習著寫出這樣的篇章來,我將不斷地嘗試著朝這個方向跋涉下去。
(1993年9月1日于北京安貞橋)